财金投资 ECONOMIC oLrrLOOK THE BOHAl SEA 金融行业多层次人才培养研究 一边瑛 2012年9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 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 必须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金融 “十二五”期间新增首席或高级经济学 家、高级风险评估预测专家达到7.3万 持有国际通行金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的人才达到1.5万人.其中具有研究生 以上学历占的比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 术资格职业资格从业比重达到6.4%和 4%以上.2020年分别进一步达到9.6% 和6.9%以上 由此可见. “十二五” 人,新增金融分析师、国际会计、保 险精算、保险核赔、财务总监等重点 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统筹推进各类 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构建了由高 端人才、中层人才和基层人才三部分 领域高级金融分析专家18.9万人。高 端金融人才无疑是人才市场中的稀缺 资源.在注重吸引国外优势人力资源 填补我国高端金融人才需求的同时. 组成多层次金融人才体系.三个部分 互相支撑,互相补充。共同构成我国 期间.中层金融人才的素质提升成为 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基层金融人才 的金融人才培养的框架 我国更应当注重国内金融教育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借助已有的教育资源进 各层次金融人才分析 f一)高端金融人才 基层金融人才是指专业知识结构 行高端金融人才的自主培养 (二)中层金融人才 合理、技能过硬,能够胜任特定金融 服务岗位的金融人才 基层金融人才 是与客户直接交流和沟通的第一媒介。 高端金融人才是指具备扎实的金 融理论基础,掌握金融理论前沿动态, 具有金融创新意识和实际金融问题解 中层金融人才是指具有较高金融 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分析 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 到我国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根据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金融经营管 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中层金融人 才是我国金融行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他们将各项金融业务和管理政策加以 推进和实施.是金融活动真正的践行 者。但是.我国金融行业中层人才的 素质水平相对偏低.成为制约行业突 破发展的瓶颈。《金融人才发展纲要 决能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主要包括 行业拔尖人才、国际化人才和创新人 才。高端金融人才在我国金融行业的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2020年,专业技术 人才总量达 ̄IJ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 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 创新发展、结构优化、增强国际竞争 力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伴随我国金融 行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具备国际 化视野、全球化资本运营意识,能够 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可见,初级 专业技术人才仍然在人才比例中占据 重要位置。位于金融人才金字塔基层 的金融客户服务、金融业务营销、业 务操作类人才仍是目前我国金融业人 熟练驾驭全球性金融管理工具的高端 金融人才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预计 规划(2010—2020)》预测到20l5年, 金融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左右.其中 环渤海经济膝望2013年第12期 财金投资 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群。其中。具备 多样化综合技能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更 受广大金融机构青睐 各层次金融人才培养 (一)高端金融人才培养 金融机构对高端人才的要求较为 严格.不仅强调具有金融相关领域的 专业知识,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更 要求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背景.具备金 融某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因此.高端金融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 类:第一类来源于高校博士后、博士 研究生、学术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 研究生:第二类是金融机构现有从业 人员中具备较强实践经验的人才 第 一类金融人才具备坚实的金融理论基 础,但实践操作和国际化经验不足. 其培养目标应突出创新培养和国际化 培养特征。该类人才培养需要依托现 有政府资源、金融机构资源和高校资 源的有机重组,采用政府牵头、校企 共建的形式.创建优秀金融人才实训 基地.在培养具有坚实专业基础和理 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专业人才的企业 实践经验。第二类金融人才具备多年 的金融从业经验.但是受教育背景的 影响,大多存在理论基础不扎实、知 识老化等现象。因此,各金融机构应 借助高校优势的师资教育资源.进行 从业人员的回炉知识更新、在职培训 或是脱产培训 对于知识创新型金融 人才。金融机构可为其提供到国内外 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访学、访问、进 修和联合培养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广 泛的学术交流和国际知识共享.培养 行业拔尖人才 (二)中层金融人才培养 中层金融人才培养应突出复合性 和应用性特点,从粗放型、外延式的 数量扩张转变到注重质量、结构优化 的内涵式发展上来。基于中层金融人 才的培养需求.高等院校应以本科教 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阵地.积极 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 系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理论课 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知识、 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层金融人才培养应以与市场需求接 轨,优化各高校金融专业设置为起点。 各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人才 培养定位主动适应金融行业人才培养 需求。特别是对接金融行业紧缺专业 目录.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 制,差异化设置金融相关专业.避免 重复性的、干校一面的专业设置。其 次.高校应及时更新金融教学的课程 体系。现代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 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对我国金融相 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关于金融专 业课程设置的相关调查.国内高校金 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纽约大学、伦 敦金融学院等国外知名学府.仅有 30%课程重叠.70%的课程未开或根 本没有能力开设。目前,我国高校金 融专业课程设置中.基础类课程比重 偏高.专业类课程比重相对偏低.课 程体系的改革和更新势在必行 在借 鉴国外金融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 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要从重视 传授理论知识向传授金融理论和实务 知识并重转变.加大专业课程比例. 合理分布必修、选修和任选课的学分。 同一课程还应区分学历层次、专业和 专业方向等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教 学深度和难度。同时.中层金融人才 的培养应强化校企合作.加强金融机 构实训基地建设.选聘金融机构优秀 经营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 授课.促进校企互聘。实现学校和金 融机构的信息、设备、技术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以切实提高金融人才培养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基层金融人才培养 基层金融人才培养相当程度上属 于一种实践培养。基层金融人才培养 以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高职高专的专 科教育和中专教育为主阵地.采用 “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 以提升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 以从事金融业务运营、金融信息系统 建设和维护、金融产品营销、客户服 务、柜台、押运、守库、钞票处理等 基础业务操作人员培养为重点.建设 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基 层金融应用和操作人才队伍 基层金 融人才培养应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 目标.坚持培养面向金融业务的基层 应用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订单式” 人才培养是实现基层金融人才培养的 较好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 教学与工作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该培养模式可降低金融机构人才招聘 的甄选成本.同时提高金融专业毕业 生的就业率.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要 求的“无缝衔接”。高等院校或中专类 院校选择部分试点专业.根据金融机 构的人才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 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 业订单.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技 术的应用性.较好实现了人才培养与 市场需求的匹配。 金融行业已成为国际竞争最为重 要的领域.大国金融博弈需要多层次 人才。金融行业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 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金融人才的培养 与开发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 断的智力支持,直接关系到行业发展 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构建高端、中层 和基层金融人才的差异化金融人才培 养体系.将有助于匹配人才培养与金 融行业的人才现实需求.解决金融人 才的数量短缺、质量落后和结构不合 理的人才困境.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 健康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平安银行天津分行) 责任编辑:孙铁铭 环渤海经济康望2013年第l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