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
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EDI技术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工作方式大体如下: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编辑处理,通过EDI转换软件(Mapper)将原始数据格式转换为平面文件(Flat File),平面文件是用户原始资料格式与EDI标准格式之间的对照性文件。通过翻译软件{Translator)将平面文件变成EDI标准格式文件。然后在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通过通信软件(EDI系统交换中心邮箱(Mailbox))发送到增值服务网络(VAN)或直接传送给对方用户,对方用户则进行相反的处理过程,最后成为用户应用系统能够接收的文件格式。 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GIS技术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和其它内容。 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GPS在物流领域可以应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用于铁路运输管理,用于军事物流。 管理软件
物流管理软件包括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货代管理系统(F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在国内,各种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的热门环节是配送中心,其特点是每天需要拣选的物品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因此在国内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部分地引进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一种是拣选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如北京市医药总公司配送中心,其拣选货架(盘)上配有可视的分拣提示设备,这种分拣货架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连,动态地提示被拣选的物品和数量,指导着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提高了货物拣选的准确性和速度。另一种是一种物品拣选后的自动分拣设备。用条码或电子标签附在被识别的物体上(一般为组包
后的运输单元),由传送带送入分拣口,然后由装有识读设备的分拣机分拣物品,使物品进入各自的组货通道,完成物品的自动分拣。分拣设备在国内大型配送中心有所使用。但这类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软件基本上是由国外进口,也有进口国外机械设备,国内配置软件。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合的巷道堆垛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在机械制造、汽车、纺织、铁路、卷烟等行业都有应用。例如昆船集团生产的巷道堆垛机在红河卷烟厂等多家企业应用了多年。国产堆垛机在其行走速度、噪音、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运行也比较稳定。但是与国外著名厂家相比,在堆垛机的一些精细指标如最低货位极限高度、高速(80米/秒以上)运行时的噪音,电机减速性能等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
物流设备跟踪主要是指对物流的运输载体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物品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被动跟踪,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GPS技术跟踪。GPS技术跟踪利用GPS物流监控管理系统,它主要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物流GPS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运输工具上的GPS定位设备、跟踪服务平台(含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软件)、信息通信机制和其他设备(如货物上的电子标签或条码、报警装置等)。在国内,部分物流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也应用这项技术,例如去年底,沈阳等地方政府要求下属交通部门对营运客车安装GPS设备工作进行了部署,从而加强了对营运客车的监管。
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 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用户交货期的缩短等都对物流服务的可得性与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时物流理念也由此诞生。如何保证对物流过程的完全掌控,物流动态信息采集应用技术是必需的要素。动态的货物或移动载体本身具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货物的名称,数量、重量、质量、出产地、或者移动载体(如车辆、轮船等)的名称、牌号、位置、状态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在物流中反复的使用,因此,正确、快速读取动态货物或载体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可以明显地提高物流的效率。
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重要的是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制作环境 1.硬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所有的设备装置称为硬件(hardware)。硬件是CAI系统的基础,在CAI活动中它们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接受学生的反应,并执行各种具体的教学信息的处理、分析,进行决策判断和控制等等。除了常规的硬件如主机、内存、硬盘、显示器、网卡之外,还有音频信息处理硬件、视频信息处理硬件及光盘驱动器等部分。
2.软件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计算机的软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操作系统软件:如Window2000、Windows xp等。
(2)素材制作软件:如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声音编辑软件、视频编辑软件以及动画制作软件等,用来完成图像扫描输入与处理、声音录制与编辑、视频采集与压缩编码、动画制作与生成等。
(3)多媒体创作软件:是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创作工具,用来编制与生成各种多媒体课件。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环境 1.多媒体教室系统
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主要是利用教室内配备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等设备向学生呈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如果接入校园网,还可以登录到各种教学网站和各种教学资源库,点播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或者下载所需的多媒体课件并在本地进行呈现。
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一台由主讲教师控制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相应的投影设备,以及教师所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
2. 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
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不仅能实现对多媒体课件的点播功能,而且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内各自的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交流。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中,教师通过自己控制多媒体计算机播放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台学生用机能同时显示教师用主控机上所播放的教学内容,主讲教师还可以通过主控计算机的控制平台监视每一台学生用机的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机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
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主要包括教师主控的多媒体计算机、学生用的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控制设备等。
网络化发展
网络化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无机不联”正是当今计算机使用情况的真实写照。因为计算机联网,才大大提高了计算机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率,在教育领域,网络也已大显身手,并继续大有作为。网络不但拥有从幼儿教育到当前科学最前沿的所有知识资源,还提供了在校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公共讨论的场所,学生、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教学科研中可通过网络获取、交流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完善的服务。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网络和瞬间千里的传输速度缩短了教育之间的距离,中国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的指导。同时,网络也将在促进边远地区教育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小学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也广泛建立起来了,每所中学都有其校内的局域网或和其他学校相联的网络。通过网络,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教学交流或者跨地区、跨学校教学。
标准化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制订和遵守统一标准,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建立国家标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数据编码标准或规范,制订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建设规范,规范教学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建设,保证应用的有机集成。
虚拟化发展
虚拟化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另一主要趋向。随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的快速提高,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存储工具的发明以及各种人机界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处理大批量的声音、图像信息将变得随心所欲。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学生不仅仅听到或看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到学习内容中去;地理课将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风土人情;历史课将走入时间隧道,重温历史事件;实验课将真实再现遗传变异、原子裂变……总之,教学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隔裂,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脱节的情况随着虚拟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推广运用一去不复返。
合作化发展
计算机网络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教室与教室、实验室与实验室、学校与学校、国家与国家最终将形成一个巨大的计算机网络,将把各国的学校和师生联结一起,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它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教师与学生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教学、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自主、自助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内容,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
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4. 本教学软件具有如下特点:
(1)技术平台的系统化、网络化、电子化; (2)教育环境的虚拟化;
(3)教学时空的延伸性、教育规模的扩大性;
(4)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整合性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5)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得到共享,提高CAI系统的使用效率; (6)教育者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和较高的信息素质; (7)可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协同教学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8)不受学生所在地域的限制,也没有学习时间的限制;
(9)充分地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交互式个别化教学的优势;(10)降低了教学成本,满足了更多人学习的愿望,并可实施终身教育;(11)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效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5.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以认知能力为理论基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CAI中,以支持和实现教学过程。 6. ICAI的特点:
(1)能自动生成各种问题与练习;
(2)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情况选择与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 (3)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动解决问题,生成解答;
(4)具有自然语言生成与理解能力,以便实现比较自由的教学问答系统,提高人机交互的主动性;
(5)对教学内容有解释咨询能力;
(6)能诊断学生错误,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7)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8)能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7. ICAI分为两类:
(1)智能导师系统: 一个具有教师的智能行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2)人工智能化的学习环境: 一个允许学生自由学习,并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CAI系统。
纵观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有各自特色。目前国内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较广泛,在物流学科的教学中应用建构学习理论也进入深层次的研究。比如芬兰坦派勒技术大学以一种经验的赌博模型为基础进行教育游戏模型设计,对游戏设计和游戏式教育之间进行有效衔接进行了探索,英国伦敦大学提出游戏化仿真模拟化实践教学,并将之设计应用于实际练习实验中,测试了其效能,荷兰函授大学教育技术专家中心则将游戏设计到课堂教学计划中,让老师对比游戏中和实际教学中的情节环境,提供了一种面临游戏化教学环境和电子教学挑战的新教学方法。一些国家采用运输巨人、运输大亨、OpenTTD等经营型物流类游戏软件作为教学平台,构建物流运作仿真情境,让学生不断探究学习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不停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它又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不断地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应用经营型游戏软件进行物流模拟仿真实践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此外,许多国家应用“啤酒游戏”来讨论供应链教育的生产和经营管理。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巨大的人才缺口,使物流教育从2003年开始迅速升温。在这个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已成为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但由于物流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上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国内一些学者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了一些教学实践,如在物流管理等专业实践教学中以沙盘模拟和计算机软件模拟教学,但情境设计较抽象,模拟现实出较简单,仿真性较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一些企业如深圳市华软新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缘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发了一些模拟软件,但软件模块比较零散,相互之间联系不够密切,数据不能通用,场景及设备设施无法在教学中完整呈现,难以模拟一个完整的作业流程,并且与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习惯差距较大,实用性不强。因此,现有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软件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急需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新开发的教学软件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即物流的作业过程真实体现,二是兴趣性,即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实用性,即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1)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NCAI):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学习、练习、评测和辅导答疑的教学过程。 2. 本教学软件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 (1)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 (2)网络多媒体教室系统; (3)网络远程教学系统。
3. 本教学软件由以下三个主要界面构成: (1)学生界面 (2)教师界面 (3)管理员界面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输平台。ASP(ActiveServerPages,即动态服务器页面)是一种将嵌入网页中的脚本转变成可由Intel网服务器执行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对其优缺点进行了重要分析。关键词:ASP.NET,模型;平台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4-0232-011ASP.NET介绍ASP(ActiveServerPages,即动态服务器页面)是一种将嵌入网页中的脚本转变成可由Intel网服务器执行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它运行于IIS之中的程序。ASP.NET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它不仅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