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主要是对主干系统的升级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从而明确执行步骤和 大致的时间周期。本文档主要关注的是主干系统FC网、以太网、刀片服务器、ESB、EMB、数据库等。
二、方案
本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主干系统是一个全局性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所以在主干融合时,要
尽可能的减少与其他多个系统耦合,已降低融合难度和调试协调复杂度。
主干系统在融合时要尽可能减少全制播网停止业务。
根据讨论分析,主干系统计划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融合模式,而复杂的融合任务则需要进行拆分来执行,从而化繁为简。
主干系统的融合计划采用下列顺寻
FC融合
刀片服务器割接(并行) EMB升级、融合(并行) ESB升级、融合(并行) 数据库融合 以太网融合
刀片服务器割接FC融合EMB升级、融合数据库融合以太网融合ESB升级、融合 下面我就上述6个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1、FC融合
主干系统的FC融合只涉及到高、标清交换导向器,而高、标清交换导向 器上分别连接的是高清系统的存储、标清系统的存储、高标清兼容和系统的存储、高清主干迁移转码服务器和标清主干迁移转码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
主干FC交换导向器的融合和其他业务系统没有太大关系,在FC导向器融合时,高标清主干的ESB、EMB还是依旧保持高、标清两套的运行模式。也就是说,存储、迁移器都整合到1对交换导向器上,但在应用层面,迁移分组、盘符映射等都依旧按照高、标清主干分别是独立系统来配置。FC交换导向器的融合是一个纯物理层面的融合。 融合前:
标清迁移器高清迁移器标清存储高、标清兼容存储高清存储标清交换导向器高清交换导向器 融合后:
标清迁移器高清迁移器标清存储高清存储高、标清兼容存储高清交换导向器 2、刀片服务器割接
刀片服务器割接是主干系统服务器整合和虚拟化技术使用的重点,在刀片服务器上部署的是主干系统对外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不涉及到FC的内部应用。刀片服务器整合的主要问题在于,主干系统目前网段内的IP地址占用的很满,如何在保证现有公共服务正常的情况下,在刀片服务器上部署相应的应用,并进行平滑的过度。
计划是使用之前标清新闻空置出来的22网段作为主干系统刀片服务器的中转网段,使之与20、21网段互联互通,这样就可以现在22网段内部署刀片服务器,在其上部署主干系统的服务,然后逐步的将正式环境的服务器停止,将正式业务移交到刀片服务器上。
上述方案唯一的问题就是目前核心交换机上没有空余的业务板,可能需要将
主干系统的一些接入交换机进行级联,从而空出端口来连接刀片服务器的以太交换模块。
3、EMB升级、融合和ESB升级、融合
这两个要部分要统一考虑,因为对于主干系统来说,这两条总线是一个整 体,ESB进行跨系统的元数据传输的同时,也会与EMB进行任务级别的元数据交换。
主干系统的ESB升级内容主要是在高清一期ESB的基础上,针对新接口文档的适配性改造,新的服务驱动的建立和一些易用性上的优化,EMB的升级内容主要是全新的任务调度权重机制的建立和统计功能的提高,ESB和EMB的传输机制要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摒弃MQ的消息中间件方式,采用WebService的调用方式来进行,迁移器要改为WINDOWS操作系统,且实现边迁移边转码的功能。
根据上面的升级内容,可以知道ESB、EMB必须捆绑升级。而升级后的可用性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主干系统是推动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中心系统,标清和高清一期项目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批量任务测试才正式投入使用,而本次的升级,即要做到高、标清主干平台的ESB、EMB软件融合,又要实现尽可能不中断业务的平滑升级过渡。计划采用比较耗时,但是将各系统松散耦合的逐步接入的方式,来实现高、标清主干平台的ESB、EMB软件融合。在软件升级时,采用高清ESB、EMB先升级的方式来进行。
整个升级会分为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保持主干系统高清ESB+EMB、标清ESB+EMB体系不变,
将标清系统冷备的一台小机重新部署高清二期主干新版本的ESB平台,在刀片服务器上部署新的EMB,将改造后的新迁移器连接到新的EMB调度中心上。在这一阶段,主干系统拥有三套ESB+EMB+迁移转码服务器的全功能平台,其中高清业务在F5分发下的4台小机、12个SERVER、2台MPC调度中心、2台MQ、18台迁移器组成的体系1下运行,标清业务在HTTP分下下的2台小机、4个SERVER、冷备1台小机、3个SERVER、1台MPC调度中心、3台MQ、28台迁移器组成的体系2下运行,由1台小机、2个SERVER、2台MPC调度、若干台迁移器组成的高清二期体系3建立完成。
高清业务系统高标清兼容业务系统标清业务系统F5负在均衡交换机172.17.20.200HTTP Server172.17.21.180高清核心应用标清核心应用新核心应用高清数据库172.17.20.5/6高清MPC调度中心标清数据库172.17.21.5/6标清MPC调度中心新数据库新MPC调度中心体系1高清迁移器体系2标清迁移器体系3新迁移器 第二阶段:将高清二期建立的SERVER挂接在F5下,由体系1和体系3共
同承载高清业务、体系2保持不变。
高清业务系统高标清兼容业务系统标清业务系统F5负在均衡交换机172.17.20.200HTTP Server172.17.21.180高清核心应用新核心应用标清核心应用高清数据库172.17.20.5/6新数据库高清MPC调度中心新MPC调度中心标清数据库172.17.21.5/6标清MPC调度中心体系1高清迁移器体系3新迁移器体系2标清迁移器 第三阶段: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证明体系3可以满足稳定运行需求,则进行
体系1的升级、体系2与体系3的融合,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因为标清和一些高标清兼容系统一直连接至体系2,在接入体系3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我们计划将体育、普通、演播共享、收录、总编室等系统分别分批得接入体系3中,从而保证业务稳定的同时,不会造成系统接入时多个系统出现跨系统问题从而造成无法及时明确定位问题的情况。
高清业务系统高标清兼容业务系统标清业务系统F5负在均衡交换机172.17.20.200高清核心应用新核心应用标清核心应用高清数据库172.17.20.5/6新数据库高清MPC调度中心新MPC调度中心标清数据库172.17.21.5/6标清MPC调度中心升级体系1高清迁移器体系3新迁移器升级体系2标清迁移器 这些融合、升级工作,我们会在实施前在运行调试系统进行深入测试。 在EMB融合中有一个比较细节的问题是multi mount的使用,需要各业务系统提前做好MDS绑定和license的重新加载工作。 4、数据库融合
主干在上述进行体系3的搭建时就会在新购得数据库平台上建立新的实例来支撑应用服务,在其他体系升级后,都访问新的数据库即可。 5、以太网融合
以太网融合放到最后,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复杂性,整个主干以太网融合涉及到四个重要的方面:
新核心交换机与旧核心交换机的割接:在 高清二期,主干系统新购了
一台性能和端口可以满足融合需要的核心交换机,而之前的高清和标清
的核心交换机会降级作为汇聚交换机使用,主干系统以前分别连接两个核心,融合后主干系统使用高清核心作为主干的汇聚交换机。 虚拟化技术的使用:在高清一期采购的核心和汇聚交换机可以采用虚拟
化的方式将两台设备虚拟成一台,在减少部署和维护的难度的同时,核心和汇聚成对存在的交换机不再是主备模式,而是双活模式,进一步增加了汇聚到核心层的带宽。
主干系统网段的融合:高清和标清主干系统分别使用的20、21两个独
立的网段,在融合在一个汇聚上后,考虑将20.21融合成一个网段,减少部署的复杂程度。
等级保护的相关部署措施:包含安全设备的接入,业务域、监控域、安
全域的划分等工作,需要在等级保护实施方式明确后才能进行部署。
三、时间安排
根据上述顺序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在设备、基础软件部署完成后 FC融合:2天
主要工作:部署高清交换导向器到标清迁移器的线缆、部署高清导向器到标清系统存储的线缆、将标清迁移器移动到新位置,配置ZONING。 业务影响时间:
刀片服务器割接:1周
主要工作:部署软件,进行IP地址割接。 ESB、EMB升级、融合:5周
主要工作:阶段一1周,阶段二2周,阶段三2周。 数据库融合:6天
主要工作:部署新实例,配置数据库同步。 以太网融合:2周
主要工作:先进行新核心交换机接入、主干接入交换机连接汇聚,于此同时完成新核心、主干汇聚的虚拟化功能,而后将剩余7对汇聚逐步连接到新核心上,连接同时完成虚拟化功能。
其中刀片服务器割接和ESB、EMB升级可同时进行 总计:7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