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及答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的是( )。 A. 江河 B. 朋友 C. 昼夜 D. 国家

2. “之乎者也”被称为文言虚词,其中“之”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作( )。

A. 代词 B. 助词 C. 动词 D. 形容词

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都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但用法上有所区别。“吾”更常用于( )。

A. 口语 B. 书面语 C. 谦辞 D. 敬语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被动句式的是( )。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臣诚恐见欺于王。 C. 吾日三省吾身。

D.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其中“形声”属于( )。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6. 古代汉语中的“鼎”是一种______,常用于______。

7.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形容的是女子的______。

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桃花的______。

9.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

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匹夫”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解释“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 简述“对仗”在古代汉语诗歌中的作用。

四、阅读理解(共25分)

13. 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15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这段古文出自哪部经典著作? - “天下为公”的含义是什么?

- “选贤与能”在当今社会有何启示?

14.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10分)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B 4. B 5. D

二、填空题

6. 古代炊器;祭祀 7. 体态轻盈,姿态优美 8. 开放的样子

9. 行为准则和标准 10. 普通百姓

三、简答题

11. 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中,“之”用作代词,代指“学”的内容,即学到的知识或技能。

12. “对仗”在古代汉语诗歌中的作用是通过对称的句式和平衡的音韵,增强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鲜明,便于记忆和吟诵。

四、阅读理解

13. - 这段古文出自《礼记·礼运》。

- “天下为公”的含义是天下属于所有人,强调公平、公正,反对私有和私利。

- “选贤与能”在当今社会启示我们在选拔人才时应注重其品德和才能,而不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14. 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而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 重点词汇:“温故”指复习旧知识,“知新”指得到新的理解或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