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例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例

来源:小奈知识网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1

【关键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7-01

儿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儿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对儿童成长造成影响,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要全面掌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加强家长口腔保健指导[1]。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2013年1月——5月对我院98名儿童家长调查,男性58名,40名。年龄28-38岁。。

1.2调查方法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确保调查人员符合相关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一致和准确,在录入数据时可选取双录入法。在调查时,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口腔行为掌握情况、家长对儿童饮食控制情况及的掌握情况等[3]。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在本组研究中,98名家长,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长认为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女性32名。需自己预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P

3讨论

儿童由于年纪小,没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无法照顾好自身。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要具备着耐心。在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方面,家长要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方式,使儿童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儿童出现恒牙龋病。而在本组研究中表明,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性别无关,但与学历有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越高[2],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有效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习惯。反之,则越低,而儿童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性别方面,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口腔保健缺失知识。儿童出现龋齿是由于细菌与儿童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结合而发生作用,使牙齿脱钙,牙齿损坏,而出现龋洞。发生龋齿多是由粘在口腔内甜食引起的,这时,家长可以让儿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对牙齿进行摩擦和清洗。儿童牙齿在排列拥挤、错位、重叠等接触方面,也很容易使细菌聚集,因此,家长要在给儿童补充营养时,也要让儿童多食用有些对牙齿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长要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吸收,也可对牙龈进行有效按摩。同时儿童在饭后和喝完饮料后,也要经常漱口,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渍,保护牙龈健康[4]。最后要对儿童口腔健康进行定期检查。儿童在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六个月都要对儿童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以后期间可每六个月或一年进行检查。家长通过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要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吉明,熊雪鹰,吴修建.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6(23):556-559.

[2]余红.浅谈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中家长重要性的认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34(11):113-115.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2

[关键词] 社区;农村老年保健;健康讲座

[中图分类号] R1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b)-141-02

。而社区老年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社区开展健康讲座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2]。针对不同群体在辖区内开展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是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3],也受到了患者及群众的欢迎。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6月~2009年6月参加我中心举行的“农村老年人保健系列健康讲座”活动的辖区内村民256名,其中,女性村民146人,年龄48~75岁,平均(59.2±19.2)岁,以老年居多;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人,中学文化78人,小学文化56人;所有女性中患有慢性病者105人。男性村民110人,年龄55~ 80岁,平均(63.4±16.5)岁,以老年居多;男性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人,中学文化38人,小学文化41人;所有男性中患有慢性病者72人。

1.2 方法

。问卷不记名,主要有单选及多选题。经专家评定后确定。

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的授课者全部为我中心全科医师,从事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大专或以上的学历,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内容

以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保健,老年人的饮食、运动及睡眠等方面,老年人娱乐活动的选择为主要课题。共发放问卷256份,回收256份,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96.0%。

2.2 参加讲座希望获得的老年保健知识

88.2%和84.9%的调查对象参加讲座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是老年慢性病预防和饮食保健。见表1。

表1 希望获得的保健知识的统计

2.3 开展护理健康讲座的有效性

83.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老年保健健康讲座很有必要。见表2。

表2 社区开展老年保健健康讲座的有效性

2.4 以往获得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的途径

。见表3。

表3 以往获得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的途径

2.5 对老年保健讲座满意度的评价

认为老年保健健康讲座内容的通俗、易懂性很好者占26.5%,较好者占66.7%。见表4。

表4 对老年保健讲座满意度的评价

2.6 讲座对哪些方面最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有76.8%的老年人认为慢性病的防治和保健的知识最有实用性,87.0%的老年人认为在老年人的饮食、运动和睡眠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见表5。

表5 讲座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对老年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

农村老年人对老年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非常迫切。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主动接受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缺乏,长期固守的陈旧理念,因此在社区开展注重对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的宣教非常有必要和指导意义。本次调查发现,参加讲座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是老年慢性病预防和饮食保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疾病谱发生很大转变,即从急性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病[3]。而多数慢性病目前只能控制,无法治愈,患者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学到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因此,健康教育讲座应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低文化水平的农村老年人,为他们多提供各类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3.2 讲座应注重饮食宣教

饮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合理饮食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中列第一位[4]。调查中84.9%的老年人想得到更多的饮食保健知识,说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健康也更加重视。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宣教,使农村老年人掌握各类疾病的饮食与营养,以满足他们对健康的渴望与需求。

3.3 讲座改变了人们对社区工作的态度

通过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使人们认识到社区医护人员不仅仅是看病治疗,还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工作。医护人员不仅是疾病治疗者,同样也能成为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从而提高了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同和信任,增强了医护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更有利于社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4 要大力发展社区健康教育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社区已成为推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务,对社区居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治疾病、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调查发现,83.3%的调查对象都认为社区健康讲座内容设计合理、实用、值得信赖,在提高村民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的健康教育,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为改善社区全体村(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活动,把医学保健知识、意识和能力教给社区居民,从而不断提高社区村(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采取健康行为,促进自身健康,最终达到预防疾病和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俊,王红红,喻俊,等.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保健需求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10-12.

[2]孟祥臻,翟庆峰,刘晓冬,等.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0):793-795.

[3]郑小芬,郑文娴,鲁娟,等.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保健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2):90.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3

【摘要】口腔卫生保健包括预防和诊疗两个方面.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以口腔科儿童为对象,依据临床经验与记录,从儿童心理表现角度谈诊疗儿童龋病的对策、方式和意义.

【关键词】口腔 龋病 患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以及牙病早期治疗的必要性,因而,口腔科儿童就诊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初诊患儿的诊治问题不可避免的成为口腔卫生保健的研讨课题之一。根据笔者的临床诊治记录,初诊患儿年幼无知,大都是被动就医,由父母送往医院就医。多数牙痛患儿怕牙钻,怕疼痛,睡床表现为恐惧,有的甚至拒绝检查和治疗,给诊治工作带来~定困难。笔者自2010―2011年间诊治了患有上述恐惧症的牙疾患儿50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诊治体会概述如下,旨在抛砖弓|玉,与同行共勉,今后更好地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具体诊治情况如下所述: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0―2011年间,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一12岁患有龋病牙疾患儿性别比例如下:女性为29名,男性为21名,总计50名。

1.2 分组方法将患有恐惧症的牙疾患儿分为二组。第一组为未满3岁的幼儿;第二组为3――6岁的幼儿。这种依据年龄分组法有助于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的患龋情况进行有效的诊治。

1.3诊治方法

1.3.1 第一组患儿未满3岁,基本上无法进行有效的医护沟通,针对此类患儿,临床上均表现为龋洞面积较小,但患儿配合较差,针对此类患者我们应耐心地逗乐,真心关爱,有时以简单的童话故事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对医治者和治疗器具的恐惧心理,从而开始配合诊治。当然,患儿恐惧心理的消除时间是有限度的,医治者务必见机行事,简捷、轻巧地进行诊治,既要手法稳准,又要动作灵快,在十分短暂而相对安静的情况下结束诊治,要尽量避免重复治疗,以免强行手段对幼儿造成误伤以及不良的心理创伤。

1.3.2 第二组患儿由于年龄的增长,此类患儿多数已经具备较好的理解沟通能力,能够较配合医生的治疗。此类患儿 多数龋病范围较大,需要治疗的时间较长。对于这批患儿,我们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其观看其他患者的就医诊疗过程,有条件时,让其观看同龄人的诊治情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开导,演示口腔器械,循循善诱,消除其顾虑,最终同意接受诊治,达到医治目的。

2讨论

2.1 0――6儿童对于口腔治疗普遍存在恐怖心理,因此,在口腔科的诊治中,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是十分自然的,医治者应耐心讲解,及时给予关爱,通过正确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去感化患儿的恐惧心理,使其打消顾虑,接受治疗。

2.2 我们应该为0――6岁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轻松的就医环境,减轻他们的就医恐惧心理,例如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及卡通歌曲,让他们在轻松的就医环境下转移其注意力,以提高诊治效果。

2.3 对于那些暂时不配合的患儿,我们在耐心讲解和细心呵护下仍拒绝其治疗者,我们有必要向家长和患儿交代治疗时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症状,让他们作好思想准备,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消除紧张情绪,以便达到行为控制的目的,从而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治疗。

2.4 对于个别脾气倔强,劝说无效的患儿,我们也要耐心听取其哭述,答复各种问题,争取以情动人,转变其态度。

3.总结

众所周知,口腔疾病重在预防,尤其是儿童,患龋面积的大小及深度影响治疗的时间及进度,加之患儿的恐惧心理使得治疗方案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加重患儿的龋坏程度。事实说明,通过和家长沟通,宣传预防口腔疾病知识是十分必要而又有效的方法,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不断渗透到家长的思想意识中。。

参考文献:

1. 文玲英,杨富生. 临床儿童口腔科学[M]. 1版.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1

2.Axelsson P. Diagnosis and risk predic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M]. Chicago: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Inc,2002

3. 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4

所谓孕前保健,是指让计划受孕的夫妇在怀孕前做好一系列检查、预防、保健、卫生宣教工作。其目的是使妇女能够顺利受孕、妊娠、分娩,了解有关妊娠的知识,从心理生理上做好妊娠的准备[1]。

1 资料与方法

从1998年1月到2011年1月,我们在辖区内免费发放孕前保健传单3800份、院内举行孕前健康讲座8次,参加人数2850人、与妇科门诊共享资料3958人、到厂矿企业为女工举办孕前讲座,参加培训人数4790人、到周围农村入户调查398人次、专家热线接待孕前咨询2756人次。

2 结果

从1998年1月到2011年1月,我们预防保健科通过各种灵活机动的形式,共组织孕前培训万余人次,三年来出生缺陷儿比率平均下降2.1%.取得良好社会及经济效果。

3 讨论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以往人们不重视孕前保健,认为只要妊娠时注意日常卫生,自然就可以生育健康孩子,这是不对的,其实,要想优生优育,必须从孕前保健做起。妊娠前的卫生保健对于避免出生缺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1 首先,打算结婚的双方应该做一次婚前检查,看有无暂时不能结婚的疾病。

3.2 准备妊娠的前三个月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脏器检查;有猫、狗等宠物接触史的应该进行弓形虫的检查。

3.3 如果有家族遗传病史;可能是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以及染色体平衡易位的携带者;已生育过遗传病或出生缺陷患儿的夫妇;有早产、习惯性流产、死胎史的夫妇;有慢性病史;有致畸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的夫妇;亲婚配的夫妇;育龄大于35岁的高龄夫妇,可以向专家做一次咨询,让专家给予具体指导,杜绝缺陷儿的产出。

3.4 孕前积极调整不正常的体重

过瘦的女性,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取,超重的女性,应该积极减肥。超重或过瘦不但影响受孕,还会增加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患呼吸道疾病或腹泻的几率,而且孕后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

3.5 调整心理

要积极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怀孕前后的保健知识知识,注意孕前调整好心态,做好充足的怀孕心理准备,既不要什么都不注意,也不要过分焦虑、紧张、如临大敌的样子。每天开开心心最重要。

3.6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夫妻双方在计划怀孕前至少3个月内,要进行适宜而规律的体育锻炼,这样可使卵子和的活力更强,确保受孕时女性体内激素的平衡及的顺利着床,减少流产的几率。女性可选择仰卧起坐和提肛运动进行腹肌和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利于生产。

3.7 孕前营养准备 孕前3个月就应该进行身体的营养储备。另外,为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至少应在孕前4周开始补充叶酸[2]。那种怀孕后才开始补充叶酸的做法是错误的。

3.8 孕前必须禁忌的食品

3.8.1 避免生吃水产品:如生蚝、生鱼片、日本寿司等。

3.8.2 避免吃腌制食品。

3.8.3 避免吃各种含食品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的食品、熟食。水果要洗净削皮后方可食用。

3.8.4 避免喝可乐类会直接伤害的饮料。

3.9 有些危险岗位的妇女如经常接触铅、镉、汞等金属的工种;高温、高压和噪音过大的工种;接触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工种;接触化学农药的工种等都应在考虑受孕时暂时离开岗位一段时间。

中医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充分现预防为主的思想[3]。现阶段许多出生缺陷,都与妊娠前不了解保健知识,妊娠后才开始保健有关。总之,重视孕前保健,不但能够正确指导孕前均衡营养、合理用药、把握适宜的妊娠时机,同时还可以提醒夫妇,孕前哪些因素对胚胎有不良影响,从而大大降低婴儿先天缺陷的发生,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参 考 文 献

[1] 林杰,王岩.现代医药卫生,2007,2(23):305-306.

[2]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6-77.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5

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激素与生长发育”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是十分必要的。本节教材的内容着重从身高的变化,和卵巢的发育,青春期男女体形的比较,说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接着又讲述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其中着重说明月经和遗精的生理现象及青春期的心理卫生。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十大主题之一“健康的生活”有关。新课标认为:学会生存首先就是学会健康的生活。青春期生理和保健的内容对学会健康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发育的分期和男、女性的第二性征。

概述月经的形成。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绘制男女主要性器官发育趋势坐标图。

情感目标:

在本节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是青春期身体发生的变化,月经形成和如何做好青春期卫生保健。

2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要依靠本节课教学内容(知识)的完成、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才能实现。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根据建构主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因此本节课可以多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启发式教学,穿插讨论式教学法。

学生可以通过自身体验,与人交流,再比较自己情况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3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青春期常见心理现象的讨论题。

权威青少年心理测试题目。

4教学过程

1. 人的生长发育

导入:新课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竞猜游戏“听是谁在唱歌”。

学生:判断9首(其一是婴儿的啼哭声)不同的歌曲的演唱者是什么年龄的,男生还是女生?

完全判断正确,老师询问判断依据,学生可能会根据声调特称来判断。

老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那么为什么一听见声音的你就可以作出这个区别?声音在变化是由于人在生长和发育,声音是在哪个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

有的学生已经变声,学生通过简单讨论后回答:“就是现在这个时期声音开始变化。”

老师指导学生从书中110页“小辞典”中获取正确知识。

这部分内容简单易懂,用声音辨别作为引入提升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的气氛。

2.青春期发育与卫生

师:告别童年时代,进入了青春期,除了声音外,同学们身体其他部分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找找“青春期”自己身体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在我国的大环境下,这部分内容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应该循序渐进,先让他们心里自己清楚自己的变化再摆出来讨论。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些。

学生可能记录下身高、体重、嗓音、体毛、喉结、、月经、遗精、青春痘等方面在变化。

大家自己心里都有数了,下面结合知识链我们一起来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进行分类总结。

第一、 身高,体重方面,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1. 根据书中109页的图5-6,进行科学分析。

2. 老师:你的身高也在变化,那自己的身高变化曲线和图中的曲线完全一样吗?学生:不。

老师:想一想,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学生:营养状况不完全相同。身体素质不完全相同。体育锻炼,还有遗传因素。

关于身高和体重的问题很多学生都非常重视,老师提示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切不可盲目减肥。

第二,骨骼增长的同时,神经系统,心,肺等不断发展。但直到25岁左右发育成熟,这段时期被称为“笨手笨脚”的年龄段。提示学生:青少年珍惜美好青春年华,努力勤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这个时期,要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大脑和各器官的灵敏反应,使动作协调而灵活。

1、 肺活量和心率在不同年龄的值分析。

第三,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1.请根据“技能卡”完成110页图5-7、卵巢发育趋势曲线的绘制。

2.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生殖器官(卵巢、)迅速生长发育,逐渐成熟。男孩开始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通过短片使学生了解遗精与月经,月经是有周期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经验,讨论如何正确对待遗精和讲究经期卫生,需要注意的问题。老师点评。

3. 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促使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的体态出现差异。我们用婀娜多姿,玉骨冰肌形容女子,高大威猛,雄姿英发形容男子。阅读111页“小辞典”的内容,找找自己身上出现了哪些第二性征。

结合2和3两点,还应向学生灌输晚生晚育的必要性,分析早育对健康不利。

总结完后,动画展示从幼儿到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过程。课后学生翻看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感受自己成长。

这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了学生认识上的相互启迪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互动。使用课件动画解决学习的难点,使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直观、易于理解。再呈现整体变化的动画,知识更加系统。

3.青春期心理健康

青春期悄然而至,你准备好了吗?你心中有什么疑惑不解的问题吗?让我们一起加入下面的讨论,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都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实话实说”

1.你将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

2.和父母相处方面。

3.青春期的青少年在穿着打扮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4.不受欢迎的“青春痘”。

5.在自身的发育和相关性知识产生疑惑时从哪些渠道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有问题的可以针对症结,寻求解决办法。这一点完成要靠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努力。

这是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阶段,要很好的引导。因为心理问题较身体问题更难解决,在谈心的过程中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5板书设计

第五章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第二节健康度过青春期

一、人的生长发育

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

二、青春期发育与卫生

1、特点

2、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3、卫生保健

三、 青春期心理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6

__县总人口17.28万,其中女性8.24万人;全县育龄妇女6.26万人,其中农村育龄妇女4.52 万人;农村留守妇女0.19万人,占农村育龄妇女的4.2%左右。

;;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31岁—45岁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留守妇女中,大专文化程度的较少。三是在留守原因上,53.%的留守原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11%的留守原因是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城市生活费太高。四是主要从事的生产劳动上,因文化水平偏低,又无资金支持,70%以上的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六是留守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在生活中认为自己最大的困难是子女教育压力大。七是当留守妇女的权益受到侵害时,.67%的留守妇女选择向邻居亲友求助,因为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不懂法律,很少有留守妇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一是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二是婚姻纠纷中“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当夫妻出现婚变时,大多留守妇女因无法掌握丈夫在外的收入和财产情况,因丈夫隐藏、转移、变卖或伪造债务使得留守妇女的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

3、教育子女能力低。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妇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家务劳动繁重,除了在经济上、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帮助外,无力或无过多的时间在子女学习上、做人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80 %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她)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调查还发现有的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对子女上缺乏科学的教育和监管,同时由于孩子缺少父爱,家庭角色缺位,留守儿童多数学习成绩平平,自身特长不明显。部分孩子因父母离婚家庭破裂,造成心理、人格有缺陷,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1、开展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妇女创业发展的瓶颈。县妇联针对农村妇女特别是留守妇女想致富但缺少启动资金的实际情况,联合农行、农村信用联社深入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为留守妇女增收致富提供资金支持。从2010年至今,为城乡妇女及农村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0多万元,获贷妇女主要从事特色水果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有力助推全县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2、开展以增收致富为目的的科技培训活动。县妇联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广大农村留守妇女所想、所需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以增收致富为目的的科技活动。依托农村妇女之家、示范基地,采取举办讲座、现场培训、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种养技术、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

3、关爱留守妇女身心健康。重点抓好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县妇女和家庭参与妇女健康行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县妇联与计生部门联合,每年都聘请专家到各乡镇巡回讲课,指导农村妇女如何做好自我保健,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农村留守妇女是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同时涉及到千万户家庭的幸福和稳定。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各级部门,特别是各级妇联组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巾帼示范户”创建活动和“五下乡”活动为载体,以“三八节”、“12.4法制宣传日”等节假日为契机,强化宣传教育,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国家方针、妇女保健知识、家教知识、法律法规等进行广泛宣传,开拓视野,提高

素质。2、加强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技能。由劳务部门牵头,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的培训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真正掌握她们的愿望,在继续搞好妇女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就业创业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强化家庭教育、卫生保健、文明礼仪等知识的培训,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在技能技术与内在素质齐头并进,共同提高。

3、加强保健工作,不断提高健康水平。我县地处边远贫困地区,医疗条件有限,加之广大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导致农村妇女发病率高。建议充分发挥“母亲健康”快车的作用,以调查农村妇女“两癌”为契机,各级妇联组织和卫生医疗部门要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广泛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基层卫生所建设,并将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中,将费用全额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