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下的读音

东下的读音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东下的读音是:dōng xià。

东下的拼音是:dōng xià。 结构是:东(独体结构)下(独体结构)。 简体是:东下。 注音是:ㄉㄨㄥㄒ一ㄚˋ。 繁体是:東下。

关于东下的词语

付东流  江东父老  东道主  东窗计  辽东豕  东撙西节  东方骑  东挨西撞  东遮西掩  东家丘  

关于东下的诗词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还浙东·隋河东下一千里》  《帅相泛巨舟东下水浅不可进盘旋三日仅至菱黄》  

关于东下的造句

1、铁匠前些日子告诉联农,他小时候练拳的一个师兄弟,姓龙,后来闯关东,下过崴子街。  

2、至于剿匪的左良玉,虽然还没有辽镇那般声势,但是今年三月溃兵数十万,声言饷乏,欲寄帑于南京,提兵东下,艨艟蔽江。  

3、西夏举兵东下,直犯南唐国,战火的蔓延下,百姓苦不堪言。  

4、琴声幽幽,金声玉振,一时间筏边群鱼踊跃,百鸟翔集,随着小筏一同顺江东下,沿岸暮春时分即将萎谢的花也纷纷复苏,再度绽开。  

5、惟有尉迟迥认为萧纪既然率所有的精锐部队东下,蜀地一定空虚,西魏军队到来后,一定会有征无战。  

关于东下的成语

上不上下不下  东道主  东窗计  江东父老  东方骑  

东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1.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2.谓向东攻克。东下[dōngxià]⒈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⒉谓向东攻克。基础解释: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谓向东攻克。

二、引证解释

⒈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於汉王。引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清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闻其復东下者,主於海虞一故人。”⒉谓向东攻克。引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準公……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三、网络解释

东下东下(dōnɡxià)综合释义: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於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清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闻其復东下者,主於海虞一故人。”谓向东攻克。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準公……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东下[dōngxià]往东而行。《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东下。」《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西出登雀台,东下望云阙。」汉语大词典:(1).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清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闻其复东下者,主于海虞一故人。”(2).谓向东攻克。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国语辞典:往东而行。东下[dōngxià]⒈往东而行。引《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东下。」《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西出登雀台,东下望云阙。」辞典修订版:往东而行。《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东下。」《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西出登雀台,东下望云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