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中考 语文难点突破专项训练-- 诗词鉴赏

2020年中考 语文难点突破专项训练-- 诗词鉴赏

来源:小奈知识网
诗词鉴赏

【如何鉴赏诗歌】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①梳理

诗歌主旨

诗人情感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炼字

1.析本义。指出所要分析的字(词)的字面意思。

2.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等。

③概括

→ →

借助关键点寻找理解情感的突破口,如诗歌、诗眼、意象

②分析 →

结合具体诗句或意象分析情感,可重点关注尾句。

用凝练,概括的术语阐述作者情感或诗歌主旨,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忧愁,孤寂,伤感,恬淡……

3.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答题规范:×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诗句

1.解读诗歌句子的内涵。描述诗歌句子所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歌句子的语境概括其内容。 2.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进行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写法方面可考虑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角度,一般思路是:析手法+具体分析+表达作用/情感。 答题规范: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写出了……(意象、意境),起到了……作用,表达(突出)了……情感。 附:古诗词曲常见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反复、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用典、双关…… 烘托、渲染、铺垫、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照应、正面/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以小见大……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景物画面】

1.找景物:从诗句中找出景物。

2.析特点: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结合常见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3.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形象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课外古诗词曲分类群文鉴赏】 一、赠友送别

诗歌总体特点:以抒发惜别之情为主、勉励友人为主。标题一般含有“送”“别”“寄”等字眼。 课内古诗对比鉴赏

课内篇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送友人》 二、思乡怀人

诗歌总体特点:古人或羁旅在外,或战乱难归,或贬谪失意,或久宦在外,或久战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课内古诗对比鉴赏

篇 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友人》(李白) 情感主旨 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边塞将士和自己豪迈、壮烈的情怀。 情感基调 激越高亢。 表达忧愁与无奈,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悲凉、伤感。 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共勉之意。 从悲凉到豁达。 表达对友人的劝慰、激励。 昂扬。 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深沉、豁达。 课内篇目:《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黄鹤楼》《水调歌头》《春夜洛城闻笛》《渔家傲·秋思》

篇 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黄鹤楼》(崔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三、山水田园

诗歌总体特点:这类诗通过描写自然山水风光、农村静物、田园生活等,或表达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赞美,

对月怀人,表达乐观旷达的情怀。 客居他乡,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叙写羁旅愁思,抒发内心孤独、凄凉。 分 析 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多用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内古诗对比鉴赏

课内篇目:《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饮酒》(其五)《野望》

篇 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情感主旨 抒发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抒发对乡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表达对闲适恬淡的归隐生活的喜爱、平淡质朴,不假雕饰,但含蕴丰厚,向往。 表达了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富有理趣。 朴素自然,清新恬淡。 笔调明快,意境清新。 语言特点 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 《游山西村》 (陆游)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野望》(王绩)

四、爱国忧民

诗歌总体特点: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报国志向、讽刺社会现实为主题发表议论,抒发感慨,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用诗歌表现出来。 课内古诗对比鉴赏

课内篇目:《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雁门太守行》《泊秦淮》《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篇 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情感主旨 表达期盼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 表达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表达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爱国之情,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情感基调 豪放。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苍凉悲壮、抑郁沉挚。 伤感、抑郁、愤慨。

《雁门太守行》(李贺) 表达了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 悲壮。 《泊秦淮》(杜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含蓄、委婉。 从沉痛、悲凉到慷慨激昂。 沉郁。 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以王朝兴衰发表评论,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一、(2019南通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6分)

野 渡 【清】张謇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 船趋①绳力健,水啮岸根空。 村栅牛羊熟,滩菰②雁骛丰。 但无沧海警③,安乐是吾通。

【注释】①趋:疾行。②菰:生长在水里的一种草本植物。③沧海警:海上传来的倭寇侵扰的警报。 (1)本诗颔联中“啮”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2)请以首联或颈联为例,谈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示例:“啮”动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水不断侵蚀河岸的情景。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赏析时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啮”是“啃食”的意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河水不断侵蚀河岸的情景。

(2)示例:首联:沉着冷静,热爱晚间的美景。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乡间生活的热爱。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这要结合全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抗击

倭寇,希望人民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首联写景,写出晚间环境的幽静,这是诗人在岸边巡视,表达了诗人沉着冷静,对夜间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写乡村的景物,“熟”“丰”两字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二、(2019无锡中考)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1)请概括本诗首联包含的信息。(2分)

(2)本诗尾联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怀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案】(1)时令、环境。(2分)

(2)此诗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襟),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的豪迈之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借景抒情,以“山回路转”“空留马蹄”抒写送别友人的情怀。(4分) 三、(2019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6分)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四、(2019淮安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

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2.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1.本题考查景物的作用。“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为后面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2.本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五、(2019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6分)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2分)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2.(4分)

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六、(2019泰州中考)阅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①》一诗,完成文后题目。(6分)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2分)

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4分)

①醉归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醉”中蕴含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牡丹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吉祥寺牡丹的美丽。

2.①示例:喝醉后,便将一朵牡丹花插到自己的发善上,牡丹在白发的衬托下,格外鲜艳。诗人一摇一摆,

走一步停一下,身体摆动着,像一个不倒翁一样。②表现出诗人超旷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在这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我们不难领略到诗人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解析】

第1题考查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赏析。和现代文一样,可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羞”是人才会有的情绪,很显然此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因此妙处可从这个角度谈起。

第2题第①小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我们只需在理解语句大意的基础上,给语句加上修辞等手法即可。第②小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时,应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和遭遇,联系诗歌内容等。就此题而言,前两句的大意是:我老了,但我还是喜欢把花插在头上,我一点也不害羞,倒是花儿害羞了。加上醉后扶路的样子,一个乐观豁达的苏轼鲜明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七、(2019宿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9分)

夜泊旅望【注】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

1.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2.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

落。 3.D

八、(2019扬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赠别 【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3分)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 【答案】

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九、(2019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赠苏绾书记①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

【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学、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句写出了苏馆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意?(3分)

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月 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月夜: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②鄜州(fú):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答案】

1.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绡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3分)

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2分)

3.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缩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3分)

1.(2019常熟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6分)

秋霁寄远 唐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一句的意境。(2分)

(2)下面不是描写傍晚景象的诗句是( )(2分) A.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C.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D.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谢灵运《游南亭》)

(3)“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是名句,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对此句进行赏析。 (2分)

2.(2019南京模拟)

寒 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②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着的火炉。②才有:同“一有”。

(1)诗人描绘“ ”的场景,侧面烘托出主客相聚畅谈的热烈情形。(用诗中原句填空)(分)

(2)请结合内容说说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3.(2019阜宁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6分)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1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京中:指西京长安。 游寓(yù):寓寄他乡。秦:指长安。

(1)《春日京中有怀》首联中“ ”三个字,将诗人 情怀表现得既含蓄又充沛。(2分) (2)《春日京中有怀》和《夜雨寄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4.(2019海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6分)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①

(宋)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①这首词为作者晚年罢相隐居江宁半山时所作。②偃:息卧。 (1)全词围绕“闲”字,从哪几个方面写词人的闲居生活的?(3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2019靖江模拟)阅读辛弃疾的《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一词①,完成题目。(6分)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②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③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④。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时年他才四十二岁。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②青帘:借指酒家。③缟袂:白衣。④外家:娘家。

(1)诗中描写农民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 。(2分) (2)细读上阙并联系写作背景,赏析第一、二两句。(4分)

6.(2019昆山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题。

诉衷情①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②,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公元1172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十二年,期间写下了一系列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②《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2)下面诗句中,与诗人“关河梦”所回想的画面不相仿的是哪一项?( )(2分)

A.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C.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谢池春·壮岁从戎》)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7.(2019苏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5 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2)联系全诗说说“心中自不平”的“自”用得好在哪里。(3 分)

8.(2019泰兴模拟)阅读王诜的《蝶恋花》①一词,完成下题。(6分)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shēn):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上阙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春”之时令。(2分)

(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分

9.(2019宿迁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6分)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3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10.(2019盐城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6 分)

银山碛西馆① 岑 参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②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3 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1)秋高气爽,空气澄净,宁静的秋水上漂浮着弥散的青烟。阴而有雨,忽而天色晴朗,稀稀疏疏的雨中映衬一轮斜阳。(2分) (2)C(2分)

(3)此句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1分),想象离人盼望明月之时,和远方的亲人共赏这番精致,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苦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1分) 2.(1)(1分)竹炉汤沸火初红

(2)(3分)朋友到访,主客畅谈的愉悦;今晚月色因有梅花而与往日不同的喜悦;以花喻人,对客人高雅品格的赞美。(可以从事件、景物、人品角度分析,意近即可,每点1分) 3.(1)(2分)独游秦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

(2)(4分)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写法。《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 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虚写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2分)虚写《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以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2分) 4.(1)居住环境、衣着、生活状态 (3分)

(2)远离尘嚣的闲时、壮志未酬的愁绪、政治家的抱负胸襟、超尘拔俗的人格(答到一点1分) 5.(1)闲意态,细生涯

(2)运用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以恬静怡人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反衬词人退隐后内心的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6.(1)胸杯壮志,不畏劳苦,一心报效祖国;身披战甲,驰骋疆场,渴望建功立业。(2分) (2)B(2分)

(3)“胡未灭”,表达诗人对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功业没有建成的遗恨之情;“毁先秋”表达诗人雄心虽在,两鬓已苍,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泪空流”,表达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3分)

7.(1)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2)自表现出诗人面对战火带来的毁坏从心中油然而生的愤懑,流露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8.(1)杨柳、嫩荷(各1分)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2分)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情景交融得1分)

9.(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2)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10.(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1 分)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 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1分)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1 分)(释义、内容、效果,3个点各1分)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1 分)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1分)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