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赵培沛
252000聊城光明眼科医院(山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2.058摘
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选
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化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可溶性CD30、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溶性CD30和ALT可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化验指标;临床意义
Commonlaboratorymarkersandtheirclinicalsignificanceinpatientswithviralhepatitis
ZhaoPeipeiGuangmingHospitalofLiaochengCity(Shandong)252000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ommonlaboratoryindexes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viralhepatitis.Methods:Atotalof34patientswithviralhepatitiswereselectedasthestudygroup,34healthypersons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andthentheirresultswerecompared.Results:ThelevelsofsolubleCD30andALT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SolubleCD30andALTcanbeusedascommonlaboratorymarkersinpatientswithviralhepatitis.
KeywordsViralhepatitis;Testindex;Clinicalsignificance病毒性肝炎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疾方法:化验前,要求患者第2天清的常见传染病[4],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病[1],若不及时治疗,则极有可能导致关晨空腹,采集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静脉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有发热节炎、肾小球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血3mL,分别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及黄疸等。临床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并发症[2]
。因此,对该病及时进行诊断,
吸附法(ELISA)对肝炎标志物可溶性CD30避免饮酒,合理营养为主,适当辅以药以便早期确诊,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加以测定。仪器采用意大利DAS全自动物治疗。早期诊断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要的意义[3]
。我院选择病毒性肝炎患者和
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盒为Bender关键。
健康体检者各3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MedSystems公司生产的humansCD30临床研究表明,CD30是一种在特殊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ELISA试剂盒。另外,运用生化检测仪T细胞表面进行表达的分子,参与免疫意义,现报告如下。对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应答,具有协同信号传递等多方面的功转移酶(ALT)水平进行检测。所有化验过能,参与体内多种生理以及病理进程。资料与方法
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血清中HumansCD30水平的高低能够很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病毒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和好地反映激活的CD30细胞数量[5],在许性肝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男20例,ALT水平情况。
多疾病以及器官移植之中,其表达水平女14例;年龄51~83岁,平均(61.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的高低具有不同的临床价值。另外,各0.89)岁。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种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康志愿者34例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升高,这是因为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15例;年龄51~81岁,平均(61.57±统计学意义。胞遭受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而且0.6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ALT水平的变化可以在疾病症状出现之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结果
前反映早期的肝脏损害。本研究显示,对比。
对照组患者可溶性CD30水平值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和纳入标准:①符合病毒性肝炎临(14.4±3.1)U/mL,ALT水平值为(19.1±AL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可见可溶性床判定标准;②化验前3个月未接受8.1)U/L;研究组患者可溶性CD30水平值CD30和ALT均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化验的激素类药物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为(53.5±29.2)U/mL,ALT水平值为临床指标之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书者。
(128.1±49.9)U/L。研究组CD30、ALT水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参考文献
②合并患有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性肝[1]
唐玲.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病等疾病者;③合并患有高血压、严重讨论
其临床作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内科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
(下转第97页)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22期95
CHINESECOMMUNITYDOCTORS论著·临床辅助检查
DSCT正确诊断再狭窄支架4枚,误诊4表1DSCT、CAG对57例患者再狭窄检出情况比较枚,诊断再狭窄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3.65%,漏诊率为33.33%,误诊DSCTCAG阳性阴性合计率为6.35%,诊断一致性Kappa值0.524阳性325(P<0.001),见表2。
阴性15152DSCT、超声心动图对57例患者术后合计4535712个月的左室心功能检出指标比较结果:术后12个月DSCT检测患者的表2DSCT、CAG对69枚植入支架的再狭窄检出情况比较EDV、SV、ESV、LVEF与超声心动图检DSCTCAG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阳性阴性合计阳性4480.05),见表3。阴性25961合计66369讨论
CAG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评估冠状血0.4mm×0.4mm,在相同的噪声条件综上所述,DSCT可较好地评价AMI管狭窄及相关治疗效果的金标准,但其下,其辐射剂量更小,图像更清晰。笔急诊PCI后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及左属于有创性检查,且部分学者认为其在者通过分析本临床研究相关数据后发心室功能,对于此类患者,DSCT可作为诊断或者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现,与CAG相比,DSCT的相关诊断学指PCI后首选检查方法,能一次性评价左心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良心血管结局事件的标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3.65%,室功能及支架通畅性情况,以便更好地发生可能。而临床上对于PCI术后患提示其灵敏度较低,部分患者无法通过指导临床工作。者,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患者治疗术后相DSCT检出血管狭窄,同时存在一定的漏关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或者血流的诊率,误诊率可达6.35%,综合评估其参考文献
通畅程度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可见其诊断一致[1]
周裔忠,杨明,张繁之,等.双源CT对PCI术
往相关研究发现,16层或者32层相关计性Kappa值0.65,提示DSCT具有一定的后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的算机断层造影检查能显示部分冠状动脉临床应用价值。罗光华等[4]学者也注意评价[J].重庆医学,2014,23(17):2121-2123.血管内斑块或者其他部分组成成分,然到,虽然DSCT的灵敏度不理想,但其阴[2]
周裔忠,杨明,张繁之,等.双源螺旋CT可评而其扫描速度较慢,显著影响了CT扫描性预测值可达95%,而对于相关漏诊病价PCI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J].江图像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引进双源计算例的分析可见多数为体形肥胖或者不能西医药,2013,25(6):495-497.
[3]胡钢峰,鲍健,钱萍艳,等.双源CT冠状动脉机断层成像技术,提高了CT图像扫描速配合CT医师完成呼吸控制的患者。对于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J].度,改进了图像扫描质量,为AMI患者69枚植入支架于术后12个月进行CAG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54(43):PCI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评估提查,相关诊断学指标同样呈现出了较为8163-8167.
供了新的方式[3]。本临床研究重在分析相似的结论,提示了DSCT在支架植入术[4]罗光华,周宏,刘文洪,等.双源CT前瞻性心DSCT对AMI患者PCI后支架的通畅性、后的临床评估价值。辛仲宏等学者进一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对PCI术后胸痛的诊左室心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
步分析后认为[5],当支架直径>3mm,断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3):DSCT采用了两套相隔90°的图像采DSCT的评价价值更为可靠而理想。笔者256-260.
[5]辛仲宏,郭顺林,雷军强,等.双源CT在复杂集系统,当旋转90°时,相关图像采集发现DSCT与心脏超声同样具有较为可靠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结果可达180°,同时其时间分辨率是旋的临床参考价值,提示DSCT也可应用于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转时间的1/4,空间分辨率可到0.4mm×
AMI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功能评估。
15(1):24-26.
表3两种方法术后12个月的左室心功能检出指标比较(x±s)检测方法EDV(mL)SV(mL)ESV(mL)LVEF(%)DSCT107.4±15.673.4±8.346.2±11.546.5±5.9超声心动图110.8±13.976.1±9.048.1±13.748.1±6.7t1.0471.6650.8021.353P0.2270.0760.3840.172(上接第95页)
2015,7(23):29-30.[3]
马洪熹,曹聪.胆碱酯酶与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意义[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2]
刘小静,蔺淑梅,郑书琴,等.血清高迁移率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8):27-28.
族蛋白B1在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5]
孙德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床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3312-3313.
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013,34(3):379-386.
[4]姚崇美.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
24(9):108-109.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22期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