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及调适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0年08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alth Aug,2010 VoI.22 FHM No.15 第22卷上半月第l5期 【护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及调适 张 丽 (南京脑科医院,江苏南京210009)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调适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0.15.087 中图分类号:R192.6;R749 文献标识码:B 众所周知,精神病院由于环境的特别,护理对象的特殊, 故对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有着特殊的规范和要求,职业的特殊 性决定她们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而精神科护士较其他普 通科护士存在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3 J。其焦虑程度明 显高于普通病区护士,甚至较门诊患者焦虑发生率还高 。 持续性高水平的应激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有 明显的影响,如工作疲惫感增加和工作满意度下降 ’ 。因 此,保持自身的健康与自我调适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护 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及缓解压力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报告如 下。 1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 1.1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所服务的对象是失去 理智的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缺乏自知力,言语紊乱,有伤人、 毁物、自杀、自伤、逃跑,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的精神病 患者,护士在工作中既要注意患者安全又要注意自身安全, 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环境中,从而容易导致心身疾病。 1.2高度的职业危险性精神科护士需要有高度的警惕性 和应急能力,而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的 10倍,这不仅增加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量,还严重威胁到护 士的人身安全,因此,也就进一步增加了精神科的护理人员 的压力。 1.3 工作环境的封闭性精神科大多数都采用封闭式病房 管理方式。精神科护士在上班期问与思维贫乏、表情淡漠的 精神病患者接触,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将严重影响其心 理健康。 1.4个人成就感低 精神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复发 率极高。另外,精神科护士在社会上缺少尊重和理解,待遇 低,致使精神科护士个人成就感低,家属的认同度也低 。 1.5工作的繁重性护士实行轮流工作制,不分昼夜,导致 生活规律改变。尤其夜班护士必须精力充沛,保持高度的责 任心和警惕性,否则很可能发生冲动、毁物、自杀、自伤、互 伤、外逃等事件,甚至被患者伤害。在这些高危人群集中的 地方,杜绝意外事件是极为困难的 。一旦发生意外,护士 要受到一定的处罚,造成心理紧张。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可 影响智力活动、情感状态,高度的脑力紧张可引起管理人员 的情绪障碍和自杀 。 2调适心理压力的方法 2.1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护士应注意培养自身对挫折、 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保持平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研究显示 ,在应激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来增强 心理调适能力和缓解由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至关重要,并认 为对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是有效的应对方式。因此注重护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0)15一封二一01 士情商的培养,改变盲目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 态,使护士能调整自我情绪。 2.2加强法制观念,注重职业防护 护士在13常工作中积 极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经常分析不安全因素,加强责任心, 对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知识,学会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维护护士的 身心健康。 2.3加强护患沟通护士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尊重 患者的人格、信仰,对患者的隐私绝对保密,不随便哄骗患 者,以自己良好的护理作风,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从而降 低危险因素。 2.4保持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在护理工作中积极效应 是多方面的,它既是社会和护患诸关系中的反馈信息,又有 利于强化护士的心理素养 J。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增强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应激能 力,而且可保持乐观的情绪。总之,精神科护士较大的职业 压力,不仅影响其工作情绪,而且影响护理质量。另外,由于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精神科护士对工作的评价始终 处于不满意水平 。因此,全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尊重精神 科护士,以激发她们的积极性、责任感、自豪感,从而稳定精 神卫生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水平,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新伟.护士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劳动卫生 职业病杂志,2004,22(2):1 19. [2] 鞠风,杨秋兰.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及工作满意度分析[J].护 理管理杂志,2004,6(4):4. [3] 刘士英,王妩媚.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疲劳原因调查分 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1,41(1):49. [4] 刘光琴,邢海燕.精神科护士焦虑的调查分析[J].山东精神医 学,2003,16(4):241. [5] 何假蓉,顾炜.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现状分析[J]护 理学杂志,2001,16(16):700. [6] 罗小军.关于住院精神患者损害事件责任讨论的几个问题 [J].中国神经精神病学杂志,2002,18(3):224. [7] 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 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9):81. [8] 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 护理杂志,2000,35(11):646. [9] 蔡学联.探索护士的工作反应能力和适应机制[j].天津护理, 200l,9:1. [10]方琼,曾凡林.护理工作应激及应对研究[J].护理研究, 2004,18(8):1340. (收稿日期:2010—04—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