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第2卷第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 March 2010 Vo1.2 No.3 Joum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103・ 止嗽散治疗/bJL ̄b感咳嗽60例 赵雷华金庆荣 (苏州市吴中区用直镇人民医院中医科,215127) 【摘要】 止嗽散是清代程氏《医学心悟》治疗外感咳嗽的名方,现代临床只要辨证无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外感咳嗽。均可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本方治疗tbJU,b感咳嗽6o例,谨以治疗结果及应用体会予以总结汇报。 【关键词】止嗽散;咳嗽;/bJL#b感 止嗽散是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中祛风 化痰,宣肺止咳的名方,为其“苦心揣摩而得”¨J。该方由荆 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去自)、甘草七味中药组成, 主要用于祛风化痰,宣肺止咳,是治疗咳嗽的常用方,影响深 远,沿用至今。方中荆芥疏风解表;桔梗宣肺、祛痰、利咽, 《珍珠囊药性赋》:“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鼻塞;利膈气,仍治 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百部降气化痰,温 肺止咳,《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逆,主润益肺”;紫菀润 肺化痰止咳,《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日苦辛而温,非 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 血”;白前,辛苦微温,善降气化痰止咳,《本草汇言》:“白前泄 肺气,定喘嗽之药也,疗喉间喘呼,为治咳之首剂;宽膈之满 闷,为降气之上品;陈皮去白,理气宽中,化痰力强;五味药物 均有调整气机升降的功能 ;甘草缓急止咳,调和诸药。组 成止嗽散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正为程氏制方原意,能通治咳 嗽初起之证。 现代临床止嗽散可用于治疗各种外感咳嗽 (/bJL、成人均可)、包括某些慢性咳嗽、顽固性咳嗽等多种类 型的咳嗽。笔者近年临床上应用止嗽散为主方治疗小儿外感 咳嗽6o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及应用体会汇总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门诊病例6o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 小者5岁,最大者12岁。全部病例均以咳嗽为主症,病程中 不同程度地伴有流涕、喉间痰鸣、纳呆,低热者8例,不发热者 52例。实验室检查:血象基本正常52例,白细胞增高者8 例。全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35例,肺部可见点片状影者13 例,无明显异常者l2例。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O 例,急性支气管炎25例,支气管肺炎l5例。 1.2 治疗方法止嗽散加味方药组成:荆芥8,桔梗6,紫 菀、百部、白前、陈皮各6,甘草3。临证加减:风热咳嗽加菊 花、薄荷、芦根各6;风燥咳嗽加苦杏仁3,桑叶6,浙贝母6。 服法:水煎服,l天1剂,可分2~3次饮服。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痊愈:诸症消失、临床检查结果正常;有效: 诸症减轻,临床检查结果好转;无效:诸症未减轻,临床检查结 果仍异常。 2.2 治疗结果痊愈4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95%。 3 典型病例 林某,女,5岁,初诊:2008年1O月16日。主诉:咳嗽一 月多。今年9月6日起初发感冒,继作咳嗽,经西医治疗,曾 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儿童咳液等药未见好转,转来中医治疗。 刻诊:仍咳嗽,咳时气粗,咯痰不爽,伴咽痒咽痛,口微渴,无流 黄涕、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神清,,I37.1。c (口表),咽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心率100 ̄/min,律齐, 无杂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血常规示: WBC7.8X10/L,N:0.67,L:0.32;全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外感咳嗽(风热型)。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4 处方:桔梗6、生甘草6 J、杏仁 8、紫菀8、制半夏8、陈皮8、焦神曲8、天将壳8、JlI贝3、前胡 8、桑叶8、野菊花6。3剂,水煎服,服药1剂后咳嗽、咽痛减 轻,3剂痊愈。 4 讨论 《中医儿科学》中讲到tl,JL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 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d,JL本身又寒暖不知自调,难以适 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风邪为六淫之首, 肺为娇脏,易为风邪上犯,《证治汇补》言“外感风寒,一概辛 散,不知久则传里变为郁咳”,所以咳嗽病症在儿科常见病中 的比例最高。初病上需疏风化痰,外邪多得以驱散,倘一部分 患者因失治或治不得法,风邪郁于肺经而不解,造成咳嗽不 止,如常见有不适当地应用清热解毒药及抗生素后,伤及脾 胃,卫外力弱,寒湿郁内造成咳嗽迁延不愈,_6 期间亦有复感 外邪或郁而化热毒,则常在止嗽散诸药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清 化痰热之品,同样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上举中病例即以止嗽 散为主加制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降气,调理中焦,使生痰 无源;焦楂曲健脾渗湿兼散风寒;茯苓渗湿健脾;JlI贝母润肺 化痰止咳;天将壳甘辛温,化痰止咳平喘;桑叶疏散风热;野菊 花清热解毒。全方,宣肺止咳,疏风解热,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程钟龄原著.医学心悟[M].清代.9o一91 [2] 肖伍华.止嗽散加减治疗支气管炎53例[J].湖南中医杂志, 1999,15(2):22. [3,4]许济群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M]:上海,1994.203 [5]郭广琪.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1,2 [6]焦树德.焦树德临床经验辑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M]:北 京,1998.3340(3):26—28. [7] 张秋萍,杜约孔,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184例[J].新中 医.1999,3(10):48~49. [8]王本样.现代中药药理学[_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