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试题(二)

来源:小奈知识网
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试题(二)

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 ) A.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答案 C

解析 选择培养基可选择目标微生物,同时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2.可以分离并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试剂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答案 A

解析 尿素在尿素分解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和CO2,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

3.尿素是尿素分解菌的氮源,因此在配制选择培养基时( ) A.葡萄糖在培养基中越多越好

B.尿素分解菌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只需无机氮 C.尿素在培养基中越少越好

D.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的尿素为化合态氮 答案 D

解析 尿素既可以作为尿素分解菌的氮源,也可以作为其碳源,葡萄糖在培养基中并不是越多越好,葡萄糖过多会使培养基的渗透压过高,不利于尿素分解菌的生长繁殖,A错误;尿素分解菌没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需要添加尿素作为氮源,B错误;添加尿素的目的是筛选尿素分解菌,其他微生物不能很好地生活在该培养基上,尿素在培养基中不是越少越好,过少就失去选择作用,过多又会使细胞失水死亡,C错误;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的尿素为化合态氮,D正确。

4.产生标准形态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答案 C

解析 菌落是一个细菌的子细胞群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有一定的形态结构,肉眼可见(液体培养基中肉眼不可见),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别的重要依据,而多种细菌形成的菌落,就不可能有比较标准的形态。

B.加富培养基 D.基础培养基

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5.下列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选取距地表3~8 cm左右的土壤层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答案 C

解析 土壤取样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必须灭菌。 6.某同学对101、102、103倍稀释液中的细菌进行计数,平均菌落数分别为2 760、295和16,则样品中菌落总数为(所用稀释液体积为0.1 mL)( ) A.2.76×104个/mL C.4.6×104个/mL 答案 B

解析 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只有295符合要求,其稀释倍数为102,所用稀释液体积为0.1 mL,套入计算公式得样品中菌落总数为2.95×105个/mL。

[能力提升]

7.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中,以土壤中的细菌为研究对象,要达到的目的是( )

①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②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氨的细菌 ③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分解尿素的细菌 ④统计所取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分解尿素的细菌 A.①③ C.①② 答案 A

解析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并对其计数,统计的是每克土壤样品中含多少分解尿素的细菌,用公式“每克样品中菌株数=(C/V)×M”进行推测,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8.给无氮培养基接种土壤稀泥浆的正确方法是( )

A.打开培养皿盖,取一根接种环沾取少许稀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

B.取一根接种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后沾取少许稀泥浆,略微打开培养皿盖,在培养基的表面轻点

C.打开培养皿盖,取一根接种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后沾取少许稀泥浆,在培养基的表面轻点

D.略微打开培养皿盖,取一根接种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冷却后沾取少许稀泥浆,在培养

B.2.95×105个/mL D.3.775×104个/mL

B.②④ D.③④

基的表面轻点 答案 D

解析 接种过程中要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冷却后沾取少许稀泥浆,在培养基的表面轻点,用未冷却的接种环沾取稀泥浆会杀灭菌种。

9.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 B.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培养基是含有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接种的三种细菌中,霍乱菌和结核杆菌都可以被杀灭,并且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杀灭的有效程度大于对霍乱菌的有效程度,而伤寒菌的生长不受影响,所以选项D错误。

10.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 D

解析 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的实验中,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A项正确;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不同的平板上,B项正确;接种后要将培养皿倒置,置于37 ℃恒温培养,C项正确;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D项错误。

11.广东省是我国甘蔗生产区之一。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4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1)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线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突变菌。

(2)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 调低pH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2)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的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解析 (1)要筛选耐高糖和耐酸的菌种,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高浓度蔗糖和调低pH,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即为所需菌种。(2)步骤2是给其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步骤3是为了获得单菌落;步骤4是根据能生长的菌株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筛选出突变菌。 12.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富含__________的土壤表层;不同微生物对pH的要求不同,细菌常生活在酸碱度____________的潮湿土壤中。

(2)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在微生物培养中,对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如果要检测灭菌是否彻底,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生物的应用: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运用吸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____________和糖源充足的条件下,将糖分解成醋酸。 (4)微生物的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微生物的鉴定: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指示剂,如果存在尿素分解菌,则指示剂将变___________色。

答案 (1)有机质 接近中性 (2)高压蒸汽灭菌 将灭过菌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一段酶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C6H12O6――→2C2H5OH+2CO2 有氧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5)选择 酚红 红

解析 (1)微生物主要分布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表层,细菌常生活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2)对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可通过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灭过菌的培养基,看其是否有菌落产生来确定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3)醋酸菌为需氧型微生物。(4)最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5)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目的菌——尿素分解菌,加入酚红指示剂,若存在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将变红色。

[真题体验]

13.(2017·全国Ⅰ,37)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 “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脲酶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 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解析 (1)细菌分解尿素是由于细菌体内能合成脲酶,尿素是有机物,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因此不能利用CO2作为碳源合成有机物。葡萄糖通常既作为碳源,也作为能源。(2)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通常只能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NH4NO3”或“尿素+NH4NO3”均含有无机氮源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3)KH2PO4和Na2HPO4可为微生物提供P元素和无机盐离子如钾离子和钠离子,还可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14.(2016·四川,10)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_______。

(3)现有一菌株产生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的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_____个氨基酸。 答案 (1)尿素 酚红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少 (3)UGA 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