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地点: 内容: 主讲人:
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提高每
公共卫生知识讲座
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
公共卫生知识讲座
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烟草烟雾含有4000余种化学物质,包括几十种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吸烟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提高6~13倍,死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2倍,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提高12~13倍。烟草烟雾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也威胁着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非吸烟者;被动吸烟导致患肺癌的风险升高
公共卫生知识讲座
约20﹪,患冠心病的风险升高约30﹪。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12﹪。吸烟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吸烟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只要有戒烟的动机并掌握一定的技巧,都能做到彻底戒烟。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心脏病的机会可降低90﹪,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一半, 即使年过60岁戒烟,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于继续吸烟者。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8. 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
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讲求卫生的社会公德,自
公共卫生知识讲座
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献血救人,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无偿献血利国、利己、利家人。
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一定要到国家批准采血的血站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提出: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收缩压达到12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达到80~89毫米汞柱时,称血压正常高值,应当向医生咨询。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许多因素对血压都有影响,诊断、治疗高血压必须由医生进
公共卫生知识讲座
行。
成人的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老年人体温略低,月经期前或妊娠期妇女体温略高;运动或进食后体温略高。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见于感染、创伤、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及各种体腔内出血等。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见于休克、严重营养 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过久暴露于低温条件下等。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慢。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力衰竭等。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见于颅内高压、麻醉药过量等。 成人正常脉搏为60~100次/分,女性稍快;儿童平均为90次/分,婴幼儿可达130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60次/分。脉搏的快慢受年龄、性别、运动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疫苗指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相对于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接种疫苗所花费的钱是很少的。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
公共卫生知识讲座
的疫苗。
预防接种效果与接种起始时间、接种间隔、接种途径、接种剂量等均有密切关系,需要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14.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心肺复苏(CPR)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病人呼吸、心跳,挽救伤病员生命 主要用于心脏性猝死等危重急症以及触电、淹溺、急性中毒、创伤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心跳、呼吸骤停。方法是:以心前区叩击、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及胸外心脏按压等方法来恢复心跳;以开放气道、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等来恢复呼吸。
15.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非常必要。 心理卫生问题能够通过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寻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等方法解决。采取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调适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
公共卫生知识讲座
16.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流行性感冒(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和流感病毒匹配的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儿童、老人、体弱者等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17.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家中存放的农药、杀虫剂和医用药品,应当分别妥善存放于橱柜或容器中,并在外面加锁。有毒物品不能与粮油、蔬菜等同室存放;特别要防止小孩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已失效的农药和药品不可乱丢乱放,防止误服或污染食物、水源。
公共卫生知识讲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