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卷第2期 2014年4月 农业装备技术 Agricuhural Equipment&Technology Vo1.40№.2 Apr.2014 镇江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蒋逸仙 (镇江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近年来,镇江市依托资源优势,建基地、引龙头、 创品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得 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 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 农产品加工体系。 产值的54.7%。其中:木纸制品行业(包括造纸中的 木浆)达到378.9亿元;粮油加工业产值总规模达到 178.2亿元,加工规模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农业龙头 企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生力军”。 2。3加工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通 1 我市农产品/JU T企业概况 截止2013年底,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年加工产值500万元以上)达到352家,实现年加 过建立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推进院企合作,不断 促进新品研发,提升加工水平,完善和延伸了产业 链。国家级龙头企业丹阳市正大油脂有限公司与江 苏大学合作,创建“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 心”,利用油脂加工的副产品饼粕开发生产“功能多 工产值745.41亿元,主要涉及七大类农产品加工产 业门类,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153家,年加工产 值236.58亿元;食品制造业54家,年实现加工产值 肽”系列产品;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吟春碧 芽绿色智能农业装备技术研发项目”为“国家863计 划”项目,获得国家财政1 052万元的项目资金支 持;我市面粉加工业方面的“领头羊”江南面粉有限 公司从面粉加工的副产品麦麸人手,开发生产高附 62.49亿元;饮料制造业30家,年加工产值11.3亿 元;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业7家,年加工产值3.57亿 元;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41家,年实现 产值52.52亿元;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 业45家,年实现产值164.34亿元;纸浆及纸品制造 业22家,年实现产值214.61亿元。 加值的小麦膳食纤维和小麦胚芽油。 2.4质量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农产品 加工企业质量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市225 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有143家企业通过 2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主要特点 2.1 Jj ̄-r领域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引导和扶持, IS09000、ISO2000、HACCP、GAP等质量标准体系认 证。企业品牌的科技含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效 应日渐增强,其中:恒顺香醋、圣象地板、肯帝亚地 板、甘露香麻油等5个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特别 是“圣象地板”产品质量全部达到5A以上,品牌价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覆盖全市优质粮油、特种养殖、 经济林果、蔬菜园艺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了粮油制品加工、木(藤)制品加工、调味品加工、畜 禽产品加工、蔬菜果品加工、饲料加工、羽绒丝绢加 工和造纸及纸制品加工等八大农产品加工主导产 业,涉及了农产品加工统计口径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所有门类。其中调味品、 木业和粮油加工业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在全国占有 相当的市场份额。 值达78.15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建材行业榜首; 康韵牌食用菌、同乐面粉、永兴面粉、花王花卉、迈春 茶叶等20个农产品获江苏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认证的“三品”总数达671 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44个、绿色食品47个、有机 食品80个。 2.2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 2.5龙头带动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 县级以上认定的农业龙头企业305家,其中从事农 产品加工业的有225家,占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的 企业基本实现了创品牌、带行业、建基地、联农户的 73.8%,总产值407.4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 总第180期 运作模式,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股份合 作、二次分配等多种联结方式,与农户建立风险共 农业装备技术 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截至2013年底,农产品加 工企业带动农户总数达290.15万户(全国范围,下 同),带动各类种养基地面积达76.8万hm ,其中企 业自建示范基地5.02万hm ,带动就业12.56万人 (其中3.5万人为季节性用工),带动农民增收9.23 动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产地初加工 的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给扶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 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农产品精深加T,促 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 4.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大力 亿元,实现了企业、农户的“合作共赢”。 2.6产业集群集聚初步显现在市委市政府的推 动下,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集群集聚集约的 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 生产操作规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 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 采用国际标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自身健 康有序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全面 提高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大力提 升品牌竞争力。 4.4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 业通过新建或改造升级,改善农产品储藏、加工、运 输、配送及冷链设施。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产 地或大中城市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开设超 良好态势。目前,全市分别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 区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家、规模以上市级 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家,主要 涉及茶叶、调味品、粮油、花卉苗木、特色水产、园艺 蔬菜、藤木制品等。 3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链衔接不紧部分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和 销售不在本地,与全市主导产业衔接不紧,呈现“产 业链两头在外”的现象。 市专卖区、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等,推进农超对 接、直营直供。加快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积极发挥 镇江农产品营销网以及龙头企业网站的作用,推进 农产品网络直销。 4.5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农产品加工 3-2产业间发展不平衡加工龙头企业中除了木 业、粮油、调味品等行业加工基础较强外,蔬菜、果 品、畜禽、水产等行业中大中型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加工能力不足。 3.3产业科技水平不高 具有较高档次的加工农 产品较少,大多数加工产品仍为粗、初加工,产业链 较短,科技含量低,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 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 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 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大力推行“龙 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产品批发市场带专 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建基地、专业合作社(生产基 地)带动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引导企业 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4.6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鼓励省级以上 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建设产 4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 我市将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为抓 手,着力发展“粮油、木业、畜禽、园艺、饮品、茶业、调 味品”等八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4.1 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完善现有省、市两 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加工 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 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以 示范基地,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 优势,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产品加工企 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上下游产业互联、专业分工明 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农产品 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 成果。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的科技创新,推广和转化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农 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效益。 4.7推进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鼓 晰、产销及配套企业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效益,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4.2推动加工产业升级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引进 先进适用的生产加工设备,改造升级贮藏、保鲜、烘 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对农业龙头企业带 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广 泛推行IS0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 总第180期 第40卷第2期 2014年4月 农业装备技术 Agricultural Equipment&Technology Vo1.40№.2 ADr.2014 扬中市实施“一村一品”农业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缪志影(扬中市三茅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通过对扬中市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实践的调查研究,明确了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农村 经济增长方式是带动经济薄弱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成功典型的解剖分析,提出了全 市发展“一村一品”的有效对策和合理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对策 实施“一村一品”农业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农业 1.2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 根据本地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以市场为导向, 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006年以来,扬中市把 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坚持面向市场选择、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 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 举措,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 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土地产出率、 化进程。 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 1 发展“一村一品"的意义 代农业转变。 1.3是开发农业多功能的重要载体 “一村一品”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并非要求一 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与现代高效农业结合起 个村只生产一个产品。各地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有 来,与观光、旅游、餐饮、休闲、科普结合起来,发挥多 的地方自然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有的 功能作用,不仅能增强农业多功能经济效益,也能产 地方经商传统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因此, 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地确定发展经济的路子应该是各不相同,发展“一 1.4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 村一品”关键要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 通过品牌建设,建立产业化基地,可用最直观、 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最通俗的方式培训引导农民,让农民在参与规模化、 1.1 是培育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 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学习掌握先进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集中生产要素投入,实施 的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培养一批土专 块状发展,连块成片,连片成面,形成区域特色产业, 家、技术员和经营能人。 从而促进农业基地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 品优质化,把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做强 2 扬中市“一村一品’’发展的成功典型 做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农业整体竞 “一村一品”是复杂的工程,可发展的产业、可实 争能力。 施的项目很多,根据我市近几年发展“一村一品”实 -6" 七 -6" 善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 管理;二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全面提高 的认定和管理,积极推进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农产品加工业检验检测能力,加快与国际接轨。坚持 引导产品走向高端市场;三是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 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安全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全 基地建设,推动标准化建设由生产领域向加工和流 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在生产和流通领 通领域拓展延伸。 域逐步建立起质量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第1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