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园林艺术原理期末复习考点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一章

1.园林艺术是一门与功能相结合的,有生命的,与科学相结合的,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见证历史的艺术.

2.园林艺术的特征:综合性 时空性 地域性

3.园林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共同点:以无当有 颐和园的德和楼 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 4.世界主要园林流派:西亚 欧洲 中国园林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系统

日本园林是一种朴素的自然式园林.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至美境界。大多自然朴素却不失细腻精致.比较: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

中国偏于儒,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日本偏于佛,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 中国布局思维介于具象和形象之间 日本介于形象抽象之间 都是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偏重于人工成分 日本偏于自然成分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 艺术特点1立体的园林景观 分层台地是意大利园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2严整的几何布局 3动态的水景4注重装饰

法国几何图案式园林 艺术特点1布局 整齐一律 规则对称 具有明确的轴线 讲究几何图案 2水景 运河 勒诺特尔式园林是最典型特征 3花坛 丛林 刺绣花坛 4雕塑花格墙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艺术特点 1风格 追求牧歌式自然田园景象 无明显轴线规则构图 2手法 和法国相反 大片缓坡草地 3环境处理 哈哈墙 4建筑布置 建筑不起指导作用 伊斯兰园林 1封闭性 独特的建筑中庭式 2水景 先进 3精细的图案 5.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特征

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江南四大名园: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

①皇家园林的特点 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选址自由,体现出皇权思想,富丽堂皇,功能庞杂.宋徽宗艮岳.

颐和园:颐和园和西湖相似之处.

1用岛造景,一池三山,堤和桥用来分隔水面,大水宜分,小水宜聚

2德和园大戏楼,清音阁,畅音阁并称清代三大戏台 3佛香阁 位于半山腰 因为尺度大,放山顶不平衡 4长廊 苏式彩画 5苏州街 做买卖

6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在万寿山东麓园中园,以前叫惠山园

②私家园林 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淡雅素净,居住游览合一 历代:秦汉:体象天地,模山范水。 魏晋南北朝:静念园林好,山水有清音 隋、盛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开始写意)

中唐、两宋:壶中日月长(写意山水集大成者———艮岳) 元明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拙政园:东区(归园田居)景物较少,景观疏朗;中区建筑密集,园林效果好(原拙政园);西区最受西方文化影响(补园)

③寺观园林 特点:开放性,稳定性,天然性,神秘性。

6.按地域划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乡土园林。(北雄南秀岭精巧) ①北方园林:地域大,范围广,富丽堂皇,轴线较明显。 功能:政务之余休憩娱乐--—凌驾于世.

色彩:红、绿、蓝、金,绚丽夺目——尺度大,宜镇山真水为背景,装饰多。 山石:以青石、北太湖石为主,堆叠兼南北之长. 池水:大山大水,驳岸堆砌混用技法

花木:温带植被,雨少干爽,苍松古柏,萧索寒松,杨柳榆槐椿

②江南园林:地域小,天然条件好,细腻精美,无明确规律,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功能:陶冶情操,超然出世。 色彩:以青、白为主,素雅的颜色 山石:南方太湖石为主 池水:小山小水

③岭南园林:广东园林、广西、福建、海南、台湾

典型的园林: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东莞可园、番禺余音山房 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多河川,条件最好,热带风光,建筑高而宽敞. 功能:生活享受,务实入世

疏朗明丽,雅俗共赏,求实创新,兼容并具,精巧秀丽。 建筑量多,连房博厦,体量偏大。(三雕三塑一铸)乡土+西洋风格 山石:英石、蜡石为主,小型璧山或孤石,假山石。 池水:小型水局,砌石池岸,土岸少,石岸多。 花木:配置浓密,品种繁多,全年绿茵葱翠,花团锦簇

7.南北园林风格差异的客观原因:①服务对象不同 ②规模和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③气候条件不同

差异之处:1平面布局:南方,内向布局,无开阔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北方,多数采取外向或内外结合布局,可以借景

2空间处理:江南园林比较开敞宽阔,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联通、渗透,层次变化丰富。北方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界限比较分明。堆山砌石:北方凝重浑厚,南方虚幻空灵。 3建筑外观:北方严谨、粗壮、朴拙、厚重,南方轻巧、纤细、玲珑、剔透 4尺度大小及色彩处理:北方富丽,南方淡雅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写意山水园,日本:缩景园)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 地方特色

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明秀典雅 北方园林:稳重、敦实、雄伟

岭南园林:密集,紧凑,物朗轻盈,精巧秀丽,兼容并蓄 巴蜀园林:质朴

西域园林:少数民族园林,异域风情

园林艺术手法分析 1园林要素处理手法

山:是园林的筋骨.水:是园林的血脉。建筑:是园林的眼睛。花木:是园林的毛发。 2园林空间处理方法 分隔;曲折;扬抑;层次; 3园林景致处理方法 借景;对景;框景

4园林布局主要特点:师法自然,创造意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划分景区,园中有园 中西方传统园林比较 中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哲学与审美的差异:重视整体的和谐,中国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自然观的差异:中国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追求意境美 西 哲学与审美的差异:重视差异的分析,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自然观的差异:人与自然绝无和谐相融。追求形式美

二、园林风格的差异 自然曲折,封闭萦回,以含蓄幽深的意境美取三、园林形式的差异 自然式自由布局。山:对自然山水刻意的追求;水:池塘、溪涧式胜。以自省 含蓄 内秀 自然水体,水面以环弯见长,宜曲蕴藉 恬静 淡泊 循矩 不宜直,自然石块堆砌。植物:守拙为美.写意的 直观的 重自然 重情感 重联想.追求意蕴的美。 自然式散植,群植,树木以自然形态为美。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点缀:叠山置石 开朗 活泼 规则 整齐 几何型规则布局。山:对地形改豪华 热烈 激情为美.写重图形 重人工。追求物质形式的美 造和利用.水:意大利水法,注重动从容。规整的对植,列植,树木修剪成几何形状.建筑:法国,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英国,以建筑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相对分离.点缀:雕塑 实的 理性的 客观的 势,法国水法,大面积静水,典雅现代园林

1发展趋势①区域特点越来越不明显 ②设计元素手法和理念不断创新(人性化 多样化 文化)③学科之间不断整合 第二章

形式美法则: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主从与重点、过度与照应、稳定与轻巧、渗透与层次、质感与机理。

1统一与变化:统一是指色彩、形式与风格、比例与尺度、园林内外环境的统一。变化遵循两方面:功能准则、美的法则。

2对称与均衡:有轴对称,旋转对称。形状均衡,色彩均衡,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 3对比与调和:对比:形式上,形状、体积、色彩、质地的对比。意境上,动静虚实,奔放与含蓄,开朗与封闭等对比。常见的对比:主从对比,空间大小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 调和:形的调和,重复、适合、均衡 色彩调和,同一调和、对比调和

4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构成园林空间的诸形式要素有规律的重复。韵律是指构成园林空间的诸形式要素有序的变化。

5尺度与比例:尺度,常见的尺度手法:身体尺度法和环境尺度法;

比例,黄金分割,整数比,平方根矩形,勒柯布西耶模数体系 第三章

1、人对景的感知途径:(1)第一信号系统:视觉线索、听觉、嗅觉、味觉、触觉(2)第二信号系统:诗词。人对景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视觉

2、景的观赏:(1)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静态景观是视觉空间相对静止以定点观赏植物为主;动态景观:人在进行中观赏空间景物(2)观赏点:游览者所在位置;观赏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适当的观赏视距由人的视觉条件与观赏规律所决定(3)平视:中视线平视向前,使人处于平静安宁的气氛之中,不易疲乏;仰视:中视线上仰,不与地平线平行;俯视:游人所处的位置较高,景物展开在视线以下

3、园林造景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影;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4、造景手法:(1)主从手法: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中轴对称、轴线端点和风景视线的交点、对比于调和、渐层、重心处理(2)层次手法;根据距离远近有前景中景背景之分(3)借景手法:直接借景: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借声、借香、凭水而借;间接借景:利用光的反射性能和反射面的作用,借助视点和映射景物的恰当安排而得景(4)抑扬手法:对景:正对、互对;分景:障景、隔景(5)前景处理:框景、漏景、假景、添景 5、空间限定的方式:(1)围和:全包围:安全和私密、双开口:形成方向轴线、多开口:内外空间渗透感(2)覆盖(3)凸起(4)下沉(5)设置(6)架空(7变化质地

6、园林空间类型:(1)开敞空间和开朗风景(2)闭合空间和闭锁风景(3)纵深空间聚景 7、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1)底面(2)顶面(3)垂直面:垂直要素是空间的分割者、屏障、挡板、背景。

8、空间分隔方式:(1)以地形地貌分隔(2)利用植物材料(3)以建筑构筑物(4)以道路分隔:虚隔:疏林、空廊、漏窗、花墙、水面等;实隔:密林、高埠、建筑、实墙

9、空间的感觉:(1)尺度感(2)质感(3)封闭感:阴角:封闭四个角敞开四个边中部;阳角;封闭四个边敞开四个角。阴角空间与阳角相比,其严谨感与封闭感大大加强(4)层次感:公共的—半公共—私用的;外部的—半外部的-内部的;嘈杂的—中间性的—宁静的;动态的-中间性的—静态的(5)群体空间空间感

10、空间层次:(1)地形要有起伏(2)分隔空间(3)空间相互穿插及贯通(4)对比(5)曲折(6)透视原理的利用

11、空间序列组织意义:一是人的运动按连续性,顺序性的秩序展开,具有时空运动的特点,二是人的心理随物理空间的变化作出瞬时性的但应,这种心理时空感受既来源于物理时空的刺激,又超越物理的时空而泛化.

12、序列空间类型:两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三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尾景

13、空间的类型:(1)形成过程:固定、可变(2)开敞程度:开敞、封闭(3)内部、外部 (4)灵活程度:单纯、多功能(5)动态:静态、动态(6)限定程度:实空间、虚拟空间(7)凹、凸空间(8)共享空间、灰空间(模糊空间) 14、园林空间形式:容积空间、立体空间、混合空间

15、空间大小对比:(1)不同景区大小对比(2)不同建筑群大小对比(3)单体建筑总体布局(4)庭院(5)建筑与自然

16、园林建筑空间布局:(1)闭合性内向,苏州鹤园(2)开敞性外向空间布局,内海公园琼华岛,濠濮间(3)内向与外向相结合,颐和园,苏州沧浪亭(4)自由式,随型附势

17、园林要素:(1)地形:意大利台地、法国平地、英国丘陵、中国山水(2)山水(3)道路(4)植物(5)建筑 第四章:

1、 地形的类型:平地、凸地、凹地、山脊、山谷、山坡

2、园林地形的功能:(一)美学功能:(1)主景或背景(2)丰富空间类型(3)引导视线。(二)使用功能:(1)丰富活动界面(2)控制游览速度与游览路线(3)组织排水。(三)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2)改善种植条件增加绿化面积

3、假山的分类:土山、石山、土石相间 。 大山用土,小山用石

4、地形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顺其自然(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3)自然美观安全 5、假山堆叠艺术:(1)主客分明:主石与配石的关系有墩配、剑配、卧配(2)要有层次(3)山势起伏(4)曲折回抱(5)虚实相生

6、置石方式:(1)特置(2)对置(3)散置(4)群置。石头的美:透、漏、瘦、皱、清、丑、顽、拙

7、苏州四大名石:冠云峰、瑞云峰、绉云峰、玉玲珑 8、梅石宜古、松石宜拙、竹石宜瘦

9、山石与其他方面的配合:(1)与墙面(2)与园建(3)与室外楼梯(4)山石蹬道(5)器设(6)与植物(7)其他

10、水的功能:(1)供水、灌溉(2)调节气候(3)减弱噪声(4)娱乐休闲(5)风景价值 11、水体的基本形态:面、线、点

12、水的形态组合:自然式、几何式、组合式

13、水景的处理手法:(1)衬托(2)对比:形态、势态(3)借声:幽静感、活泼感、音乐感(4)点色:点色、破色、借色(5)光影(6)贯通(7)藏引:藏源、引流、集散 14、水景设计:大水宜分,小水宜聚。 古代理水方法:掩、隔、破 15、水体空间界面处理方法:桥、岛、堤岸、汀步、建筑

16、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1)隐蔽围墙、拓展空间(2)笼罩景象,成阴投影(3)分割联系,含蓄景深(4)妆点山水,衬托建筑(5)陈列鉴赏,景象点题(4)渲染色彩,突出季相(7)

表现风雨.借听天籁(8)散布芬芳,招蜂引蝶(9)根叶花果,四时供

17、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适地适树(2)功能要求(3)景观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4)经济要求

18、植物配置艺术:(一)乔灌木:(1)规则式:对植、列植、交替配植、分层配置(2)自然式: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二)花卉:(1)花坛:在植床内对观赏花卉做规则式种植的配置方式.独立花坛、组群花坛、带状花坛、连续花坛(2)花境:园林绿地中一种较特殊的种植形式,一般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3)花丛:园林中花卉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是园林中花卉种植的最小单元组成。(4)花台、花池:是两种中国式庭院中常见的栽植形式或植床的称谓

19、植物与建筑的关系:(1)突出园林建筑主题(2)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3)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4)赋予园林建筑以时间与空间的季候感(5)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6)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

20、园路的地位与作用:(1)组织交通(2)引导游览(3)组织景观序列(4)放大空间 21、园路的类型:(一)根据路宽与作用:(1)主要园路:7—8米(2)次要:3—4米(3)游憩小路:双人1。2-1.5米单人0.6—1米(4)园务路。(二)根据园路构造形式:(1)路埑型(2)路堤型(3)特殊型:步石、汀步、园桥、蹬道、攀梯等。(三)根据园路路面材料:(1)整体(2)块料(3)碎料(4)简易

22、铺装的作用:(1)为游人提供高频率的使用空间(2)具有导游功能(3)为游人提供休息场所(4)向游人展示室外空间不同使用功能(5)构成不同个性空间,创造不同趣味(6)影响外部空间比例

23、确定铺装材料的标准:耐久性、耐候性、安全性、步行性、施工性 24、园林建筑的功能:使用功能、点景功能、观景功能、组织游线

25、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处理原则:(1)建筑以山水为骨架,自然天成(2)建筑采用自然分散的布局方式(3)建筑造型与自然风貌统一(4)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结合 26、设计手法:建筑与山势的结合采用台、跌、吊、挑等设计手法处理 27、建筑与水面的结合方式:点、凸、跨、漂、引

28、园林建筑布局手法:(1)主与从(2)正与变(3)静与动(4)对镜与借景 29、景区入口建筑:景区总入口、分景区入口、景点入口 30、公园大门的设计:山门式、牌坊式、阙式、柱式

31、游览服务建筑:(1)展览建筑:普通展馆、专类展馆(2)游船码头:位置选择、管理与

组成、组成

第五章:1、中国园林美的原则:(1)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2)创新:承前启后破旧立新(3)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

2、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命题,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体验自然与人契合无间的一种精神状态。

3、日本园林的基本特点:(1)源于自然,匠心独运(2)讲究写意,意味深长(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4)清幽恬静,凝练素雅(5)谈佛论法,体现禅意

4、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1)用形象创造园林意境(2)用象征手法创造(3)烘托特殊气氛营造(4)借助典故传说神话创造(5)点景(6)借助植物的姿态、特性引导比拟、联想 5、园林意境的感知存在着:景、境、情

6、意:意想,意会指主观的理念和情感。象:形象、形状、形态,客观的景象、景物。意象:寓意之象,意为主观意念,象为客观物象

7、意境:是艺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使中国美学对世界思想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也是中国“重在表现\"的美学思想de捷径。

8、园林意境:是借助园林实体形象,使游人产生超越园林景观的思想意境、情感和思维 第六章

9、视觉感知丰富的关键是变化:(1)季节变化(2)色彩(3)组合 10、听觉感知方法:(1)水声(2)鸟及虫类鸣声(3)风声(4)人为 11、嗅觉感知方法:(1)传统喜好的香花(2)常用芳香植物

12、环境心理学理论:(一)环境唤醒理论:丹尼尔伯莱因的对照刺激特征: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不和谐性(二)环境偏爱理论:卡普兰夫妇的四个环境维度理论:连贯性、易识别性、复杂性、神秘性(三)格式塔直觉理论: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认知经验的整体性(四)环境负荷理论:梅拉比安提出可以用个体接收的环境信息来描述环境,环境信息从强度、新奇性、复杂性三个方面影响环境负荷(五)适应水平理论:赫尔森提出适中水平的刺激是最理想的刺激包括刺激的强度、多样性、模式。

13、中国园林的艺术境界:(1)生境(2)画境(3)意境。后一种境界是前一种境界逐次深化与提高.故生境为第一层次,是最浅最低层次;画境为第二层次比生境层次高比意境层次低;意境为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境界。

14、时空感受:(1)小中见大(2)动静结合(3)游览序列

15、城市环境体验的特征:(1)综合性(2)指向性和选择(3)差异性(4)直觉性

16、美国证明学者凯文林奇最早通过研究将认知地图和意向概念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17、城市意向的特征:(1)城市意向的公共性(2)可读性(3)符号性 18、城市意向五要素:(1)道路(2)边界(3)区域(4)节点(5)标志物 19、空间序列特征:(1)流动性(2)意义性(3)节奏性

20、空间布置方式:(1)散点式(2)串联式(3)渐进式(4)组团式(5)核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