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
5、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6、特殊生态敏感区: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7、重要生态敏感区:
8、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9、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10、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11、大气稳定度:大气是否容易发生变化的程度,即它在固定方向上的稳定。 12、等标污染负荷:书本39页,参考公式总结。
13、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简答题
1、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②、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③、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的八项基本技术原则?
①、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②、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布局合理
③、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④、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⑤、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⑥、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⑦、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的要求 ⑧、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3、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分类
地表水: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与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般景观要求水域。
大气: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不包括的地方(不包括1998年后新建的任何工业区)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指特定工业区
噪声功能区划
4、噪声防治对策?
从声音三要素考虑噪声防治对策,应从声源、噪声传播途径和受声敏感目标三个环节上降低噪声。 1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指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发声小的或者不发声的设备,其方法包括:
(1)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声小的材料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及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都可以降低声源的噪声。
(2)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如用压力式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把铆接改用焊接、液压代替锻压等。
(3)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因设备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往往增高,所以要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2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⑴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
⑵利用自然地形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降低噪声。
⑶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即把非噪声敏感建筑或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 ⑷采取声学控制措施,例如在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隔声等措施。以振动、摩擦、撞击等引发的机械噪声,一般采用减振、隔声措施,一般材料隔声效果可达15~40dB
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
①、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 ②、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 ③、敏感目标搬迁远离高噪声建设项目。
5、环境影响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
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 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各种资料
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
(1)工作等级划分 (2)评价大纲编写 (3)工程分析
(4)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 (5)建设项目环境一影响预测 (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6、现状调查三种方法比较?
方法 收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 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 应用范围广,收效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可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特点 大,较节省人力、物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展现状调查的地区的环力、时间 境状况 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只能获得第二手资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观环境状况的调查,受局限性 料,往往不全面,需力和时间,往往受季节、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要补充 仪器设备调节的限制 制约 7、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变化有那些?(自己看书207页)
答:噪声在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的过程中,会受到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障碍物的反射和阻挡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产生衰减 1、噪声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引起的衰减:
①、点声源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引起的衰减
②、线声源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引起的衰减 ③、面声源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引起的衰减
2、空气吸收衰减:
空气吸收声波会引起声衰减,空气吸收的衰减值与声波频率、大气压、温度、湿度有关。
3、声屏障引起的衰减: ①、墙壁屏障效应
②、户外建筑物的声屏障效应 ③、植物吸收的声屏障效应 4、附加衰减
附加衰减包括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云、雾、温度梯度、风而引起的声能量衰减及地面反射和吸收,或近地面的气象条件等因素所引起的衰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不考虑风、云、雾以及温度梯度所引起的附加衰减。但是遇到下列情况时则必须考虑地面效应的影响: (1)预测点距声源50m以上;
(2)声源距地面高度和预测点距地面高度的平均值小于3m;
(3)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面被草地、灌木等覆盖。 5、反射效应
当点源与预测点在反射体(如平整、光滑、坚硬的固体表面)附近,到达预测点的声级是直达声与反射声叠加的结果,从而使预测点的声级增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