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来源:小奈知识网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中毒、窒息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制订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区物业服务中心有限空间作业。 三、职责:

1.物业管理处:务必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作业专项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外委施工时,须签订委托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并监督施工方严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2.物业管理处负责人负责审批《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3.工程部经理负责审核《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4.物业管理处现场监护人:明确作业人情况和天气情况,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发现违章作业时,及时制止。 四、工作内容

1.有限空间作业申请:

1.1外委作业单位施工负责人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报物业管理处工程部;

1.2物业管理处工程经理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核,查验作业人员资格等信息;明确现场监护人(现场监护需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1.3物业管理处负责人对申请表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 1.4有限空间作业事项须经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 2.作业前准备:

2.1作业前作业单位需详细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记录表》,现场监护人督促作业人员严格落实作业前的安全措施及相关数据检测;

2.2现场监护人确认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神志清醒,未满十八岁人员和有呼吸道、心血管、过敏症病史及饮酒后不得从事作业;

2.3遇重大自然灾害及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尽量减少或杜绝作业; 2.4检查施工所用的设备、工具及安全防护器材是否齐全、安全、可靠、适用; 2.5作业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是防爆型,包括灯、开关等;

2.6施工现场不得影响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并设置标牌、警戒带等安全标识;

夜间作业时,应设安全标识、架设红灯,且非特殊情况夜间不得进入井内作业; 作业时必须有施工负责人在场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指定2人以上的监护人, 2.7作业期间监护人不得离开现场或分散精力从事其它事情; 2.现场环境检测:

2.1下井作业前必须将相邻井盖打开,并设置安全标识,利用鼓风机使井内强制通风,排放井内有毒有害气体(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然后使用多功能气体检测仪进行有害气体检测并记录;

2.2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 m3/h~50m3/h, 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不能少于3次/h~5次/h,通风换气应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2.3检测气体的性质:

空气的组成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名称 氧气(O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浓度范围 呼吸适宜浓度 19.5%—23%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支持燃烧,有气略大 无色有刺激性(臭鸡蛋)气味,密度1.19g/L助燃性 空气中可燃爆炸有毒气体 极限是 4.3%—45.5% 硫化氢(H2S) 比空气大(一般在相对空间的下层部分),可溶于水。 无色无味,可燃性气甲烷(CH4) 体,密度0.771g/L比空气小(一般在相对空间的上层部分) 无色无味,有毒,密度比空气略轻 空气中可燃爆炸易燃性气体 极限是 5.3%—14% 空气中可燃爆炸可燃性气体 极限是12.5%—80% 一氧化碳(CO) 空气中通常含量无色无味,窒息性气二氧化碳(CO2) 体,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为0.03%,若含量达到10%,则会使人逐渐停止呼吸至死亡

3.作业过程管理

3.1为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头戴防护帽,身扣救生带,并系安全绳,戴好防毒面具后,方可下井作业,井内严禁明火;

3.2下井作业时,监护人说服行人不要围观并杜绝小孩在附近玩耍;工具、配件必须使用工具袋吊接,严禁抛扔,作业井周围1m范围以内不得有石块、砖头、工具等有可能造成打击伤害的物体;

3.3操作时,施工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坚持2分钟向作业人喊话,注意观察作业人员状态;

3.4监护人员不得吸烟、使用明火;

3.5发生作业险情时,监护人应及时将作业人转移出有限空间;如根据现场情况,确需下井救援时,救援人员需配戴氧气袋下井救人,同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并及时与急救中心联系,说明出事地点与具体情况;

3.6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将设施还原、清理现场,并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记录表》上填写工作结束时间报工程部存档。 4.档案管理

4.1物业管理处工程部将有限空间作业记录整理、存档,各项记录至少留存一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