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

来源:小奈知识网
高教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ZOl1年第1期 论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 冯光伟 [摘 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介绍了世界各国基于不同创业教育目标而产生的六 种类型的创业教育。而后,根据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及其特点,着重探讨了创业准备者教育、创业教 育者教育、创业实践者教育和创业理解者教育等四种类型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1—0150—04 [作者简介]冯光伟,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四川南充 637002) 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创业教育试点工 作座谈会”,并确定中国人大、清华、北航等九所 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 育的序幕。时至今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蔚然 成风,并有逐渐向中等教育延伸之势。然而回首我 国创业教育的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创业教育却存在 发展不平衡、定位不准确、推进不顺利、效果不明 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 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 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 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 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① 与创新教育相比,创业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具 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锻炼创新 显等重要问题。尤其是作为高等教育生力军的师范 院校一开始就被排斥在试点之外,至今仍在扮演旁 观者的角色,不仅坐失教育发展的良机,更丢失了 师范院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 中指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必须培养 能力,还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 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培养其创业心理品 质④。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创 新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实用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素质教育。 “创业教育目标”就是创业教育的预期结果。 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综合技术 原理,培养具有从事一定职业的劳动能力和适应社 会生活能力的人,创业教育就是职业和创造相结合 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高举创业教育的大 旗,培养创新型人才,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 针,师范院校责无旁贷,而准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定 位,是师范院校走出创业教育困境的先决条件。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的教育@。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狭义的创业教 育,认为广义的创业教育接近于创新教育,就是培 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的教育④。对创业教育的认 识不同,目标定位也就不一而足,综观世界各国创 创业教育,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 中文表述,综合来看,英文“Enterprise Educa— tion”可以这样界定:第一,进行从事事业、企 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第二,进 业教育发展概况,其目标定位大概有下列几种类 型: 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 质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定义的:“创 (一)培养成功企业家的精英教育 瑞典查尔摩斯技术大学的创业教育就属这种类 * 四川省教育厅基金项目(402244):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150— 型。该校每年从工程学院、商业学院以及设计学院 探索阶段。 的本科生中选出20—25个学生,经过严格的选拔 学校类型多样化决定了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师 后只有1/3的学生能够参加为期一年半的研究项 范院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结合师范院校自身的 目,接受创业教育。最后,每个项目产生的新企业 特点来确定。 要在查尔摩斯技术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立稳脚跟,走 向成功。 二、师范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通识教育 创业教育目标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与归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美国大学实现“为了每 宿,是创业教育总体设计所要解决的基本定位问 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的承诺,大学教育的目标 题。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 是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服务,并非仅仅是获得一份 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创业教育所要达 工作的“就业式教育”。正如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 到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即“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 蒙斯教授所言:“学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 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特征”;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 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应当着眼于为未 具体目标,是根据时代需要、学校性质、专业特 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 点、个体差异等所决定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⑤ 但可以根据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要及质量规格的不 (三)贯穿全程的发展性教育 同分为创业准备者教育、创业教育者教育、创业实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其 践者教育和创业理解者教育几种类型。 创业教育已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 (一)渗透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创业准备者教 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此外,日本、英 育 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等国家也纷纷出台政策 创业准备者就是为创业作准备的人。现代社会 将创业教育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 人人都应该成为创业准备者。1989年,柯林博尔 (四)专业导向型的创业者教育 对创业教育理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未来的人才应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教育 当获得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基础文化知识 发起之初都与专业技术紧密相连。商学院无疑是创 即学术性的,第二本是专业技能即职业性的,第三 业教育的领头羊,百森商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丰 本是证明“个人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其中第三 富的资源、深厚的底蕴引领世界创业教育的潮流。 本“护照”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接受创业教育来实 而像麻省理工学院、UC伯克利分校、仁斯里尔理 现⑦。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思想,使之成为高 工大学的创业教育是面向高科技的创业@。我国高 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1998年1O月,联合国 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也主要在商业类、技术 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 类、综合类院校进行。 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 (五)就业促进型的创业教育 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两个 创业教育的最初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个 文件都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 体的生存问题。在过去二十年里,主要发达国家的 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认为培养创业技能与主 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人们解决生 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从 存问题的有效策略。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以下两个方面来界定创业准备者教育目标: 主要是就业促进型教育。 1.根据社会需要界定目标——体现时代性。 (六)实验探索型的创业教育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 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较大,层次复杂,类型多 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 样,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模 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式可以推广。因而,创业教育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目 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 标,也不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许多学校都处在起 的纲领性文件,创业教育的目标界定也应体现这一 步阶段,在实验探索中前进,尤其创业资源缺乏、 指导思想。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满足人们生存 创业意识淡漠的学校推进创业教育更是举步维艰。 和发展的需要,以关注学生、为了学生、服务学生 比如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中小学创业教育都处在 为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提高就业率” 一151— 的教育。第二,要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对创 范院校的立校之基,接受创业教育应体现教育特 业者的素质要求高于普通劳动者的要求,强烈的事 业心、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一个创业者 必备的素质特征。第三,创业教育要具有鲜明的时 色,重在“教育”,而非“创业”。首先,自古以来 “授业”就是教师的天职。韩愈说:“师者,所以传 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意为“讲授从业之 道”,按照今天的解释除了讲授现成的职业以外, 还包含讲授“创业之道”,因为从来都存在职业兴 废的事实,新的职业总是在不断取代旧的职业。其 次,创业教育素质应成为当今教师的基本素质。柯 代特征,培养能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的创业型人才。第四,人民满意度是创业教育成败 的重要标准。只要是对学生有益、对社会有益的教 育就应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五,社会需要解决就 业难题。我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 按时就业,城市待业青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 林博尔提出“第三本教育护照”之说,要求人人接 受“事业心和开拓教育”,后来翻译成“创业教 题也亟待解决,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我国解决就 育”。1999年6月斯图加特欧洲大会的主题是:企 业问题的基本国策之一。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自然 业家独立性作为欧洲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加强 也不能忽视这一社会需要,增强创业能力、改变就 创业教育⑩。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证 业方式也是师范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明,当今推进创业教育已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 2.依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界定——体现层次 为了发展,创业教育正在从特殊的群体发展成为全 性。哈佛大学荣誉校长Rudenstine指出:“地球上 民参与者的教育,正在从阶段性的教育发展成为终 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新性培训的智力 身性的教育。因此,今天的师范生,一定要为明天 资源。当智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比其他资源所起的 的创业教育作准备,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 作用更重要时,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表现得尤其 精神为已任,探索创业教育之路,寻求创业教育之 明显。”④牛津大学校长Lucas说:“大学存在的更 法,为从事创业基础教育作好充分的准备。 高价值是为了探究真理,发现和认识真理,从而创 2.推进师范教育发展的创业教育。多年来师 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德国教育之父”洪堡 范教育封闭的办学模式,不仅制约了人才的培养, 认为:“科学是与高等学校联系在一起的。唯有通 也束缚了教育本身的发展。创业教育是以创新为本 过对学术的研究,与科学打交道,对整体世界的反 质特征的教育,与传统的师范教育相比具有许多优 思,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大学生要学的不是 势:观念上更注重对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 材料本身,而是对材料的理解。唯有这样,他们才 养;知识上要求更完善的知识结构,政治的、经济 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和个性,然后他们才能达 的、商业的、管理的、法律的以及教育方面的知识 到自由、技艺、力量的境界。”⑩《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更高,学习能力、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 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资源整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 合能力等是成功创业不可或缺的。“新基础教育” 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上 提出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教师发展目标:“参与时代 论述各不相同,却都道出了大学的真谛:培养高层 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自觉 次的,具有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探索精神和 研究的意识与能力”@。与创业教育有异曲同工之 创新能力的人才。 妙,说明师范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随教师教育理念的 (二)依据学校的性质及特点确定的创业教育 更新而关注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应当借 者教育 鉴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时代精 创业教育者就是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人。作为 神、发展意识与创新能力。 未来的教师,诸如什么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对 (三)依个体发展需要确定的创业实践者教育 象是谁、为什么要进行创业教育等一系列有关创业 1.社会呼唤创业实践者。创业实践者是指从 教育的问题不容回避。创业教育的“教育者”培 事创业实践活动的人。目前,创业者对经济与社会 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除了达成“创业准备者” 发展的作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79年,美 的目标以外,还要回答有关的系列问题。为此,师 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伯克(Birch)发表的 范院校的创业教育应具有自身的特点。 经济研究结果发现,美国在1969~1979年问,中 1。培养创业教育者的创业教育。师范性是师 小企业创造了81 的新工作,对经济可持续发展 起了重要的作用。伯克的研究成果使经济学家和社 文化熏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创业的制度 会学家对创业的看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此后,创 文化。学校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提出明 业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 确的学习要求,规范学生的创业学习与创业行为。 世纪末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发端以来,高校学生的 第二,通过标语、图片、书籍、创业计划书、创业 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无论理工科院校还是师范院 成果展等物态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校,都有一批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的尝试。但是, 强化对创业的理解。第三,通过对创业行为的引 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的创业实践遭遇重重困 导、分析、评价发挥行为文化的导向功能。第四, 难,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 通过对创业教育及创业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 项报告显示,在全国成立比较早的97家学生企业 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的引导和评价,发挥 中,盈利的仅占17 ;学生创办的公司中,5年内 心态文化的影响作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人都 能够生存下去的仅有30 。失败的原因复杂多样, 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主导作用、 但缺乏对学生的创业指导也是不争的事实。 教师的推动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 2.师范生应有创业的思想准备。近年来,大 性。培养学生对创业观念的认同、行为的理解及教 学生就业情况统计表明,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 育活动的支持,使学生即使不做创业者或创业教育 学生不能按时就业。尤其是高校扩招,使许多师范 者,也能作为创业活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为营造 院校的规模成倍扩大,由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 良好的创业教育及创业氛围提供精神支持。 早已达到饱和,因而学生就业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为此,许多师范生毕业就面临创业的选择,由于缺 注释: 乏专业技术支撑,缺乏创业的正确引导,师范生创 ①⑩邓彦斌.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实务全 业大多处于较低层次,这与其教育的经济投人极不 书E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251,185—186. 相称。因此,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尝试 ②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 创业实践也是当代师范生的必然选择。 研究,2006,(5). (四)文化熏陶下的创业理解者教育 ③胡晓风.创业教育论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5. 创业理解者指对创业有一定的认识,支持创业 ④徐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J]. 教育、理解创业者的行为的人。创业教育的目的不 教育研究,2001,(1). 是要让人人都成为创业者,但至少应成为创业理解 ⑤张婷.蒂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当代教育论 者。没有创业理解者,创业与创业教育都会受到阻 坛,2007,(6). 碍。据某校2006年5月对在校学生的调查显示, ⑥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有71.06 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了解不 外国教育研究,2007,(5). 多”,18.51 的学生“有较多了解”,甚至有1O. 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的发展[R].日 43 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而对教育部《高等学 内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1990. 校在校学生创业的暂行条例》“有所了解”的只有 ③⑨许智宏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大学 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战略[A].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 18.09 , “很了解”的仅有3.61 ,有78. [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5. 30 的学生“不知道”。从中反映出某校在校学生 ⑩李工真.德意志道路一一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 对大学生创业关注不多的状况@。 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52—57. 高等院校本身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使 ⑩张喜梅.创业成功与人生——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 命。高等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并非人人理解、个个 [EB/OL].东北大学学报网络版(三版),更新日期: 支持,甚至不少人持反对的观点,认为对师范生进 2006——03——06. 行创业教育是“不务正业”,因此,创业教育在师 ⑩吴黛舒. “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指导纲要[M]. 范院校根本就没有“市场”,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明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 确,师资奇缺,课程资源匮乏,推进创业教育甚至 ⑩夏志芳:大学生创业观调查与分析——以H高校为 比创业本身还要艰难。 例[J].科技信息,2007,(5). 培养创业理解者离不开创业的文化熏陶。创业 (责任编辑:赵淑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