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第二课时
授课者:杜玉蓉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语、句子及重要事件体会作者感情。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平等对待、关爱、善待生命。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提问:作者对三只猫亡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勾画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分析关键词语、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第一、二只猫)。 关键词语、句子:小吕———亲爱的同伴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我心里还有一丝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我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三、合作探究
通过断案(芙蓉鸟被害案)的形式及朗读表达沉痛心情的句子分析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情感。 四、主旨(说感受、谈收获)
提问: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感情升华
请你以“我”的口吻为第三只猫写几句哀悼性的文字,表达“我”的忏悔之情。 六、拓展延伸
思考: 对于生活中的 弱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七、作业
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三只猫”的身份,给主人写一段内心告白。 八、板书
第一只猫 : 快乐 → 酸辛
(小吕) 要平等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 ↓
第二只猫 : 愉悦 → 怅然
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亲爱的同伴)
第三只猫: 厌恶 → 愤怒→自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