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理试卷1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完成骨骼肌收缩和舒张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

A.肌丝 B.肌小节 C.肌原纤维 D.肌细胞 2.缺氧引起呼吸活动增强主要是由于刺激了( )

A.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B.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中枢化学感受器 D.延髓呼吸中枢 3.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后,出现( ) A.骨骼肌血管舒张 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胃肠道平滑肌舒张 D.瞳孔括约肌舒张

4.给家兔静脉注入高渗葡萄糖5ml后,引起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 A.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B.血浆渗透压增高 C.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 D.血容量增加 5.动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 A.搏出量的多少 B.心率的快慢 C.外周阻力的大小 D.大动脉弹性的好坏 6.耳蜗的感受器电位是( ) A.内淋巴电位 B.外淋巴电位 C.微音器电位 D.听神经动作电位

7.下列各物质作跨膜转运时,属于通道转运的物质是( ) A.Na+ B.CO2 C.NO D.葡萄糖 8.心动周期中引起心室血液充盈的主要因素是( )

A.心房收缩 B.静脉回流 C.血流惯性 D.心室舒张 9.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NaCl 10.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

A.近球细胞 B.致密斑细胞 C.间质细胞 D.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 11.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症状是( ) A.运动功能障碍 B.内脏活动失调 C.感觉功能障碍 D.条件反射不能建立

12.在肾近端小管前半段,能被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 ) A.NaCl B.葡萄糖 C.K+ D.HCO3-

13.平静呼气末仍留在肺内的气体量是( )

A.残气量 B.功能残气量 C.潮气量 D.补呼气量 14.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机制是(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15.生理学中所指的缓冲神经是( )

A.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B.窦神经和迷走神经 C.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 D.交感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16.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 B.生长素 C.甲状旁腺激素 D.糖皮质激素

17.当标准B血型的人作为供血者,而交叉配血出现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时,受血者的血型应为(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18.血液PO2在8.0~13.3kPa(60~100mmHg)之间变动时,Hb氧饱和度变化幅度较小,这有利 于( )

A.剧烈运动时不致于CO2潴留 B.高原生活不致于缺氧 C.安静时向组织的供氧 D.组织代谢增强时的供氧

19.关于突触前抑制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超极化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C.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抑制 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 20.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本作用是( )

A.使肺泡趋向于缩小 B.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增加毛细血管滤过 21.判断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 A.刺激频率的高低 B.阈电位的高低 C.阈值的大小 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22.与正常女性基础体温月周期节律相关的主要激素为( )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生长素 23.细胞膜内高K+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A.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 B.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大

C.Na+、K+的易化扩散 D.Na+-K+泵的活动 24.属于下丘脑调节性多肽的是( ) A.黄体生成素 B.卵泡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生长素释放激素 25.安静清醒状态的主要脑电波是( ) A.α波 B.δ波 C.θ波 D.β波

26.神经纤维在传导冲动时表现的基本特征之一为( ) A.幅度可变 B.双向传导 C.时间延搁 D.容易疲劳 27.排卵前,血中黄体生成素出现高峰的原因是( ) A.血中雌激素对腺垂体的正反馈作用 B.卵泡刺激素的促进作用 C.孕激素对腺垂体的正反馈作用

D.少量黄体生成素本身的短反馈作用 28.呆小症是由于( )

A.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 B.胰岛素分泌不足 C.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D.幼年时甲腺激素分泌不足 29.草酸盐和柠檬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

A.阻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B.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C.使凝血酶失活 D.去除血浆中的Ca2+ 30.刺激交感神经可引起( )

A.胃肠运动增加,消化腺分泌抑制 B.胃肠运动及消化腺分泌均抑制 C.胃肠运动及消化分泌均增加 D.胃肠运动抑制,消化腺分泌增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细胞膜是一种以_________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多种功能_________的结构。 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蛋白质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

3.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时,细胞膜两侧保持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_________状态。 4.血液运输O2和CO2的主要形式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大量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 6.光照一侧眼的视网膜可引起同侧瞳孔缩小,对侧瞳孔_________。 7.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以_________为代表。 8.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

9.大剂量肾上腺素可引起皮肤、肾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_________。 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

11.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伸到收缩机械反应的_________期。 12.神经递质通常贮存于_________内。

13.微循环中与体温调节有关的血流通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14.正常血浆中的抗凝物质主要是_________、肝素的蛋白质C。

15.黄体生成素对睾丸生精过程的调节作用是通过_________来实现的。

16.若某物质的消除率大于菊粉的清除率,则可推测肾小管必定能_________这种物质。 17.中枢神经系统中,侧支抑制的意义在于_________。 18.原尿成分与血浆成分相比,前者缺少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通气/血流比值 2.视野 3.应激反应

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5.血液凝固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2.试述影响和调节心排血量的因素。

3.炎夏大汗后尿量有何变化?试分析其产生机制。 4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有何特征?

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1.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时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这段时间就叫做突触延搁。

3.总和。通常兴奋性突触每兴奋一次,并不足以触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但是,同时传来的一连串兴奋,或是许多突触前神经末梢同时传来一排兴奋,引起较多的递质释放,就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这种现象就叫做总和。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氧、二氧化碳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

5.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