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筑结构裂缝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而且很难进行有效根治,为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针对导致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加强设计阶段对建筑结构裂缝问题的防御,同时施工过程中还要充分保障混凝土性质符合建筑施工标准,此外还须对建筑施工工序进行有效控制。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针对建筑结构裂缝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避免问题愈演愈烈,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1 建筑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探析 1.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通常出现在建筑物的表面,但是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分析其产生的多种因素,发现当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出现蒸发过快,或是模板吸收水分过快是导致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建筑结构混凝土浇注之后,在塑性状态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会出现蒸发过快的现象,同时,又由于在浇注后没有及时的将建筑物表面进行有效覆盖,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这种情况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1.2塑性沉降裂缝
塑性沉降裂缝的出现通常会给建筑物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分析塑性沉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如果出现阻碍骨料沉降现象,则往往会伴随着裂缝的出现。通常造成这种阻碍现象发生的因素是一些建筑辅助性的材料(模板、钢筋等)。如果,在建筑施工中,没能按照操作规定对模板进行绑扎也可能导致塑性沉降裂缝的出现。
1.3温度应力裂缝
建筑环境中早晚温差过大或是混凝土表面散热效率的不均是导致温度应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浇注后,经常会导致水泥内部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则更容易散发,致使内外部的温
差较大,导致内外的压力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拉力将将混凝土撕裂,从而产生裂缝。
1.4 其他裂缝
混凝土构件压缩变形也会产生砌体裂缝,例如在同时进行挑梁填充墙体和梁同步施工时会增加挠度,在墙体上出现外高内低的斜裂缝和外纵墙的竖向裂缝。若砌体承载力或砖柱承载力不足,容易在下方出现竖缝。另外,建筑的砖墙和钢筋混凝土的伸缩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长度的裂缝,随着时间和自然界环境的变化,材料的伸缩系数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如果是砖墙和钢筋混凝土的伸缩量的不同,就会导致房屋的墙体以及楼盖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进而会产生局部竖向裂缝。这种的裂缝多会集中在房屋的顶部附近,可能出现在横墙以及纵墙之上,尤其是在很冷的季节容易多发。
2 建筑结构裂缝的防治策略 2.1温度裂缝的防治
选择施工时间时,应尽量避免温差较大时节,在进行屋面保温层施工时,避开夏季,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根据施工要求设置伸缩缝,有助于减少温差对墙体的影响;在顶层圈梁的开间处应利用钢筋砼设置立柱,并在顶层女儿墙处浇筑钢筋砼;利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确保灰缝充填砂浆饱满,避免集中使用碎砖和干砖。严格控制施工效率,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砌筑顶层砂浆的强度等级至少为M7.5。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时,坡层面应带阁楼,使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在防水层外设置保护层,可使用架空隔热板。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建筑屋面的保温隔热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后,可以绿化屋面,将它绿化成为一种屋顶样式的花园,或者采用一种双层的屋面,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同时还可以使建筑隔热的条件与保温的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继而达到绿化与美化的目的。
2.2有效控制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通过科学合理控制混泥土浇筑过程来防止建筑裂缝的产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旦施工技术出现了问题,则会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而且,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建筑事件也证明了,施工工艺的提高,以及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坚持分缝分块的原则进行施工,可以有效
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在建筑的过程中有效的处理好一些施工细节问题,以进一步的提高施工质量。
2.3 楼板裂缝防治策略
增加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使用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可以使建筑物楼板的刚性和韧性提高,从而控制楼板裂缝。在转角位置,可在砌体内设置保温材料,从而降低温差,或在墙角布置放射筋,也能够减少裂缝形成。铺设电力管线时,需要对楼板的受力方向和受力程度进行综合考虑,掌握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避免踩踏钢筋及对材料、物品、人员的伤害,若发现钢筋变形,应及时处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其次,在选用钢筋的时候,尽量的选择直径相对比较细的钢筋,其中,对容易出现裂缝的位置,应该优先采用热轧带肋的钢筋,而楼板中的构造筋以及分布筋则应该采用变形钢筋。除此之外,在建筑的外墙角处还应该设置相应的放射筋,且配筋长度超过应2.1m以上,所用放射筋的数量最多不超过八根,各放射筋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105mm以下。
2.4 沉降不均所致裂缝的防治
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多会出现斜裂缝,由于沉降不均匀使墙体所受剪切力增加,导致结构刚度破坏、墙体开裂。因此应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时,首先要对复杂或难处理地基进行充分勘查,加固处理软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应科学设置沉降缝。由于建筑物长度过长、层数差异大、平面形状复杂,且地基处理技术并不相同,而且一些建筑物有部分地下室,因此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在确保自由沉降的同时根据施工要求设置沉降缝的宽度,不应将沉降缝圈梁连在一起,避免砂浆、碎砖块等硬物落入缝中,以免建筑物无法自由沉降导致拉裂。增强建筑物结构的上部刚度可是墙体的抗剪能力增强。
2.5加强养护工作
要保障混凝土建筑质量不仅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过程,还要做好浇筑工程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后,要在12小时内对其进行保湿。同时,要根据材料的不同来选择对应的养护时间。在养护工作中,可以采取薄膜布养护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减少混凝土中水分的丧失,实现浇筑的养护,防止裂缝的产生。
3 结语
建筑结构裂缝是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建筑安全程度的主要因素。建筑結构一旦出现开裂问题,后续的修补费用以及难度将会大大提升。所以建筑
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之前对导致建筑结构裂缝出现的各因素进行详细探究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尽可能的减少由于温度问题、沉降问题等等而导致建筑出现开裂问题,保证建筑结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镇凯,衷志军,胡济群.建筑结构检浏与加固方法[J].工程力学,200G,S2
[2]张鑫,李安起,赵考重.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J].工程力学,201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