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粤西高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经济落后。粤西高校学生大多数来自粤西地
区,家庭经济困难,要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力量,实践证明,创业成为贫困学生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本课题通过对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探寻影响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提出粤西高校贫困生创业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关键词】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促进创业的新机制,并且对创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据麦可思《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750万,大学生创业人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贫困生,占2.9%。贫困生作为粤西高校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他们就业过程往往受心理、能力、信息、经济等方面制约,因此,他们的就业形势显得格外严峻。贫困生创新创业不但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可以为社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引导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提升能力也日益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达、商业落后、资金短缺、社会资源缺乏,而且个人社会经验不足、管理能力弱等。
(三)创业形式单一,主要为小微型企业
粤西高校贫困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选择创业项目往往有这样的特点:低风险、小投资、高回报。很少贫困生敢于冒险投身项目规模大、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主要因为贫困生自身客观条件制约,所以贫困生创业形式较为单一,以小微型企业为主,阻碍了贫困生创业潜能,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业能力。
二、影响粤西高校贫困生创业的因素
(一)政策因素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缺少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弱势群体的政策。而且学生创业申请和贷款申请过程中,存在着审批程序复杂、时间长、贷款金额偏低等问题。
(二)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因素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得晚,很多机制不够完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粤西高校贫困生缺乏社会、家庭、高校“敢想、敢做、敢拼”的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更加需要社会、家庭、高校高度关注和大力指导帮助。
(三)地理位置因素
粤西高校处于广东省西南部,自古以来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商业落后,大企业少,所以,容易造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见识少、创业信息少、服务咨询机构缺少、资金短缺、成熟资本市场
一、粤西高校贫困生创业特征分析
(一)创新创业欲望强烈,但缺乏实际行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粤西高校也迎来一股创新创业热潮。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约有79%贫困大学生赞成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创业,约5%受访同学毕业后考虑创业,并为创业做准备。大部分贫困生只停留在“想”阶段,并没有付诸行动。由此可见,创业对贫困生来说是一种冲动的想法,只是生存的需要,并没有当作一桩事业来做。
(二)创业期望值高,多数以失败告终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粤西高校处于粤西地区,这里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通,商业落后,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贫困生在创业之初热情高涨,但一年半载后,困难重重,血本无归,承受种种打击,遍体鳞伤,最终,大多数贫困生创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
72
缺乏等问题。
(四)思想认识因素
调查访问中,受访者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粤西高校,80%的贫困生认为“创业等同于赚钱”,创业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眼前的经济困难,76%贫困生认为还没有具备创业能力,处于尝试阶段。有79%贫困生认为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一年半载不回本,将会放弃创业,打工赚钱养活自己。81%贫困生选择先就业再创业。
(五)心理因素
贫困生创业的路上,容易出现焦虑、忧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疾病。面对政策信息不灵通、咨询服务跟不上、心理疏导缺乏、资本短缺等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自卑感和挫败感,阻碍了贫困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创业热情。
(六)资金因素
贫困生大多数来自粤西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他们家庭并不宽裕,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进行创业,加上大学生创业银行贷款金额较小,根本无法满足创业的最低需要,这也是制约贫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三、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的对策
(一)出台贫困生创业优惠政策,推动贫困生创业认真贯彻落实《扶持高校贫困生创业工作意见》,出台贫困生创业优惠政策,完善国家资助体系,弥补他们“先天创业不足,后天发展欠缺”的劣势,为贫困生创业保驾护航。为调动贫困生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主动降低商业贷款的门槛,实行贫困生创业无息贷款,简化贷款流程,无需抵押或他人担保,并且切实解决居住地和户籍的限制,保障贫困生异地创业。
(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培养贫困大学生创业能力
鼓励社会各界力量针对粤西高校贫困大学生围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中央和地方针对贫困生大学生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积极组织贫困大学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为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投资机构提供对接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定期来粤西高校举办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培训活动,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粤西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研室,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应接受专业培训,持
证上岗,执行统一备课制度,促使创新创业课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学校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指导专门机构,加强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创业培训,并充分利用国家及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场所、资金和公共服务,最终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贫困大学生创业潜能
学校要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取向,着力培育企业家精神与创客文化,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创业活动。加强媒体对创新创业典型宣传及舆论引导,使创新创业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就业途径。
(五)建立健全创业导师制,扶持贫困生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创业导师,鼓励有丰富经验和社会资源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学校要充分利用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资源,通过导师制,扶持师弟师妹创新创业。
总之,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工作,需要依靠中央、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需要依靠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需要依靠高校的努力实践与稳步推进。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地方政府、社会和高校任重而道远。粤西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并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朝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向深化课程改革,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为贫困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提高贫困生就业质量,实现粤西高校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5-9.
[2]周文华.社会资本视域下贫困生就业难及对策[J].2015(4).
[3]周学宝.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培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2(1).
[4]王蕴慧.广东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J].理论前沿,2015-6.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6]郑天恩.关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6).
作者简介:梁淑娟,女,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
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与实践、高校管理。
责任编辑/姜桂义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