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 6.狼牙山五壮士

来源:小奈知识网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2.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狼牙山风景图)师:同学们,这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壮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标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认清字形,规范书写。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壮士”是哪五个人?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五壮士”是指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再次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意思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位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同学们试着给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完成填空。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题目中的“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谈谈自己看法。

(不能换,因为文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用“壮士”。)

2.师: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生起崇敬之情。下面让我们在课文中去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吧!

二、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1.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奋战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说一说)

2.师: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指名答)

3.研读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1)痛击敌人。(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

(2)引上绝路。(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紧跟在班长后面。)

①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学生自由交流)

②读一读描写班长和战士们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表现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③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他们的崇高精神。(坚定不移、勇于献身。)

(3)顶峰歼敌。(课件出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①朗读课文,说一说顶峰歼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自由交流)

②找出五壮士共同英勇歼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③在这部分,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他们的精神呢?(英勇顽强、坚强不屈。)

(4)跳下悬崖。(课件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露出胜利的喜悦。)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屹立”的意思。(“屹立”本义是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这里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突出他们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②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激动地……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③找出五壮士是怎样跳崖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出什么?

(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体会出他不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也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从“纵身”“相继”“昂首挺胸”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出五壮士坚强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④同学们,此时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五壮士的口号,体现出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三、课堂小结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名字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教学板书】

6.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敌众我寡(略)

诱敌上山:英勇奋战(详)

引上绝路:斩钉截铁(略)

顶峰歼敌:决一死战(详)

跳下悬崖:壮烈豪迈(详)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

【教学反思】

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学时我扣住“壮”这个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学完“跳下悬崖”的部分后,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明知道自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既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