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记者的“提问”技巧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数字传媒研究第33卷2016年第10期 浅析记者的“提问”技巧 张 晶 巴彦淖尔市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015000 【摘要】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采访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 “提问”,“提问”便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关键点。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技巧、提问前的准备都是记者在 采访中的必修课。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博学谦逊才能使作者在采访时挥洒自如,从而报道出有深度的新闻。 【关键词】记者提问 新闻采访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51(2016)10—0012—02 做好采访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报道的 导致采访进不了主题,说来说去迷失了方向。 前提,新闻节目的水平往往取决于采访,而采访的 水平往往又取决于“提问”。一位会“提问”的记 者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自己说得如何好,而在于如 何让别人说的精彩,要想让别人“说”得好,记者 就得“问”得好。对“提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 如何更好地“提问”,笔者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 提出几点看法。 一同时,记者学识不广,准备不充分,对一些自 己不了解的领域和专业性问题生疏,导致提问时模 糊不清,被采访者答非所问。 二、如何更好地提问 (一)掌握提问方法 第一是正问法。正问法也是最直接的提问方 式,即开门见山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被采访者一 般是自愿接受采访,回答也通常是正面的。如对政 策的出台、菜价油价的涨跌及生活变化的看法。 第二是侧问法。侧问法是从侧面人手,抛砖引 、记者提问中常出现的问题 首先提问采用“老三问”套话,缺乏风格,只 会提问“有何感想”“有何意义”等一些没有新意 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很难引起采访对象的说话兴 趣,也得不到受众的关注。 玉的问法。采访的事件敏感,被采对象不情愿接受 采访,因此要采用迂回战术,先问相关问题,然后 其次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问题哕嗦不明了, 自己说了好多话,却不能认真倾听采访者的声音, 作者简介:张一把边缘问题引导到采访主题上去。 第三是反问法。反问法即反向提出问题,它是指 晶 巴彦淖尔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 30一 业务研究 记者提问时,被采访者不愿意回答或找别的话题,记 者从反面提出问题,迫使对方思考并回答问题。反问 法的提问方式一般比较尖锐、刁钻古怪。因此记者要 注意自己的立场,要善于控制全场气氛。 第四是追问法。记者一开始只是引出问题,获 得的详细真实的新闻事实则是由追问实现的,这样 的提问一般用于对象没有回答问题,回答者支支吾 吾、答非所问、含糊不清,这时为了获取自己想要 的答案可以对采访者追问事实。 (二)学会观察和倾听 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采访中要善 于观察现场,通过看到的细节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 息,丰富写作内容。此外还要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 和状态,当对方表现出犹豫、为难的表情,记者就 可以说些安慰、鼓励的话。如果对方出现愤怒悲痛 的情绪,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识,记者可以适 当的帮助对方梳理思路,使采访顺利进行。董卿在 访谈节目《音乐人生》当中,见到嘉宾首先说: “今天见到你,感觉比我想象中要瘦些。”通过观 察,一句话就拉近了与嘉宾的距离。 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交流方式,要想让人说 话,一个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 记者,往往会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被采访者的心情, 迅速得到对方的信任,让对方打开心扉,在叙述中 能够找到新闻的亮点。采访中也有这样的困惑:需 要被采访者说的内容,常常不是对方愿意说的,而 有时被采访对象说的,又不是你想要的。此时倾听是 非常必要的,它是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更 是记者下一步发问的起点。在一个留守儿童得到周末 妈妈关爱的选题中,记者特地到学校采访了留守儿童 小巴特尔。由于小巴特尔是蒙古族,汉语不是很流 利,再加上他眭格内向,因此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很 腼腆。记者就和他聊他的童年生活,小巴特尔渐渐地 也打开了情感的大门,说出自己对周末妈妈的依赖 和信任,采访中几乎是小巴特尔自己El述下来,记 者只是默默倾听,与他眼神交流。整片报道出来, 小主人公真挚朴实的话语打动了听众。 因此,观察和倾听是一种技巧,记者的观察可 以捕捉到更多细节,使采访报道更生动形象。倾听 会逐渐使对方生成一种美妙的成就感,会更信任记 第33卷 者,愿意向记者袒露心声。让采访擦出火花,放射 光亮,才是记者的真本事。 (三)做好充足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任何采访之前,都 要做足准备工作,对于采访对象要有深入的了解。 在采访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要想和被采访者 迅速融合,像老朋友一样交谈,似乎并不是件容易 的事,通常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地说就 是,采访之前就要拟好采访提纲,通过翻阅大量文 字资料,或向知情人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情况,制 定问题递进的采访提纲。2015年春节时,巴彦淖尔 市广播电视台一个法律访谈节目中,被采访者是一 个在外流窜18年的逃犯,他在母亲的感召下悔过自 新,来到当地公安局自首。记者在采访之前就全面 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在面对面的现场采访中,记者 以他的母亲日夜期盼儿子回头为切人点,问他在外 逃亡时对母亲是否有愧疚。提问层层递进,恰到好 处,使被采访者诚恳地说出了自己悔痛的心声,整 个节目真情流露,感动了许多听众。 (四)体现人文关怀 无论采取哪种提问方式,交流的内容不可停留 在信息上,要有情感的互动,要体现人文关怀,并 迅速找到与嘉宾的互动点。真诚也是记者打动被采 访者的一剂良方,如设计一些极具人情味儿的问 题。倪萍老师在《等着你》的情感节目中,往往开 场白很亲切,没有很多的客套话,短短一句“孩 子,今天你来找谁?”让对方感到温暖感到放心, 就像和亲人或是邻家大姐在聊天一样,被采访人很 快就进入状态,并想倾诉心事。访谈节目的最高境 界不是在语言上妙语连珠,而是真诚走心,能让被 采访者得到十足的信任并敞开心扉,通过谈话展示 节目的意图,这才是最好的境界。 总之,记者是采访现场的引导者、控制者,除 了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有对生活、生命的深切感 悟,还要有善解人意的心智。人与人的交流,说到 底是心与心的沟通,只要新闻工作者摆正态度,带 着一颗尊重、真诚的心,在问题设计上设身处地为 被采访者着想,一定可以做好采访工作。 责任编辑:孟宪超 一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