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界》 2015年第6期
文/邱浩(上海海鼎信息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4年是全中国值得记念的日子,这一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不只是简单的互联网升级,它和互联网最大的核心差别是在于信息传播的时间。今天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这种全新的技术环境社会环境下,重构我们的思想。
信息的光速传播和低成本传播,使任意两点之间的关系得到全新的构建。以往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组织的组织结构都是金字塔,因为信息传播只有靠这种低速传播的方式才是有效的。在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情况就不同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一切合作关系,都是基于价值的长期平等交换。而这种合作的主题,不仅仅是商家与员工,也不仅仅是商家与顾客,还包含的加盟商、供应商,以及所有的伙伴,所有以我们为中心的角色。
重构便利店的竞争力,一切都应该回归到一个核心的公式:社会价值=传递价值+创造价值。以便利店为中心,其实有一圈的合作关系。我们扩展顾客关系,扩展成社会价值,进行价值的传递和创造,传递价值的载体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在当前方便的技术环境下,两两连接非常的方便。信息流通过网络环境,帮助商家解决了点对点传播的问题;而在商流方面,除了自己的门店,今天商家们也已经构建了全渠道,其中包括第三方平台,包括微商城,包括自己的B2C商城。
物流帮助零售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便利店也要自己掌控最后一公里。从模型上看,信息流问题解决了,物流问题解决了,支付问题也解决了。这一切,在今天全部可以基于移动互联网得到解决。在移动互联网的转换下,全新的社会化大协作在今天已经建立起来。在经历了重新分工之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率得到了优化。在这个过程中,零售商们需要经过涅盘和接受洗礼。零售商们应该对移动互联网都进行尝试,尤其是作为领导者,要清晰地意识到,现在所处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是互联网时代。
今天很多的便利企业都在通过构建O2O和全渠道零售体系,努力地满足顾客,尽量为顾客提供方便,构建更好的顾客体验。10年前,零售商跟电商之间的竞争差异差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技术不足,第二是对资本金融杠杆的应用能力欠缺。但是在今天,零售商达到了可以奋起直追的全新起点了,所以很多的企业绝大多数的企业尝试O2O和全渠道的努力。
便利店有很多的伙伴。如果以便利店为核心,前面的种种努力,只需要建立和顾客之间的移动互联关系。便利店在很多地方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我们仅仅用在了和顾客之间的沟通效率提升上。便利店从业人今天必须要知道一个事实是,只作O2O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解决了价值公式中价值传递的一小部分,只为一个角色传递了价值。除了顾客,我们也要考虑我们的员工、加盟商、供应商等等,一个都不能少。
便利店要为其他的伙伴提供移动互联网的便利,要去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加盟商、供应商和伙伴实时获得信息,具备实时传递信息的能力,而不能把焦点只放在顾客一个群体身上。提高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更深层次的是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工作和生活的幸福,他们才不会离你而去。以前做了一个调查,最辛苦的员工,比如督导、店长等等,他们的待遇并不好。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如果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现金薪资的话,那就应该帮助他们把工作变得更便利。对于顾客也是这样,只有让他们变得更幸福,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让他们感受到这种幸福,才能让顾客支持我们。
此外,还有“创造价值”这个理念。所有先知先觉的企业必然会进军商业源头,重构“价值创造”。
目前“生产型零售”是一大趋势。有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无印良品、宜家、迪卡侬,应该是每一个零售人非常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并没有赶时髦,去发展全渠道,但他们仍然受到所有的用户的热爱,他背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值得同行们去思考。
价值创造再细分,是设计和制造。全球做的非常棒的零售企业,他们自有品牌的比例都很高。线上的互联网企业也没闲着,比如阿里和海尔做的电视,小米和美的进行了合作,这些电商企业天然地和顾客产品连接,同时也值得每一个零售人警惕。而3D打印的发展,会更进一步改变零售商与制造商以及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所以,零售商生产化,生产商服务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便利店重构自己的竞争力,最终就是归纳为九个字:好商品(对顾客)、好体验(对所有角色)、好关系(对所有角色)。
相关链接
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
宋迎春(武汉东翼今天商贸有限公司(Today便利)CEO)
大家都在抱怨租金高,但这是所有的企业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提高毛利率,优化商品。To d a y能够做到毛利率较高,在于商品结构除了基础品类,还有明星商品,包括爆品,我们希望把全世界的商品尽量引进来。我们通过6年的时间打造许多的爆品,包括各种冰激淋、饮料、快餐等等。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做便利店就是做时段的生意,因为便利店需要高频多样的产品,把每个时段的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搞清楚,不是供应商提供什么做什么,而是通过24小时的时段,了解每个时段顾客的需求,然后进行产品开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