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梅岭三章》作者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B.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人。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散文集《心烟》。
C.《海燕》作者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复活》等。
D.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
B.简·爱小时候最爱读的一本书是《格列佛游记》,她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登广告,工作是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
C.《陈涉世家》节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节选部分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浩大声势。
D.《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简·爱那样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央视《朗读者》深受观众好评,是因为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此句语意重复,可去掉“因为”或“的缘故”。
B.“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C.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
D.“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的私家园林。刘姥姥曾前后三次来到这里。
D.《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小说描写了胡屠户对中举前后的范进前倨后恭的态度,而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同样揭露了这种丑恶的人性。
4.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下列古文中加点词属于谦辞的一项是(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清明假期结束,小兰和小溪在班会课上展开了讨论。他们在对话中所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兰:清明刚过不久,接下来就是谷雨和立夏了。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主题,我们还去给革命先烈扫墓了呢!
B.小溪:我想起了革命女诗人秋瑾,英勇就义的江姐,她们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称得上是中华脊梁。
C.小兰:我觉得韩愈也称得上是中华脊梁。元和十四年,51岁的韩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已至耳顺之年,却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D.小溪:是的,我们学过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是贬官的意思,这首诗应该就是在他被贬官的时候写的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体中的“记”,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其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B.“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我们常说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庐山。
D.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它长于记述战争。
B.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C.社,谷神。稷,土地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对联又称春联、门对、春贴、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的文学。往往要求字数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7.诗文中常用借代,选出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 )
41.A.手足—兄弟 庙堂—朝廷 B.桃李—学生 丝竹—音乐
42.垂髫—老人 桑梓—同乡 D.汗青—史册 社稷—国家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称谓,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明清两代,殿试第一、二、三名,依次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中的“状元”指各行各业第一名。C.“箫鼓追随春社近”中,春社日是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祭社神,祈求丰收。社神是土地神。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成自己时候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9.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10.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 “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D.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11.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均选自这个集子。
B.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C.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简·爱》,作品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12.下列说法错误一项是( )
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裁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13.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 《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白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C.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海燕》选自《高尔基文集》,是高尔基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等。
1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三作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16.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 )
《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
A、《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
B、《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C、《屈原》作者郭沫若,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繁星》,戏剧《屈原》《虎符》等。 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端午和腊八都是节气之一。
1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 )
A、《出师表》选自《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过零丁洋》选自《文天祥诗选》,作者文天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为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所述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D.《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编年体史书,由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订。
19、下列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B.士:《唐雎不辱使命》中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当官的人。
C.长跪:直身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亦表示敬意。
D.耄老:年老。八九十岁又称耄耋之年。
2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
B.加冠:指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C.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岑参,唐代“田园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2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
套两种。《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
B.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蛀虫。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过零丁洋》里指史册。
C.《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和《刘姥姥进大观园》均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2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叫作“长短句”。
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他文笔犀利,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D.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2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也指代战争。《过零丁洋》里就指兵器。
B.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指代士兵。
C.神州:《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指中原地区。现在指中华大地。
D.歌行体: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支,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