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 王有为 张国华 李凌岚

【摘要】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火车站地区交通秩序混乱、交

通拥挤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各种交通设施的地位作用、各自特征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各种交通设施在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的合理模式。为今后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火车站,交通设施布局

【Abstract】unscientific layout of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railway station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traffic jam in the district of railway station. From respective functions, characters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traffic facilities in railway station, this thesis analyzes reasonable pattern of railway junction station layout. It provides theoretic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railway junction station planning design.

【Keywords】railway station,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layout

火车站地区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拥堵严重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火车站的通病,交通设施布局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对苏州、广州、上海、南昌等大城市火车站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一系列实践,总结了主要交通设施在火车站枢纽布局的规律。各种交通设施为铁路旅客集散服务的作用不同,这决定了各种交通设施在枢纽中地位。另外,各种交通设施的特征与管理方式各不相同。交通设施的特征、管理模式及地位决定了其布局方式与位置。

1 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的组成

交通设施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铁路设施;包括站场、站房、站前广场等。二是为旅客集散服务的城市配套交通设施;包括轨道站、公交站、出租车上落客区及候客区、社会车上落客区及候客区、长途车站、旅游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2 各种交通设施在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与作用 2.1 铁路站场与站房

作为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最重要的交通设施,其他交通设施均应当以站场与站房为中心布置,以方便进出站。因此其位置与形式很大程度决定了其他交通设施的布局。

2.2 站前广场

站房的自然延伸部分,不仅是车站景观与形象的载体;在交通组织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到站旅客均需经其进站;站前广场的缓冲作用使得进站客流秩序井然;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广场成为紧急疏散场地,可保证旅客安全,因此其是地位仅次于站场与站房。

2.3 轨道站点

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居民未来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与铁路的换乘量将随着轨道网的

完善逐步增加,并可能成为铁路集散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在规划重点考虑轨道设置。

2.4 公共汽车站点

现阶段公共汽车是各大城市铁路集散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一般达到50%左右(参见表1),因此在布局综合枢纽的交通设施时应当优先考虑公交站点的布置。

表1 南昌、苏州火车站交通方式构成(%)

城市 南昌 苏州

公交 44 56

出租车 17.90 22

社会车 8.40 5

长途车 9.40 4

旅游车

3

火车 15.20 2

步行 5.10 8

2.5 出租车

作为旅客集散重要的交通之一,作用仅次于公交,但是其车流量最大,布局时要注意其上、落客区规模要能够满足需求和详细的交通组织。

2.6 社会车

现阶段社会车作用不明显,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社会车承担的作用将不断加强,在规划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7 长途客运站

一方面,它为火车站集散提供一定的服务;另一方面,它同铁路客运存在着竞争。是否将长途车站布置在火车站枢纽,关键看周边的城市道路系统能否支撑火车站和长途车站集散交通。一般中小城市可以将长途车站与火车站布置在一起,而大城市应将两种设施分开布置,通过便捷的城市交通衔接。

2.8 旅游大巴

在旅游城市须规划足够旅游巴士停车场,同时还要考虑在旅游高峰期间的应急措施。

2.9 非机动车

在铁路旅客集散中作用较小,其主要为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及部分来火车站购票人员服务,停车场位置宜方便旅客购票,但不影响整体的交通组织和景观。

综上所述,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时应该按照以下优先顺序考虑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位置。站场与站房→站前广场→轨道→公交→出租车→社会车→长途车→旅游车→非机动车。

现阶段国内铁路站场与站房均由铁路部门规划设计,做为火车站枢纽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城市规划技术人员在对火车站综合枢纽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站前广场、轨道站、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的规划布局。

3 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设施的特征分析 3.1 站场与站房

目前,大多数站场位于地面,主要因其占地大,要求场地平整,而火车爬坡能力差,从经济的角度将其设在地面。中小城市站房靠铁路站场一侧设置;大城市站房常在站场两侧设置,并通过高架候车室将其连成一体,可增加候车面积、节约用地、缩短进站旅客步行距离。在大

425

城市火车站建设时应当优先考虑(参见图1)。

其特征与布置方式决定进出站旅客采用“高进地出”的组织方式最科学,即二层进站地下出站,其他为旅客集散服务的交通设施布局要与旅客进出站组织方式结合,以便缩短旅客进出站的步行距离,减少人车干扰。

3.2 轨道站点

随着城市轨道网的完善,城市轨道对铁路旅客的集散作用将越来越大。而轨道车辆具有爬坡能力差、转弯半径大、不机动灵活等缺点,轨道站点多数位于地下,也有位于二层或者地面的,要结合城市轨道线网的规划综合考虑。在采用“高进地出”的客流组织时,位于地下的轨道站与出站接驳一般较方便,而与进站接驳则存在天然缺陷,在布局轨道站点位置时除了要满足设站的技术要求外,必须要对轨道与进、出站接驳给予充分的考虑,同时还要适当考虑与其他交通设施的换乘方便。

图1 南昌火车站改造综合交通规划平面图

3.3 公交车、长途车、旅游车

属于大型客运车辆。爬坡能力差、车辆转弯半径大、机动性能差是其共同的缺点,规划布局均适宜在地面布置,其上、落客区可分开或者一起规划;车门均开在右侧,旅客必须从右侧上下车,在上落客区规划时必须注意。

3.4 出租车、社会车

机动性能好、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规划布局应将其上、落客区分开设置(参见图2),落客区尽量接近进站口,而上客区尽量接近出站口,最大程度减少步行距离,出于安全的考虑,旅客上下最好也布置在车辆右侧。

图2 规划上海高铁站出租车、

社会车上落客区分离

4 火车站枢纽交通设施的运营管理特征 4.1 站场与站房

站场与站房以及部分站前广场由铁路部门统一管理。铁路旅客进出站的流程如下:安全检查→进站候车→检票上车→下车→检票→出站。为了减少步行距离,进站落客区应当靠近进站

口,出站上客区应当靠近出站口;为了避免大量人流瞬间到达所造成的拥挤和安全隐患,进出站口均要有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

4.2 其他城市配套交通设施

其他各种交通设施由地方政府管理,不同的交通设施又被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如公交由公交公司管理,长途由长途运输公司管理等。另外,运营过程各种交通设施也有各自要求,如地铁需要有付费区和售票、检票设施,长途车需要有候车室和售票处等等。

4.3 条块管理对交通设施布局的影响

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设施运营管理的需要,规划方案如果不能适应管理体制的要求,往往无法落实,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最好相互独立,在空间上分离。尤其将铁路设施用地与城市配套交通设施用地分离。规划方案虽然在技术上未必最优,却是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案。例如在轨道站的布局时,最好能够将轨道站设在铁路站场的正下方,铁路与轨道之间实现“零距离”的垂直换乘,但是这却给火车站和轨道站的运营管理带来了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困难,因此是可实施性难度极大。

5 火车站枢纽各种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原则

(1)站场布局主要考虑铁路线路走向及其与城市的关系,可作为规划的前提条件,站房宜设置在站场中央,可视具体情况有一定范围的摆动,大城市通过式车站站房建议采用高架候车室,两侧均设置站房。

(2)广场一般结合站房设置,站场两侧均有站房时应该设置两个广场。站前广场与进站口之间尽量避免有车辆穿行。

(3)大城市应当优先考虑轨道站设置,站点宜将其布置在客流集散的主广场一侧。 (4)公交站应布置最方便旅客使用的位置,布局不宜过于分散,上、落客区也不宜分开设置,最宜将其布置在地面站前广场的一侧。

(5)出租车宜将上、落客区分开布置,落客区尽量接近进站口,新建车站常将其设置在二层平台上,下车后直接进站;上客区尽量接近出站口,常设在地下一层,出站后即可乘车离开。

(6)即停即走的社会车辆落客可与出租车一起组织,停车场宜在地下,即节省空间又方便接站。

(7)大城市长途车站不宜与火车站布置在一起。一些与铁路接泊为主的长途线路应考虑布置在枢纽内(参见图3),可与公交枢纽结合布置,采用公交的运营模式。

(8)旅游大巴、非机动车等交通方式承担少量集散,可以规划在稍微偏远的地块,但要做好旅客进出站的步行组织。

图3 规划广州新客站地面交通设施图

427

6 结论

火车站综合枢纽交通设施布局首先要考虑旅客进出站的安全与方便、要有利于缩短旅客进出站的步行距离;交通设施布局时要考虑其为铁路旅客集散的作用及交通工具本身的特性,作用大的优先考虑;交通设施布局不仅要考虑技术上最优,还必须考虑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南昌火车站综合交通整治规划[R].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

[2] 苏州火车站改造综合交通系统整治规划设计[R].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 [3] 上海七宝高铁站地区概念规划[R].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4 [4] 广州新客站概念规划国际招标规划[R].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