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状况

来源:小奈知识网
药物研究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状况 邹娅斌’王俊玲 (1.阜阳市妇幼保健院安徽阜阳 236006;2.南开大学医院天津300071) 【摘要l大豆异黄 ̄(Soybean isflavones,SlF)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能与雌激素受体姑合,具 有雌激素样作用,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其独特的保健功能和防治多种疾病的作用已普遍受到世人关注,被誉为2l世纪的“维生素”。本文对 近期SIF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利于对该资源更好地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大豆异黄嗣 药理学 I中图分类号11{9 【文献标识码】A 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一类,仅存在于豆科植物的个别属中,在 常见食用植物中仅大豆、葛根和苜蓿含有异黄酮。人体摄入的异黄酮 几乎全部来自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已经明确,其基本骨架为3一苯 基苯并二氢呋喃,共有12种异构体,其中3种为甙元形式即染料木素 (金雀异黄素)、大豆黄素和黄豆黄素,9种葡糖甙形式。天然情况下它 们大多以B一葡萄糖苷形式存在,近年来发现发生乙酰化、丙二酰化、 琥珀酰化转变的异黄酮苷。其中起到生理功效的主要是染料木素、大 豆黄素及其苷。近年来研究表明,SIF具有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 状、及抗氧化、抗癌、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系统、防辐射、抗神 经退行性疾病、抗糖尿病、抗炎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诸多生理功能及 药理作用。 1药理作用 1.1雌激素样的作用 SIF能有效地调节人体雌激素平衡,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约相当于 1/10万的雌二醇活性,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可产生两方面的作用:当 雌激素水平低时,植物雌激素与受体结合显示弱的雌激素活性,维持机 体雌激素水平;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时,植物雌激素与雌二醇 物 质)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对雌激素表现为拮抗作用,进而对相关的疾 病具有保护作用。赵更力等采用性成熟去势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大、 中、小剂量slF组,戊酸雌二醇组和对照组5组。6周后测量子宫重量系 数、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核分裂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PCNA)。结果显示:大、中剂量SIF酮组和戊酸雌二醇组的子宫重量系 数比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SIF组的核分裂率) ̄PCNA指数与对 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戊酸雌二醇组的核分裂率和PcNA指 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sa] 雌激素样作用,且作用强度与剂量有 关,s口无明显促进子宫内膜增殖的作用。对高雌激素水平者,如年轻动 物和雌激素化的动物及年轻妇女,显示抗雌激素样作用。美国4月龄的婴 儿从代乳品中摄于的异黄酮达6-lling/(1(g_d)血浆中异黄酮的平均 浓度为980ng/mL,是婴儿自身血浆雌二醇浓度40~80pg/mL的 13000-22000 ̄。有人担心高水平的植物雌激素引起性激素不平衡,可 能会对性发育不利。因此,婴儿食品中异黄酮的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 1.2抗氧化作用 SIF的抗氧化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够抑制自由基形成,减弱脂 质氧化,刺激抗氧化酶合成等。郑灵芝等通过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 清除实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抗亚油酸过氧化等实验,测定和 1 34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文章编号ll 674—0742(2010)l o(b)一0134--03 对 ̄LSIF 维生素C和芦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SIF对上述自由基 均有清除作用,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比芦丁好。国内首次采用总 异黄酮含量为72.35%(金雀异黄素含量28.49%)的SIF作为受试物,设 30ms/kg体重、90ms/kg体重、270ms/kg体重3个剂量组,同时设雌 激素(已烯雌酚)对照组,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模型组、正常饲料对照组, 喂饲wjSta呋鼠,经一段时间,检测血液、肝脏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及总抗氧化活力(T_AOc)和 过氧化脂质产物丙二醛(MDA)的浓度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粥样斑块面 积。结果显示添加高含量SⅢ的饲料组大鼠血液和肝脏中SOD、GSH—Px、 T—AOC等抗氧化酶的活力升高,过氧化脂质产物MDA的含量降低, 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显著减少,有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说明SIF 在高脂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内发挥抗氧化作用,抵抗动脉粥样硬化 的形成。 1.3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 妇女在绝经过渡期间由于血中雌激素浓度下降而出现潮热、出 汗、心悸、头痛、失眠等系列症状称之为围绝经期症状,约1O%~ 20%的重症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激素替代疗法(HRT),可明显 改善绝经引发的有关症状,但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及加重子宫 肌瘤或乳腺增生的症状。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保健品以 防治围绝经期症状极有必要。据统计,日本围绝经期妇女出现潮热的 不到2 ,而美国妇女高达85%,这可能与食物中大豆蛋白的比例有关, 日本妇女每天摄入约含200rag PE的豆制品。意大利研究报道了51例 绝经妇女每天补充6og4 ̄:豆蛋白,由研究前平均潮热l 1 10 ̄/d减少到 u6次/d。中国有关研究显示,有潮热等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口服 SIF6周后,潮热、盗汗、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等症状都有改善,特别是 潮热和失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叶艳彬等研究了s 善由于雌激素缺 失导致的围绝经期症状的生理效应有效剂量,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将90 例45~60岁的绝经早期妇女,随机单盲分为s184、126mg/(kg・bw。d)2个 剂量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3O例接受追踪观察24周,每4周要求对象 记录l周的潮热、出汗次数,做1次围绝经期症状评分并在试验前、l2周 和24周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 (LH)的浓度。结果显示在试验期间低、高剂量2组的潮热次数分别为 (57.8±37.4)%和(56.74_26.-7)%和症状评分的下降率分别为(44. 3±19.1)%和(48.5±27.2)%,2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安慰剂组的潮热 次数和症 评分下降奉仅为(34.6+46.2)V ̄n(27.8±15.5)%,显著低于前2 药物研究 cHINA F0RE『GN MEDICAk TREATMEN7: --¨ : 组。血清E2、FSH和LH在试验各期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 84mg/d SIF可以改善各种围绝经期症状,尤其是潮热、出汗症状, 此效应与激素的调节关系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4 降低胆固醇及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摄食大豆制品的人群能延缓动脉硬化发 体反应次数。 1.9对骨代谢的影响 有很多大豆异的动物实验证实sIF具有预防骨质疏松、抑制骨量减 少的效果。马若渡等拟通过人群膳食干预试验,从细胞因子水平上研究 sTF对更年期妇女骨密度的作用。结果表明s 可有效增加更年期妇女骨 生,减少血总胆固醇浓度,降低心脏病发病率,同时还有减肥的功效。冯 晓凡等通过SIF对肥胖大鼠的干预,观察大鼠体重、血脂及血清瘦素水 平的变化,发现SIF对肥胖大鼠有减肥作用,机制可能与SIF调节瘦素表 骼密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IL 和 实现的。 2毒副作用的研究 0【的水平 达和分泌有关。叶和杨等观察SI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 随着SIF在食品(尤其保健品)中广泛应用,作为暴露量最大植物雌 用,发现s狂 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使血清乳酸脱氢酶及磷酸肌酸激酶 值降低,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增高,而丙二醛酶值降低,得出 结论SI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李明等通过 实验研究了s1F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利用雄性sD大鼠结扎 冠状动脉造成心梗,分别以甲手术组、卡托普利组和sII璃、中、低剂量组 作了观察,表明:sIF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1.5防辐射作用 sIF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使血和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可防 护紫外线造成的DNA损伤,还可抑制紫外线辐射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凋 亡所引起的生化改变。舒亚等研究S1F对 co Y射线照射小鼠氧化损伤 及组织细胞DNA损伤的保护实验中发现SIF对辐射所造成的氧化及 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6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 雌激素是一种中枢神经保护剂,具有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 杨红等以D一半乳糖和三氯化铝建立AD动物模型,利用Y一型迷宫进 行被动回避反应和信号方位辨别反应测试,观察SⅢ活性组分对小鼠学 习记忆能力及信号方位辨别能力的影响。实验组小鼠学习能力和记忆 力均显著优于模型对照( 0.01)。显示SIF活性组分能有效改善ADtb 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1.7抗糖尿病作用 朱翠凤等观察SIF、VC、VE等复合抗氧化剂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餐后血糖及血胰岛素的影响中,发现中剂量和高剂量的 SIF、VC、Ⅶ复合抗氧化剂可抑制,工 DM患者糖负荷后活性氧自由基 所介导的葡萄糖氧化反应,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餐后血糖 和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均有改善的倾向,且女性较男性更为敏感。马 善峰等探讨sTF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N0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结 果中发现中、高剂量SIF可提高心肌组织NO含量 ̄[INOS活性,对糖 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1.8抗炎作用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豆有治肠炎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这种作 用主要与大豆植物中的异黄酮有关。张凤光等制备出黄酮含 ̄Aj43.9rag 的大豆提取物,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树卵白蛋白致足肿胀法、大 鼠棉球肉芽肿法、小鼠热办法和小鼠扭提法。结果表明:提取物能抑制二 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大鼠卵白蛋白性足肿胀,并能减轻大鼠 棉球肉芽肿组织重量,说明提取物有明显抗炎作用。镇痛实验表明:大豆 植物提取物能降低实验小鼠的痛阈,有效地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 激素,其潜在毒性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张文众 例探索了SIF经口 摄入内分泌干扰毒性以及剂量一反应关系;通过和染料木素比较探索 SIFt ̄激素样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显示SIF和染料木素均诱导子宫重 量明显增加,子宫和阴道的组织病理学明显增生,并有剂量一反应关系。 染料木素组和含有等量染料木素的sI嘲的雌激素作用无差异。子宫增 重试验中,染料木素是SIF的主要活性成分;经口摄入S【F对未成年青春 期前的雌性大鼠产生内分泌干扰毒性,并有剂量一反应关系。还有报道 SIF可能有生殖毒性,或降低男性生育力。低剂量的大豆黄酮和染料木 黄酮可刺激乳房肿块的增生,对抗三苯氧胺的抑癌作用。类似报道多属 个别现象,存在争议。但提示SIF在发挥有益作用的同时可能产生的不 良作用不容忽视。 3结语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分析手段的进步,SIF的生理功能、药效 学、作用机理、临床试验及高含量SIF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培育等方面 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适量的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在促进动 物生长、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繁殖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是 显著的,开发异黄酮植物雌激素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较大的潜 力。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的潜在副作用,如诱发生殖障碍、肿瘤形成及其 它病变,s 是否影响其在体内的作用,都有待于更多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谷文英,陈莹,余飞红.三叶愈伤组织培养与异黄酮的产生【J】.草业 科学,2006,23(8):45~49. [2】苗慧,赵海.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5,27(2):86~94. [3]赵更力,江元慧.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3):l93~l95. [4】张乐.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7,24(4): 54~57. [5】郑灵芝,李素霞.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性质的研究….食品与药品, 2006,8(2):48~50. 【6】季莉莉,周虹.大豆异黄酮对动脉硬化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研肃【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1):1~4. [7】戴雨,杨林.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妇女症状及性激素的影响『J1.北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80~81. [8】叶艳彬,王子莲,苏宜香.大豆异黄酮对绝经早期妇女围绝经期症 (下转137页)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KN I- 中外医疗 1 35 药物研究 CHINA FORElGN MEDICAL TREATMENT Q】Q : ! : lU 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葡醛内酯及精氨酸等进行护肝治疗,接受4 次血液透析,20d后患者肝肾功能明显好转。 5.2肝损害 衣淑珍报告f1 ,患者男,53岁。因“室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 600mgJJI入0.9%氯化钠注射液5OraL中微量泵入(3mL/h)。第7天 ALT,AsT和Tbn分别为364U/L,325U/L ̄35.8umol/L。第9天ALT, AST和Tb丑分别降为2667U/L,2418U/L ̄I153.9umol/L。停用胺碘 [3]潘丽萍.胺碘酮致甲状腺功能紊乱5例….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3,1 9(12):755. [4】何仲海.胺碘酮致类皮质醇增多症一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9,1 9(9):555. [5]李雪,李成祥,张玉芹.胺碘酮致甲状腺功能减低一例….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2002,l 7(1):8. [6】王朝彦,李宁.胺碘酮过量致心源性休克一例….宁夏医学杂志, 2003,25(5):263. 【7】陈未艾.口服胺碘酮致频发恶性心律失常一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 冶,2008,2l(7):72. [8】张海珍,孟庆义.胺碘酮致室性心动过速一例….军医进修学院学 酮,并给予保肝治疗,患者的 18.7umol/L。 ,Asr和1_Im分别降为24U几,20U几和 6呼吸系统 肺间质纤维化:王艳飞报告ll ,患者男,83岁。因“快速心房纤 颤”,给予口服胺碘酮200mg,服药lld后,自觉喘憋,以活动后为主“伴有 报,2001,22(3):216. . 少量咳嗽及少量白色粘痰,无咯血”。拍胸片:支气管炎伴感染,双肺间质 病变。双中下肺可闻及爆裂音及少许干鸣 停用胺碘酮。给予丹参静脉滴 注乙酰半胱胺 ̄-6mmg,每日欺,口服。治疗5d后,患者喘憋症状明显缓 [9]刘雪青,张光芳,邢旭东.胺碘酮致视神经炎一例分析….中国误 诊学杂志,2008,8(30):7541. [10】崔洁,姜惠卿.胺碘酮致顽固性失眠一例[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 解,症状好转出院。 综上所述,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内分泌、心血管、变态反 应、呼吸系统、肝肾损害、视力、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及器官。其不良反应 版),2005,7(11):72. [11]崔向丽,姜静,段文博.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一例[J】.中国医学论坛 报,2010,36(1 3):A8. 的发生与所用胺碘酮剂量、用法及时间有密切关系,剂量越大,时间越 长,所用溶媒与说明书不符时 ,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12】衣淑珍,王爱丽,杨峥维,等.胺碘酮静脉滴注致严重肝损害【J].药 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l0(2):l37. [1 3]王艳飞,薛燕,崔朝勃.短期小剂量胺碘酮致肺间质纤维化一例…. 临床肺科杂志,2008,l3(1):114. 参考文献 [1】刘淑兰.胺碘酮致高度颜面水肿一伽J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16(7):5. 【2]刘晓红,高敏.胺碘酮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 6(5):346. 【收稿日期】201 0-07—27 (上接1 3 5页) 状的改善效应观察….营养学报,2008,30(2):203~207. 【9]冯晓凡,陈世伟.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血脂及瘦素水平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1 31~132. [1 8]张文众,李宁,李蓉.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J】.卫生研 究,2008,37(6):707~709. 【l 9】樊官伟,王虹,张据.外植物雌激素的临床价值[J】.国外医学植物 学分册,2008,23(3):127~130. [10]叶和杨,张小玲.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 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5):21~22. [11]李明,姚明辉,鲁映青.大豆异黄酮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 }.向[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4):241~247. [12】舒亚,张遵真.大豆异黄酮对6oCo Y射线所致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稿日期1201 0-07—26 研究[J】.营养学报,2006,28(4):307~310. 【l 3】杨红,陈伟强.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 能力的影响【J】.中草药,2005,36(6):885~886. 【14】朱翠凤,张帆.复合抗氧化剂对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 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4,26(3):196~200. [1 5]马善峰,贾强.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NO含量和NOs 活性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2):89~92. 【16】张凤光.大豆植物提取物的抗炎与镇痛作用的研究食品科学…. 2007,28(11):533~536. [1 7]马若波,迟晓星.从细胞因子水平上探讨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妇女 骨密度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2):128~l30.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岁 医疗 1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