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生成: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解析与构建 健康教育包括身体锻炼、身体养护和身体维护。身体l 体育教学往往注重的是竞技行为的训练,忽视了用它 锻炼是通过运动形成健身“诱因”的过程;身体养护l 进行人的健康行为教育。体育应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 是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补偿营养、l 和需求,进行有个性的形象设计与行为训练。第三,要 科学节食、合理睡眠等措施“进行”健身的过程;身体t 加强协作教育。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也是体育课程特有 维护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通过讲究卫生、服饰和心l 的功能,因为学生上体育课多数是在群体互动中协作 理调适等获得健身“结果”的过程。然而,过去国内的l 完成动作的,其它教学则不然。“体育课通过多人互 身体健康教育,存在着生物学的成分多,缺少心理和l 动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群体意识、角色意识和协作 社会成分,即缺少高品位的身体文化的问题。因此,未 I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竞争、创新、 来的身体健康教育必须让学生在体验高品位的文化I 协作素质提供了有效的时空。当前学生体育锻炼的第 过程中,去学会健身,学会做人。把运动的刚性之美、I 一需求是娱乐和交往,第二需求是增强体质。可见,体 柔性之美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身体健康教育思想更加 育锻炼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其社会健康的需 丰富而深刻。 l 求日趋强烈。 (2)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根据社会对心理健康教l 四、结论与建议 育需求的变化分析,体育课程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挫折l 1.思想创新 教育、个性教育和娱乐教育。首先,要进行挫折教育,: 创立“健身育人”的思想,是打造国家学校体育 也就是要积极研究“病从脑入”和“事从脑发”而影l 品牌的核心所在,是主动迎接小康社会体育的思想平 响健康的社会问题。体育课程有其独特条件,因为不l 台,因为小康社会的体育不仅需要科学的健身,更需 良的心理刺激在运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学生l 要体育的人文关怀。 在众人面前失误、摔倒、出丑等失态的刺激,反复出l 2.原理辨析 现,加之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l 揭示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原理,是主动迎 抗挫折的能力。其次,要深入研究个性教育,也就是探l 接小康社会的体育科学平台,因为小康社会体育的理 索推进人的心态由“从众心理”向“独创心理”转变,t 论与实践不仅需要科学,也更需要人文。 以此缓解个性的压抑。我们借此可以研究在体育教学I 3.内容创新 中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气质,从而增进心理健康。第l 创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 三,要深入研究娱乐教育,也就是要探索“心理按l 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迎接小康社会体育的操作平 摩”。由于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过快,因而 台,因为小康社会更需要提高人身、心、群素质的教 造成身心过于紧张,致使学生郁闷、无奈、空虚等心理l 育。 障碍日益增多,人们需要休闲性的娱乐性运动去放松l 参考文献 和“按摩”其心理,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1]张威.学校体育科研路漫漫冲国教育报, (3)社会健康教育方面。上个世纪末,中国健康 l2003一l 一28. 教育协会刘立提出了个体“社会健康”的概念,他认l [2]宋继新.体育要走出重体轻育的误区.体育 为“社会健康是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在履行个人角l 学刊,1997(3). 色和任务上的一种最适宜状态”。体育课程进行社会: [3]斯图尔特.如何打造品牌的学问.项东译.西 健康教育,首先,要重视其理性教育,也就是说学校体I 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 育教学要由过去重生物本能的感性身体锻炼,转向重l [4]杨贵仁.学生素质下降不容忽视.人民日报, 视理性的社会身心修炼。其次,要重视社会行为教育,l 2004—2—5. 它包括行为设计和形成训练。“皱纹、松垮肉体、中年1 [5]孙成刚.新人性.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发福的迹象、秃顶等随衰老而出现的问题理应得到遏l 2003. 制——个体自身要进行积极的身体维护与保养,可借l [6]江民安.后身体文化、权力生命政治学.长 助化妆品、美容、健身和各种消闲方式收到成效”。可: 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见,进行社会行为健康教育,其实质是身体文化教育I [7][英]布莱恩.身体与社会.沈阳:春风文艺 的升华,意义重大。这是未来社会体育与高品位文化l 出版社,2000. 结合的发展态势。过去,我们在体育课中偏重于技能l [8][美]安德鲁.身体思想.沈阳:春风文艺出 教育,忽略了通过运动对学生进行社会行为的教育。: 版社.1999. . 体育课具有“修正人的举止”的独特功能,但以往的l (责任编辑关燕云) ・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