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二年级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情感、精神、心理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和人文精萃,是中国文学的核心。为了使我校全体师生增长知识,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传承和光大中华优良传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品
牌学校,推出教育精品,探索育人新路,特制订本活动计划。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起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远大志向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
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安排和措施
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午间活动时间以及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
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5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
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日课前、午间诵读形成常规,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
诗经学习游戏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
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
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
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
7、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或读书节。
8、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建立扑克牌式的
古诗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9、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
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10、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好做法经验推广等。
四、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天评价”、“每学期评价” 、“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著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
给他一百分。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
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