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4645206 A (43)申请公布日(43)申请公布日 2015.05.27
(21)申请号 201510109536.1(22)申请日 2015.03.12
(71)申请人赵雪兰
地址730060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固中
528号14室(72)发明人赵雪兰(51)Int.Cl.
A61K 36/9064(2006.01)A61P 17/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中药(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柴胡,当归,炒白芍,茯苓,炒白术,蔻仁,陈皮,香附,生草,制半夏,薏苡仁,黄芪,升麻,白鲜皮,荆芥,五味子,焦枣和红参。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针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病,疏肝益气、化瘀褪斑,双管齐下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疗程短,治疗效果显著且花费小,无副作用,患者没有任何痛苦,标本兼治,痊愈后复发率小,并且对于其他类型黄褐斑亦有一定治疗效果。
C N 1 0 4 6 4 5 2 0 6 A CN 104645206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用水小火煎煮25~35分钟,每天服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CN 104645206 A
说 明 书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中药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中药。
背景技术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是指妇女颜面部局限性淡褐色或者褐色皮肤色素改变,与妇女妊娠期或者内分泌改变有关,或者与妇女卵巢技能改变有关。[0003] 其症状特征是,面部皮肤呈片状黄褐色或者咖啡色,边界清楚的点状或者片状或者形状多样,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无肿痛及脱屑,常发展到一定程度即自行停止扩大,多数对称分布于额部,面颊,鼻部及口唇外的周围,症状经过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和全身不适,但有些可因原发疾病不同而伴有其他全身症状。
[0004] 目前西医对于黄褐斑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是局部剥脱脱色结合西药的方法,虽然见效快且效果明显,但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原因上解决黄褐斑问题,容易反复发作,而且西医治疗需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0005] 经过长期实践得出,中药对于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经查阅现有技术发现,有中药治疗黄褐斑的方法,但是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黄褐斑分为四种主症类型,肝气郁滞型,肝郁脾虚型,脾虚痰湿内阻型和肾精不足型,而现有技术中的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并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开出处方,如中国专利CN103585519A公开了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是采用白芷、决明子、柴胡、麦冬、何首乌、八角、大枣、瓜蒌皮、枸杞子、桔核、凤尾参、薏苡仁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虽然对于黄褐斑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并没有对症下药,因此疗效不明确。
[0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中药,通过内服汤剂疏肝益气,化瘀褪斑,标本兼顾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中药,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0006] [0008]
3
CN 104645206 A
说 明 书
2/3页
所述原料药用水小火煎煮25~35分钟,每天服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针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病,疏肝益气、化瘀褪斑,双管齐下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疗程短,治疗效果显著且花费小,无副作用,患者没有任何痛苦,标本兼治,痊愈后复发率小,并且对于其他类型黄褐斑亦有一定治疗效果。
[0009]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0012]
实施例1,处方1
[0013]
[0014] [0015]
实施例2,处方2
[0016] [0017]
实施例3,处方3
4
CN 104645206 A
说 明 书
3/3页
实施例4,病例[0019] 韩某,女,42岁,面部黄褐斑病10年有余,西医多次治疗无效或复发,其主要症状为,面部皮肤呈栗色地图状斑片,范围大且对称,时常伴有胸胁胸闷,四肢无力,腰酸背痛,夜眠多梦,经诊断为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开实施例3提供的处方,7剂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复诊,面部黄褐斑基本消失,再开实施例2提供的处方,7剂一个疗程,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黄褐斑和其他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痊愈,3年未复发。
[0018]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