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绪论)[1]GMP的定义、⽬的?[2]SOP质量标准
[3]你如何理解制药⼯程中QbD理念?[4]制药⼯程的核⼼、任务是什么?核⼼:药品的⼯业化⽣产技术
任务:运⽤现代⾼新技术使中药⽣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开展关键中药装备及⼯程技术的研究和推⼴,为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起到科技先导产业的作⽤。
[5]2010版GMP实施对⽬前制药企业、药品质量会产⽣什么影响?[6]你认为如何学好《制药⼯程》课程,对你以后的毕业⼯作会有何作⽤?[7]制药⼯业⽣产与实验室研究有什么区别?
新药的研制,⾸先是在实验室完成的:或是合成出⼀种新的药物;或是从⼤量配⽅中筛选到⼀种药物最佳配⽅;或是提出了⼀种药物新的⽣产⽅法,并从数种⽅案中经过⽐较实验,确定⼀种最好的⽅案。实验室研究结果,只能说明该⽅案的可能性,还不能直接⽤于⼯业⽣成。
1、名词解释:
1)⼯程设计:将⼯程项⽬(例如⼀个制药⼚、⼀个制药车间或车间的GMP改造等)按照其技术要求,由⼯程技术⼈员⽤图纸、表格及⽂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项涉及⾯很⼴的综合性技术⼯作。
2)项⽬建议书:是法⼈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业规划、地区规划,并结合⾃然资源、市场需求和现有的⽣产⼒分布等情况,在进⾏初步的⼴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国家、省、市有关主管部门推荐项⽬时提出的报告书。3)可⾏性研究:是在初步可⾏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项⽬有关的资料、数据的调查
研究,对项⽬的技术、经济、⼯程、环境等信息进⾏最终论证和分析预测,从⽽提出项⽬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建设的可⾏性意见,为项⽬决策审定提供全⾯的依据。
4)设计任务书:⼀般由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也可委托设计、咨询单位或⽣产企业(改、扩建项⽬)编制。设计任务书是确定⼯程项⽬和建设⽅案的基本⽂件,是设计⼯作的指令性⽂件,也是编制设计⽂件的主要依据。
5)初步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可⾏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基础资料,对⼯程项⽬进⾏全⾯、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程项⽬的设计原则、设计⽅案和主要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程项⽬进⾏初步设计。
6)施⼯图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及审批意见,完成各类施⼯图纸、施⼯说明和⼯程概算书,作为施⼯的依据。2、⼯程项⽬的基本⼯作程序?
设计前期:项⽬建议书→批准⽴项→可⾏性研究→审查及批准→设计任务书设计期:→初步设计→设计中审→施⼯图设计
设计后期:→施⼯→试车→竣⼯验收→交付⽣产3、可⾏性研究按照深度如何划分?
深度主要体现在投资估算的准确度、涉及范围和论述情况
机会研究:提供⼀份可能进⾏建设的投资项⽬的研究报告;可以采⽤项⽬建议书的形式提出;根据类似的⼯程估算误差较⼤初步可⾏性研究:分析机会研究的结论是否正确;⼯程项⽬是否应该投资;是否需要进⾏详细的可⾏性研究等;偏差范围±20%以内
可⾏性研究:⼯程项⽬投资决策的基础;深⼊到技术和经济论证的阶段;偏差范围±10%以内4、设计阶段如何划分?
根据⼯程项⽬的建设规模、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技术⽔平的⾼低,⼯程设计划分为三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和⼀阶段设计3种情况。
三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图设计。对于技术要求严格、⼯艺流程复杂、⼜缺乏设计经验的⼤、中型⼯程项⽬,经主管部门指定后按三阶段进⾏设计。两阶段设计:包括扩⼤初步设计(简称初步设计)和施⼯图设计。对于技术成熟的中、⼩型⼯程项⽬,为简化设计步骤,缩短设计时,⼀般采⽤两阶段设计。(⽬前我国的制药⼯程项⽬⼀般采⽤)
⼀阶段设计:只进⾏施⼯图设计。对于技术简单、成熟的⼩型⼯程项⽬(如个别车间的GMP改造,⼩规模的改、扩建⼯程,翻版设计等)可以采⽤⼀阶段设计,即直接进⾏施⼯图设计。5、施⼯完成后,设备的调试与试车总的原则是什么?①从单机到联机到整条⽣产线②从空车到以⽔代料到实际物料第⼆章⼚址选择和总平⾯设计1、名词解释:
现场调查:是⼚址选择的关键环节,其⽬的是按照⼚址选择指标,深⼊现场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若⼲个具备建⼚条件的⼚址⽅案,以供⽐较。
主导风向:指风吹向⼚址最多的⽅向,可从当地⽓象部门提供的风玫瑰图查的。
风玫瑰图:当地⽓象部门根据多年的风向观测资料,将各个⽅向的风向频率按⽐例和⽅位标绘在直⾓坐标系中,并⽤直线将各相邻⽅向的端点连接起来,构成⼀个形似玫瑰花的闭合折线。
⽣产车间:⼚内⽣产成品或半成品的主要⼯序部门。可以是多品种共⽤,也可以为⽣产某⼀产品⽽专门设置。通常由若⼲建(构)筑物(⼚房)组成,是全⼚的主体。
辅助车间:协助⽣产车间正常⽣产的辅助⽣产部门。也由若⼲建(构)筑物(⼚房)组成。空⽓的洁净度:⽤单位体积空⽓中所含尘埃的⼤⼩和数量来表⽰。根据空⽓中所含尘埃的⼤⼩和数量,《洁净⼚房设计规范》将空⽓划分为四个洁净等级,洁净等级的数值越⼤,空⽓的洁净度就越低。
洁净⼚房:由于⽣产⼯艺等原因,需要采⽤空⽓净化系统以控制室内空⽓的含尘量或含菌浓度的⼚房。2、⼚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1)贯彻执⾏国家的⽅针政策。贯彻执⾏国家的⽅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的长远规划及⼯业布局、国⼟开发整治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
2)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城市与乡村、⽣产与⽣态、⼯业与农业、⽣产与⽣活、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等关系。
3)注意制药⼯业对⼚址选择的特殊要求。药品是⼀种特殊产品;⽣产须符合GMP的规定,在严格控制的洁净环境中⽣产;⼯业区应设在城镇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但考虑到药品⽣产对环境的特殊要求,药⼚⼚址应设在⼯业区的上风位置。⼚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环境,⽆有害⽓体、粉尘等污染源,也要远离车站、码头等⼈流、物流⽐较密集的区域。
4)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综合利⽤。对所产⽣的污染物进⾏综合治理,不得造成环境污染从排放的废弃物中回收有价值的资源,开展综合利⽤。
5)节约⽤地。尽量利⽤荒地、坡地及低产地,少占或不占良⽥、林地⼚区的⾯积、形状和其它条件既要满⾜⽣产⼯艺合理布局的要求,⼜要留有⼀定的发展余地。
6)具备基本的⽣产条件。有利于⼯⼚的总平⾯布置;有利于场地排⽔和⼚内的交通运输。3、总平⾯设计的基本原则
1)总平⾯设计应与城镇或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相适应。了解项⽬所在城镇或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向城镇交通⼲道⽅向作⼯⼚的正⾯布置。
2)总平⾯设计应符合⽣产⼯艺流程的要求。尽可能按照⽣产⼯艺流程的顺序进⾏布置,缩短物料的传送路线,避免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交叉、往返;⼈流和物流通道分开,尽量缩短物料的传送路线,避免与⼈流路线的交叉;合理设计⼚内的运输系统,努⼒创造优良的运输条件和效益。
3)总平⾯设计应充分利⽤⼚址的⾃然条件。应充分利⽤⼚址的地形、地势、地质等⾃然条件,因地制宜,紧凑布置,提⾼⼟地的利⽤率。
4)总平⾯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区的主导风向。应充分考虑地区的主导风向对药⼚环境的影响,合理布置⼚区及各建筑物的位置。原料药⽣产区应布置在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洁净区、办公区、⽣活区应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以减少有害⽓体和粉尘的影响。
5)总平⾯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如:《⼯矿企业总平⾯设计规范》(GB50187-93)、《建筑设计防⽕规范》(GBJ16-87)等。
6)总平⾯设计应留有发展余地。考虑企业的发展要求,留有⼀定的发展余地。分期建设的⼯程,总平⾯设计应⼀次完成,且要考虑前期⼯程与后续⼯程的衔接,然后分期建设。4、总平⾯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有哪些?
①全⼚占地⾯积②堆场及作业场占地⾯积③建(构)筑物占地⾯积
④建筑系数:反映⼚址范围内的建筑密度。建筑系数过⼤,不但占地多,⽽且会增加道路、管线等的费⽤;建筑系数不能过⼩,会影响安全、卫⽣及改造等。⼀般:25~30%。⑤道路长度⑥占地⾯积
⑦绿地⾯积及绿化率:由于药品⽣产对环境的特殊要求,保证⼀定的绿地率是总平⾯设计中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⑧围墙长度
⑨⼚区利⽤系数:全⾯反映⼚区的场地利⽤是否合理(建筑系数尚不能完全反映⼚区⼟地的利⽤情况)。反映⼚区场地有效利⽤率⾼低的指标;⼀般:60~70%。
⑩⼟⽅⼯程量:现场测量挖⼟填⽯所需的⼟⽅⼯程量,尽量少挖少填,并保持挖填⼟⽯⽅量的平衡,以减少⼟⽯⽅的运出量或运⼊量,加快施⼯进度,减少施⼯费⽤。5、⼚区划分的定义;⼚区如何划分?
定义:根据⽣产、管理和⽣活的需要,结合安全、卫⽣、管线、运输和绿化的特点,将全⼚的建(构)筑物划分为若⼲个联系紧密⽽性质相近的单元。
以主体车间为中⼼,分别对⽣产、辅助⽣产、公⽤系统、⾏政管理及⽣活设施进⾏归类分区。1)⽣产车间:⽣产成品或半成品的主要⼯序部门:如原料药车间、制剂车间等;全⼚的主体。2)辅助车间:协助⽣产车间正常⽣产的辅助⽣产部门;如机修、电⼯、仪表等车间。
3)公⽤系统:供⽔、供电、锅炉、冷冻、空⽓压缩等车间或设施;保证⽣产车间的顺利⽣产和全⼚各部门的正常运转。4)⾏政管理区:由办公室、汽车库、⾷堂、传达室等建(构)筑物组成。5)⽣活区:由职⼯宿舍、绿化美化等建(构)筑物和设施组成。6、⼚房洁净等级如何划分
洁净⼚房内采⽤何种等级的洁净空⽓主要取决于药品的类型和⽣产⼯艺要求7、洁净⼚房总平⾯设计的⽬的、意义及原则
⽬的:确定药⼚与周围环境之间,以及药⼚内洁净⼚房与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意义:有效控制室内的空⽓质量原则:
①洁净⼚房应远离污染源,布置在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址不宜选在多风沙地区,周围的环境应清洁,并远离灰尘、烟⽓、有毒和腐蚀性⽓体等污染源。如实在不能远离时,洁净⼚房必须布置在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
②洁净⼚房的布置应有利于⽣产和管理。按照⽣产⼯艺流程的顺序和洁净度要求的不同进⾏合理组合。⽬前国内采⽤⼤块式或组合式布置:既有利于⽣产和管理,⼜可以充分利⽤场地,缩短⼈流和物流路线,减少污染,降低能耗。
③合理布置⼈流和物流通道,并避免交叉往返。为⼈流设置的⼤门,主要⽤于⽣产和管理⼈员出⼊⼚区或⼚内的不同区域;为物流设置的⼤门,主要⽤于⼚区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物流输送。⽆关⼈员或物料不得穿越洁净区,以免影响洁净区的洁净环境
④洁净⼚房区域应布置成独⽴⼩区,区内应⽆露⼟地⾯。尽可能将洁净⼚房所在的区域布置成独⽴⼩区;独⽴⼩内应⽆露⼟地⾯;绿化设计。第三章⼯艺流程设计1、名词解释:⼯艺流程设计:⽅案⽐较:
⼯艺流程框图:是在⼯艺流程框图在⼯艺路线和⽣产⽅法确定之后,物料衡算开始之前表⽰⽣产⼯艺过程的⼀种定性图纸,定性表⽰由原料变成产品的⼯艺路线和顺序,包括全部单元操作和单元反应。⼯艺流程⽰意图:连续⽣产⽅式:间歇式⽣产⽅式:联合⽣产⽅式:
2、简述⼯艺流程设计的作⽤、任务和基本程序。
作⽤:⼯艺设计的核⼼、中⼼;是⼯程设计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设计步骤。决定单项设计:物料衡算、⼯艺设备设计、车间布置、管道布置等;与车间布置设计⼀起决定车间或装置的基本⾯貌
任务:按确定的原料路线和技术路线,通过图解和必要的⽂字说明将原料变成产品(包括污染物治理)的全部过程表⽰出来。①确定⼯艺流程的组成(基本任务)。确定流程中各⽣产过程的具体内容、顺序和组合⽅式。②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③确定操作条件和控制⽅法④确定安全技术措施
⑤绘制不同深度的⼯艺流程图基本程序:
①⼯艺路线的选择
②确定⼯艺流程的组成和顺序③绘制⼯艺流程框图④绘制⼯艺流程⽰意图⑤绘制物料流程图
⑥绘制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艺流程图⑦绘制施⼯阶段带控制点的⼯艺流程图
3、⽅案⽐较的意义?为什么要进⾏⽅案的⽐较?评判标准P284、如何进⾏⽅案⽐较:实例1-4 P28
5、如何理解以单元操作或单元反应为中⼼,完善⼯艺流程。P336、⼯艺流程设计中应该考虑的技术问题有哪些?
①⽣产⽅式的选择。连续⽣产⽅式、间歇⽣产⽅式、联合⽣产⽅式。②提⾼设备利⽤率。满负荷运转,⽆闲置时间。
③物料的回收与套⽤。降低原辅材料消耗,提⾼产品收率,降低产品成本。④能量的回收与利⽤。提⾼能量利⽤率,降低能量单耗,降低产品成本。
⑤安全技术措施。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设备或装置正常运转;开车、停车、检修、停⽔、停电等⾮正常运转。
⑥仪表和控制⽅案的选择。仪表和⾃控⽔平的⾼低在很⼤程度上反映⼀个制药企业的技术⽔平。7、设备、仪表位号的表⽰⽅法;管道的标注⽅法、
管道的标注⽅法
8、以流体输送设备为例如何完善单元设备的⾃控流程
第四章物料衡算
1、名词解释:
转化率:某反应的转化率可⽤该反应物的反应消耗量与反应物的原始投料量之⽐来表⽰,即收率:⽬标产物的收率可⽤转化为产物的反应物A的量与反应物A的原始投料量之⽐来表⽰,即某产物的收率也可⽤该产物的实际获得量与按投料量计算应得到的理论量之⽐表⽰,即
选择性:若反应体系中存在副反应,则在各种主、副产物中,转化成⽬标产物的反应物A 的量与反应物A 的反应消耗量之⽐称为反应的选择性,即
总收率:产品的⽣产⼯艺过程通常由若⼲个物理⼯序和化学反应⼯序所组成,各⼯序都有⼀定的收率,各⼯序的收率之积即为总收率。总转化率:2、物料衡算的意义
通过物料衡算,可以深⼊地分析和研究⽣产过程,得出⽣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物料的数量和组成,从⽽使设计由定性转⼊定量。
在整个⼯艺设计中,物料衡算是最先进⾏的⼀个计算项⽬,其结果是后续的能量衡算、设备选型或⼯艺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等各单项设计的依据,因此,物料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艺设计的可靠程度。3、简述物料衡算的依据
依据为⼯艺流程⽰意图以及为物料衡算收集的有关资料。虽然⼯艺流程⽰意图只是定性地给出了物料的来龙去脉,但它决定了应对哪些过程或设备进⾏物料衡算,以及这些过程或设备所涉及的物料的种类,使之既不遗漏,也不重复。起重要指导作⽤。4、物料衡算的基本步骤(1)明确衡算⽬的
(2)明确衡算对象:划定衡算范围(3)写出化学反应⽅程式(包括主、副反应)(4)收集与物料衡算有关的计算数据(5)选定衡算基准
(6)列出物料平衡⽅程式,进⾏物料衡算(7)编制物料平衡表第五章能量衡算1、名词解释:
物理变化热:指物料的浓度或状态发⽣改变时所产⽣的热效应,如蒸发热、冷凝热等。相变热:物质从⼀相转变⾄另⼀相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如蒸发、冷凝等。相变过程常在恒温恒压下进⾏,所产⽣的热效应称为相变热。浓度变化热:恒温恒压下,溶液因浓度发⽣改变⽽产⽣的热效应。
积分溶解热:恒温恒压下,将1摩尔溶质溶解于n摩尔溶剂中,该过程所产⽣的热效应称为积分溶解热,简称溶解热,⽤符号ΔHs表⽰。
积分稀释热:恒温恒压下,将⼀定量的溶剂加⼊到含1mol溶质的溶液中,形成较稀的溶液时所产⽣的热效应称为积分稀释热,简称稀释热。
标准化学反应热:热⼒学中规定:化学反应热是反应产物回复到反应物的温度时,反应过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若反应在标准状态(25℃和1.013×105Pa)下进⾏,则化学反应热⼜称为标准化学反应热,⽤符号ΔH r0。2、简述能量衡算⽬的、能量衡算的意义
⽬的:确定设备或装置的热负荷。根据热负荷的⼤⼩以及物料的性质和⼯艺要求,可进⼀步确定传热设备的型式、数量和主要⼯艺尺⼨。此外,热负荷也是确定加热剂或冷却剂⽤量的依据。意义:1、确定各单元过程所需热量或冷量及其传递速率2、确定物料输送机械和其它操作机械所需功率3、化学反应所需的放热速率及供热速率4、余热的综合利⽤
3、简述热量平衡⽅程式的意义;Q1~Q6 的含义求Q2:设备的热负荷来确定加热剂/冷却剂数量
Q2正值:需要向设备及所处理的物料提供热量,即需要加热。如低压饱和⽔蒸⽓、导热油、道⽣油、煤炭等。Q2负值:需要从设备及所处理的物料移⾛热量,即需要冷却。如冷却⽔等,要求不⾼时可⽤空⽓来冷却。Q1—物料带⼊设备的热量,kJ;
Q2—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及所处理物料的热量或冷量,kJ;Q3—过程的热效应,kJ;Q4—物料带出设备的热量,kJ;
Q5—加热或冷却设备所消耗的热量或冷量,KJ;如:反应釜、管路、阀门等所需消耗Q6—设备向环境散失的热量,kJ4、如何选择常⽤的加热剂和冷却剂
由热量衡算可确定设备的热负荷,根据⼯艺要求和热负荷的⼤⼩,可选择适宜的加热
剂或冷却剂,以向设备提供或从设备移除热量。常⽤的加热剂有热⽔(可⽤于热敏性物料加热)、饱和⽔蒸汽(低压:100~150o C、⾼压:150~250o C)、导热油(100~250o C)、道⽣油(液体:100~250o C、蒸汽:250~350o C)、烟道⽓(300~
1000o C)、电加热(<500o C):常⽤于热量不⼤以及加热要求较⾼的场合和熔盐(400~540o C);等;常⽤的冷却剂有空⽓(10~40o C)、冷却⽔(15~30o C)、冰和冷冻盐⽔(-15~30o C)等。
选择原则有:1.在较低压⼒下可达到较⾼温度2.化学稳定性好3.⽆腐蚀性4.热容量⼤5.冷凝热⼤6.⽆⽕灾和爆炸危险7.⽆毒性8.温度易于调节9.价格低廉5、如何理解制剂车间的节能问题⼀、洁净室的节能不容忽视1.现代制药⼯业技术的发展
a.洁净技术:⼤发展;洁净技术总产值占我国国民⽣产总值万分之⼀点五;同期⽇本为千分之⼀点五。b.GMP实施;洁净室规模提⾼10~20倍2.洁净室与单纯空调房间⽐
单位⾯积建设费⽤⼤;⽐普通办公楼每m2耗能多10~30倍。3.洁净室对参数要求提⾼
相对湿度30%—制剂⼯业要求;若相对湿度1%~5%—⾼效过滤器出⼝粒⼦数增长10倍。—对100级洁净度来说是不允许的;
要求温度、相对湿度波动范围⼩:±0.1℃,±2% —⾼精度控制的空调→能耗⾼。⼆、洁净室⾼耗能的具体表现1.制冷负荷
洁净室新风;洁净室风机温升负荷;⼯艺设备负荷;围护结构、照明、⼈等。2.运⾏负荷
风量、风压;风机动⼒负荷⽐⼀般空调⼤3~30倍。三、洁净室的节能措施1.减少新风负荷
(1)减少Olf值:定量污染源的单位;以⼈⿐嗅觉为基础:⼀个标准⼈舒适状态下污染量⽤1 Olf定量;⼈的Olf为显污染,其余Olf为潜污染;采⽤低Olf值材料,⽽不是⽚⾯增⼤新风量。
(2)减少排风量:采⽤局部排风。根据排风量、室内正压变化,调节新风量。(3)排风热回收:对新风预热/预冷2.减少⼯艺负荷:热回收3.减少风机、电机温升负荷4.减少运⾏动⼒负荷(1)合理确定换⽓次数
(2)采⽤低阻过滤器;满⾜⼯艺洁净要求下采⽤低阻过滤器(3)按发尘量变化控制风量(4)由风机台数进⾏分步控制风量(5)在系统中区别空调送风和净化送风
(6)缩⼩洁净空间体积;缩⼩⾼级别洁净室体积是降低造价、实现节能的⼀个快捷有效的重要途径(7)减少系统和空调器的漏风量
(8)合理降低排风速度通风柜排风速度0.3m/s效果已较好,达0.5m/s效果令⼈相当满意。5.综合利⽤洁净⽓流。直接获益的措施:⼯艺过程和空调系统的热回收
(1)串联利⽤。⽆尘粒影响的车间,将洁净室按洁净度⾼低⽔平串联起来,由⼀个机组贯通送风(2)交叉利⽤。交叉利⽤洁净⽓流,并采⽤上送下回:上送:减少送风速度,提⾼送风温度(即减少温差)下回:提⾼回风温度,有利于热回收第六章制药反应设备1、名词解释:
间歇操作:是将反应所需的原料⼀次加⼊反应器,达到规定的反应程度后即卸出全部物料,然后对反应器进⾏清理,随后进⼊下⼀个操作循环,即进⾏下⼀批投料、反应、卸料、清理等过程。
连续操作:是将反应原料连续地输⼊反应器,反应物料也从反应器连续流出。
半连续操作:原料或产物中有⼀种或⼀种以上的为连续输⼊或输出,⽽其余的(⾄少⼀种)为分批加⼊或卸出的操作。反应动⼒学⽅程式: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压⼒和反应物浓度有关,反应速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辅助操作时间:有效容积:容积效率:
打旋:当搅拌器置于容器中⼼搅拌低粘度液体时,若叶轮转速⾜够⾼,液体就会在离⼼⼒的作⽤下涌向釜壁,使釜壁处的液⾯
上升,⽽中⼼处的液⾯下降,结果形成了⼀个⼤旋涡的现象。2、简述药⼚设备的分类①按结构分类
按反应器的结构不同,反应器可分为釜式、管式、塔式、固定床和流化床反应器等。②按相态分类
均相反应器:⽓相反应器、液相反应器
⾮均相反应器:⽓-液相反应器、液-液相反应器、⽓-固相反应器、液-固相反应器、固-固相反应器、⽓-液-固三相反应器。③按操作⽅式分类
按操作⽅式的不同,反应器可分为间歇式、半间歇式(或半连续式)和连续式反应器。④按操作温度分类
按操作温度的不同,反应器可分为等温和⾮等温反应器。⑤按流动状况分类
按反应器内物料流动状况的不同,反应器可分为理想反应器和⾮理想反应器。3、了解常见的反应器类型4、简述3 种反应器操作⽅式的特点5、简述理想反应器特点
6、简述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的结构和特点7、如何选择反应器型式和操作⽅式选择?8、简述搅拌器的⽬的、作⽤9、简述搅拌器的分类及主要特点10、提⾼搅拌器搅拌效果的措施有哪些?①打旋现象及其消除
当搅拌器置于容器中⼼搅拌低粘度液体时,若叶轮转速⾜够⾼,液体就会在离⼼⼒的作⽤下涌向釜壁,使釜壁处的液⾯上升,⽽中⼼处的液⾯下降,结果形成了⼀个⼤旋涡,这种现象称为打旋。消除⽅法:
装设挡板:破坏釜内圆周运动;提⾼液体的湍动程度。使切向流动变为轴向和径向流动,制⽌打旋现象的发⽣。釜内液⾯的下凹现象基本消失,提⾼搅拌混合效果。
偏⼼安装:破坏循环回路对称性,有效抑制打旋现象;增加流体的湍动程度,使搅拌效果显著提⾼。②导流筒
导流筒为⼀圆筒体
作⽤:使浆叶排出的液体在导流筒内部和外部形成轴向循环流动。导流筒限定釜内液体的流动路线,迫使釜内液体通过导流筒内的强烈混合区提⾼循环流量和混合效果;有助于消除短。
11、如何根据不同的搅拌要求选择合适的搅拌器类型?①低粘度均相液体的混合
推进式是最适⽤的。涡轮式不太合理。浆式在⼩容量液体混合中有着⼴泛的应⽤。
②⾼粘度液体的混合
当液体粘度在0.1~1Pa×s时,可采⽤锚式搅拌器。当液体粘度在1~10Pa×s时,可采⽤框式搅拌器。当液体粘度在2~500Pa×s时,可采⽤螺带式搅拌器。③分散
涡轮式搅拌器最为合适,尤其是平直叶更为合适。当液体的粘度较⼤时,宜采⽤弯叶涡轮。④固体悬浮
开启涡轮最为合适,尤其是弯叶开启涡轮更为合适。推进式当固液密度差较⼤或固液⽐超过50%时不适⽤。浆式或锚式仅适⽤于固液⽐较⼤(>50%)或沉降速度较⼩的固体悬浮。⑤固体溶解
涡轮式最为合适。推进式⽤于⼩容量的固体溶解过程⽐较合理。浆式⼀般⽤于易悬浮固体的溶解操作。⑥⽓体吸收
此类操作以各种圆盘涡轮式搅拌器最为适宜,⽽开启涡轮则没有这⼀优点,故效果不好。推进式和浆式⼀般不适⽤于⽓体吸收操作。⑦结晶
⼀般情况下,⼩直径⾼转速搅拌器,如涡轮式,适⽤于微粒结晶;⽽⼤直径低转速搅拌器,如浆式,适⽤于⼤颗粒定形结晶,但釜内不宜设置挡板。⑧传热
传热量较⼩的夹套釜可采⽤浆式搅拌器;中等传热量的夹套釜亦可采⽤浆式搅拌器,但釜内应设置挡板;当传热量很⼤时,釜内可⽤蛇管传热,采⽤推进式或涡轮式搅拌器,并在釜内设置挡板。第七章制药专⽤设备1、名词解释:
粉碎⽐:固体药物在粉碎前后的粒度之⽐称为粉碎⽐,即n=d1d2
d1——粉碎前固体药物颗粒的粒径,mm 或mm;d2——粉碎后固体药物颗粒的粒径,mm 或mm。临界转速:研磨介质开始在筒体内发⽣离⼼运动时的筒体转速称为临界转速,它与筒体直径有关,可⽤下式计算Nc=√D
Nc——球磨机筒体临界转速,rps 或rpm;D——球磨机筒体内径,m
沸腾造粒:⽤⽓流将粉末悬浮即使粉末流态化(沸腾),再喷⼊粘合剂,使粉末凝结成颗粒。2、简述仪器的⼯作原理:超声安瓿洗涤机
利⽤超声波使浸于清洗液中的安瓿与液体的接触界⾯处产⽣“空化”,从⽽使安瓿表⾯的污垢因冲击⽽剥落,进⽽达到清洗安瓿的⽬的。
沸腾造粒机的⼯作原理:⽤⽓流将粉末悬浮即使粉末流态化(沸腾),再喷⼊粘合剂,使粉末凝结成颗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