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单缝衍射实验实验报告

来源:小奈知识网
;

单缝衍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了解其特点。 2.测量单缝衍射时的相对光强分布。 3.利用光强分布图形计算单缝宽度。

二、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衍射狭缝、光具座、白屏、光电探头、光功率计。

三、实验原理

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单缝上,在接收屏上,将得到单缝衍射图样,即一组平行于狭缝的明暗相间条纹。单缝衍射图样的暗纹中心满足条件:

式中,x为暗纹中心在接收屏上的x轴坐标,f为单缝到接收屏的距离;a为单缝的宽度,k为暗纹级数。在±1级暗纹间为中央明条纹。中间明条纹最亮,其宽度约为其他明纹宽度的两倍。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光电探头(即硅光电池探测器)是光电转换元件。当光照射到光电探头表面时在光电探头的上下两表面产生电势差ΔU,ΔU的大小与入射光强成线性关系。光电探头与光电流放大器连接形成回路,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与ΔU成正比。因此,通过电流的大小就可以反映出入射到光电探头的光强大小。

四、实验内容

’.

1.观察单缝衍射的衍射图形; 2.测定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3.利用光强分布图形计算单缝宽度。

五、数据处理

★ (1)原始测量数据

将光电探头接收口移动到超过衍射图样一侧的第3级暗纹处,记录此处的位置读数X(此处的位置读数定义为0.000)及光功率计的读数P。转动鼓轮,每转半圈(即光电探头每移动0.5mm),记录光功率测试仪读数,直到光电探头移动到超过另一侧第3级衍射暗纹处为止。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将表格数据由matlab拟合曲线如下:

’.

★ (2)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单缝的宽度。

衍射狭缝在光具座上的位置 L1=21.20cm. 光电探测头测量底架座 L2=92.00cm. 千分尺测得狭缝宽度 d’=0.091mm.

光电探头接收口到测量座底座的距离 △f=6.00cm.

则单缝到光电探头接收口距离为f= L2 - L1+△f=92.00cm21.20cm+6.00cm=76.80cm.

由拟合曲线可读得下表各级暗纹距离: 各级暗纹 ±1级暗纹 ±2级暗纹 距离/mm 10.500 21.500 单缝宽度/mm 0.093 0.090 单缝宽度计算过程:

因为λ=632.8nm.由d =2kfλ/△Xi,得

d1=(2*1*768*632.8*10^-6)/10.500 mm=0.093mm.

d2=(2*2*768*632.8*10^-6)/21.500 mm=0.090mm.

±3级暗纹 31.200 0.093 ’.

d3=(2*3*768*632.8*10^-6)/31.200 mm=0.093mm.

d= (d1+ d2 +d3)/3=(0.093+0.090+0.093)/3mm=0.0920mm

相对误差Er=(| d-d’|/d’) *100%=1.1%.

六、误差分析

1.1%的误差比较小,微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

1、L1、L2、d’均存在读取的偶然误差。

2、在转动鼓轮移动光电探头时,每次移动距离与0.5mm间存在一定偶然误差。 3、根据拟合曲线读取的暗纹距离存在读取误差。

4、光电探头与光功率计本身存在系统误差,使得读取功率示数存在一定误差。 5、真实环境下操作时可能有自然光的干扰,导致光功率计的数据有一定偏差。

七、实验总结

1、实验结果显示的相对光强分布表明,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单缝上,在接收屏上,得到的单缝衍射图样是一组平行于狭缝的明暗相间条纹。单缝衍射图样的暗纹中心满足条件:

式中,x为暗纹中心在接收屏上的x轴坐标,f为单缝到接收屏的距离;a为单缝的宽度,k为暗纹级数。在±1级暗纹间为中央明条纹。中间明条纹最亮,其宽度约为其他明纹宽度的两倍。

2、由波形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中央主级大光强最大值远远大于其他主级大的光强最大值,又主极大依次向外,各级主极大光强最大值逐渐减小。

八、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过程(拍照之后粘贴在下方)(无此项实验无效,不给成绩)

见下两页

’.

评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