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增伟
基于学术视野和科学方法,对全网和定点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新华网、人民网、网易等主流网站新闻、新闻跟帖、论坛、博客、微博、贴吧等网络媒体监测,共总结2015年3月1日~3月31日具有一定影响、媒体和公众关注较高(典型)的教育舆情事件135起(媒体转载量在200条以上),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3月份全国教育舆情地图
图1 3月份全国教育舆情地图
1
3月份正值各类院校开学季,典型的舆情事件增量明显,相较2月份上升了19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性舆情事件11起,地方性舆情事件124起2。对于地方性舆情事件,各省市教育舆情事件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事件多集中在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就各地舆情状态而言,3月份,北京、广东、浙江、四川和江苏的舆情为橙色预警状态;安徽、湖南、陕西、山东、河南和湖北的舆情处于黄色预警状态;广西、辽宁、上海等多数地区舆情处于蓝色预警状态;部分地区无典型的教育舆情。
北京舆情最为突出。本月北京的舆情事件量最多,达到16起,主要来源渠道为纸媒(68.8%),多在教育管理和学生表现领域,分别有4起和3起。而且需要指出,老师和学生是引起舆情的主要群体,而高校领导的管理决策和学生的特立独行是舆情产生的主要诱因。 1
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被划分为:
(1)蓝色级(Ⅳ级):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少; (2)黄色级(Ⅲ级):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较多; (3)橙色级(Ⅱ级):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多; (4)红色级(Ⅰ级):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很多; 另外,白色表示不存在教育舆情事件。
2
全国性舆情事件:舆情事件内容指向各省市;地方性舆情事件:舆情事件发生地为具体的某个省市或舆情
事件内容指向具体的某个省市。
具体如“清华免费退课新政引争议”事件、“北京一高校女生被嫌丑 盗网友名表”事件等。此外,从公众对舆情事件的情感表现来看,负面舆情事件7起,占43.8%,低于全国水平(48.1%)。
二、舆情概况分析
超半数舆情事件通过新媒体首发,但纸媒(网络电子版)地位不可忽视。3月份,来自新媒体(门户网站、微博、论坛和视频)的舆情事件量比例(59.2%)超过一半,且明显高于来自传统媒体(纸媒、电视和广播)的比例(40.8%)。事实上,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尤其是微博、论坛、微信等社交应用的广泛使用,社会大众不仅是新闻的接受者,也是新闻的发布者,还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新媒体成为网络教育舆情事件的重要载体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是,纸媒作为舆情事件的首发媒体占近四成(37.8%),地位依然不可忽视。纸媒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可以通过对信息筛选进行议题设置,推动社会正能量教育事件的传播。而且,舆情事件发生后,媒体客观、全面的报道,也可引导舆情的发展走势。
图2 3月份教育舆情事件来源分布图
学生和老师是引起舆情的主要群体。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教育舆情事件可分为安全事故、毕业就业、教育管理、考试招生、政策法规、师德师风、学生表现和其他八类。3月份,教育舆情主要集中在学生表现、教育管理和师德师风领域,这也反映出学生和老师是引起舆情的主要群体。具体而言,学生表现类,如:湖北“大三男生食堂前‘裸征’女友”事件、浙江“大学生表白失败跳楼”事件;教育管理类,如江苏“沛县一中学疑派在校生上街招生”事件等。
图3 3月份教育舆情事件类型分布图
学生权益被侵害类舆情凸显。3月份有多起此类事件:广西“学生冒雨做操领导打伞看”事件、辽宁“高中收取100元感恩母校钱”事件、江苏“沛县一中学疑派在校生上街招生”事件、湖北“大学生被举报高考移民 校方取消学籍”事件、广西“某幼儿园用非法宗教书刊教学”事件、江西“一中学食堂无桌椅 千余学生站着就餐”事件、陕西“高一学生转学提档需交8000元 校方称是潜规则”事件等。
这些事件中,学生权益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而来源无一例外均是学生所在学校欠妥的管理决策。舆情的产生,一方面是关于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另一方面是部分院校管理决策中对学生权益的轻视,甚至是忽视。院校管理层做出不利学生身心健康、有损学生权益等决策的类似事件一旦发生,舆情也将随之而至。
学生受伤害类舆情多发。3月份,学生安全事故、虐待/体罚、猥亵/性侵类伤害学生的事
件频有发生。学生安全事故类舆情如重庆“10岁男童教室窗台擦玻璃坠楼身亡”事件、四川“女大学生失联 蹊跷溺亡”事件等;虐待/体罚类舆情如福建“老师脚踩学生”事件、浙江“教师打骂学生要求下跪”事件、广东“小学教师因学生不听话 用激光笔晃学生眼睛”事件等;猥亵/性侵类舆情如山东“女孩被大学老师囚禁”事件等。
类似事件以前均有发生,是教育舆情发生的一个“重灾区”,此类信息曝光必然伴随着舆情。院校管理层需在方方面面加强预防,诸如完善后勤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师德教育等,防患于未然,减少负面舆情的产生。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需引起重视。3月份,有6起此类事件,如浙江“11岁女孩作业没
做好被批 从7楼跳下”事件、陕西“初中生学习压力大 喝鼠药”事件、安徽“高中生痴迷玄幻小说 模仿小说蒙面持刀抢劫”等。这些事件虽然不能说完全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但其也是必不可少的诱因。1至3月,此类事件已累计发生17起,需要引起行政管理机构和院校的警戒和重视。
全国两会教育提案受关注。每年两会,全国代表委员们都会对当下国内教育面临的新情
况、新问题、新矛盾建议建言,这些都对推动教育改革措施前行有着积极意义。今年两会,教育公平、高考改革、职业教育、大学生创业、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地区教师权
益、未成年性教育等问题备受关注。
负面舆情依然突出。根据网民对各个舆情事件的态度,我们将情感表现分为正面(同情、
高兴、支持、赞赏、崇拜等)、负面(反对、批评、谴责、幸灾乐祸等)和中性(无明显态度表示)。根据舆情监测结果,3月份教育舆情事件的情感表现负面舆情事件量突出,占比48.1%。广东负面舆情最多,达10起;北京、浙江、安徽、山东和陕西负面舆情较多,均超过4起。
图4 3月份负面典型教育舆情事件分布图
(作者系教育舆情网舆情分析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