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激趣设境,导入课题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画,这每一幅画中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的诗,请看第一幅画,画的是哪首诗呢?(《小儿垂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示,齐诵)接着看第二幅,这一幅画的又是那一首呢?(《江雪》,出示,齐诵) 2. 蓬头稚子钓起的是满心的期待与欢喜,柳宗元钓起的是满江的凄清与孤寂,唐代词人张志和钓起的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写的一首词《渔歌子》。 3. 师生共板题,指名读,齐读(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
4. 我们知道,“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形式与字数,大家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二、 初读词,把握节奏、韵律
1. 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顺词,并想想这是一首怎样的词呢?(板:读词句) 2. 指名说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词?
3. 指名读词(师:请同学们注意倾听,看是否读准了带拼音的字)
4. 评价,齐读。(师:我们一起字正腔圆来读一读) 5. 同学们读得非常准确,流畅,但是一首词要读出韵味,就得把节奏读出来,把押韵的韵脚语调稍稍拉长。
6. 师范读,指名读,出示带节奏的词,再指名读,齐读。 7. 咱们读好了这首词,还得把这首词写正确。在这首词中有几个字特别容易写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哪儿容易写错呢?(生指出,师描红)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这几个易错字写一遍。 三、 赏析词句,想象画面
过渡:张志和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夸他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首《渔歌子》其实就是一幅画。下面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走到这画里头去,你仿佛能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 听配乐诵读 2. 指名回答
3. 多美的一幅画呀,老师好想把它画下来,但这需要你们的帮助,只有你们描述得具体,生动,我才能画得栩栩如生。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①先画什么?(西塞山)怎样的西塞山呢?(翠色欲流、连绵起伏……)
②接着画什么?(白鹭)白鹭可能怎样地飞?(提示:白鹭飞的时候不急不缓,缓悠悠的,特别悠闲自在。)也许这白鹭不是一只,而是——一群。(师画)这一行展翅高飞的白鹭让你想起了哪两句诗呢?(指名答,出示诗歌)学古诗就得像这样活学活用,一起读读这两句诗。(齐读)
③这桃花又是怎样的?(引导想象桃花的颜色、姿态,并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多美啊,不过老师这里只能画两三枝。(师画)这三两枝的桃花,让我们想起苏轼写的哪两句诗呢?(指名答,出示齐读,师:但这不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是“春江水暖鱼先知”) ④春江水打算用什么颜色来画?(师画)这碧绿的春江水,不就是白居易在《忆江南》里写到的?(指名答,出示齐读)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啊!
⑤春天来了,鳜鱼也感受到了,这肥美的鳜鱼在水里干什么呢?(指名说,师画)
⑥真是如诗如画,女孩美美地读读这两句。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这里的景这么美,这里的人是怎样的?(师边画边描述:诗人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已经和这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了。)画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②风是怎样的风?生答,师:是的,这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微风。
③雨呢?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师画雨)看到这烟雨蒙蒙的景象,我们不由得又想起宋代诗人翁卷写的哪两句诗呢?(生答)这诗句,这画面,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齐读)
④这雨是沾衣都不湿的杏花雨。想想作者在这里,微风拂面,
烟雨蒙蒙,扁舟垂钓,这过得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悠闲自在、怡然自得)把这“悠闲自在”送入后两句,男生读。 4. 老师的画完成了,哪个同学能借助黑板上的画把整幅画面连起来说一说呢?
5. 是啊,同学们,(配乐)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千言万语都道不尽这世外桃源的美啊!让我们再美美地来读一读吧! 四、悟诗情
1.这般如诗如画的美景,这么悠闲自在的生活,你舍得回去吗?诗人张志和更不愿回去,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张志和生平”。(板:悟诗情)
2.读了张志和的生平简介,你认为词人不想归到哪儿,最想留在哪儿呢?(出示:“烟波钓徒”张志和不想归到 ,最想留在 。)
3.蓬头稚子钓起的是满心的期待与欢喜,柳宗元钓起的是满江的凄清与孤寂。读到这儿,你觉得张志和钓起的是什么呢?
4.让我们记住这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悠闲自在的诗人。能背的同学站起来试着背诵。 五、拓展与延伸
1.诗人淡泊名利,经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写了五首《渔歌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首。我们先来回顾本节课的学
习方法,本节课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呢?
2.指名回答,师引导:怎样读诗句?(读准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怎样想画面?(生动、具体地想象)怎样悟诗情?(结合作者的生平) 3.展示 六、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渔歌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