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徐州自然地理概貌与在江苏经济地位

来源:小奈知识网
徐州自然概貌

位置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土地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京沪高铁联系我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地貌

徐州市地貌,根据成因和区域特征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丰、沛黄泛冲击平原,铜、邳、睢低山剥蚀平原,沂、沭河洪冲积平原三个地貌。地形由平原和山丘岗地两部分组成,以平原为主,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0%,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间,大致由西北向东南降低,系黄河、淮河的支流长期合力冲积而成。丘陵岗地约占10%,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向南延续部分,海拔高度大都在100~300米之前,多属顶平坡缓的侵蚀残丘。 水系

徐州位于淮河流域,分属三个水系,废黄河水系、沂沭泗水系、濉安河水系。废黄河是历史上的黄河故道,自成独立水系,是沂沭泗水系和濉安河水系的分水岭,徐州境内长196公里,流域面积885平方公里。废黄河以北为沂沭泗水系,境内面积8479平方公里,流域内主要骨干河道有沂河、沭河、中运河及邳苍分洪道,并有南四湖及骆马湖两座湖泊调蓄洪水。废黄河以南为濉安河水系,境内面积2020平方公里,分为安河和濉河,均直接排入洪泽湖。主要支流有龙河、潼河、徐沙河、闸河、奎河、灌沟河、琅河、阎河、看溪河、运料河等。徐州境内有两座湖泊,五座中型水库及六十九座小型水库,总库容3亿立方米。各水系河网密布,河、湖、库相互沟通,已初步形成具有防洪、除涝、供水、灌溉、降渍等功能水利工程体系。 气候

徐州市位居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北季风控制,资源丰富,光、热、水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气候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有利于农林牧渔的综合发展。其主要气候特点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之中,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以中运河为界,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区,西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约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2100小时左右,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无霜期200—230天。 土壤

徐州市土壤,根据成土条件、过程、土体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主要分为棕土、褐土、紫色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六大类。其中棕土、褐土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和落叶植被环境下的地带性土壤,面积分别为33.9千公顷和77.5千公顷;潮土类为本区冲积平原的主要土类,面积约为649.9千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79.5%。此外在一些湖荡洼地中

还有少量的沼泽土类。 矿产

徐州市底层发育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多变,为不同类型矿产的形成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查明和开采的矿产资源有铁、铜、煤、石灰石、大理石、钾、磷、岩盐、石膏、石英岩(砂)、粘土、白云岩等。其中铁矿主要属接触交代型内生铁矿,以磁铁矿、赤铁矿为主,矿石品位高,含量多为大于50%的富矿,同时,部分矿体中还伴有铜、金、银等有色和稀有金属,具有较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已探明储量8300万吨;煤矿具有储量达、层次多、煤层厚、质量好、分部稳定而有规律等特点,已探明储量39亿吨以上,预测储量在69亿吨以上;岩盐已探明储量5.53亿吨,预测储量21亿吨;石膏已探明储量3.2亿吨,预测储量44.4亿吨。此外,金刚石及其伴生矿物亦多处有所发现。

表 徐州在江苏省的基本地位 项目 年末总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数值 972.89万人 2942.14亿元 413.89亿元 2049.26亿元 956.99亿元 占全省比例 项目 12.4% 7.1% 3.5% 8.8% 7.0% 粮食总产量 煤炭总产量 发电量 实际利用外资 进出口总额(海关) 数值 440.20万吨 2072万吨 399.57亿千瓦时 101330万美元 416053万美元 占全省比例 13.6% 97.6% 11.9% 3.6% 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