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

来源:小奈知识网
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 本工程地下室基坑深8.3 米,放坡1.5m,坡面采用喷锚支护,土方开挖以相邻锚杆垂直间距分层开挖。 一、工艺流程 钢筋锚杆施工工艺:开挖工作面→修边坡→编制钢筋网→造锚杆孔→安放锚杆→灌注水泥砂浆→焊接加强钢筋→喷射细石混凝土→上层喷锚完成3 天后,可进行下一层开挖喷锚作业。 二、施工方法 1、挖土 按每层锚杆的设计标高确定土方每层开挖深度,用人工进行修坡,其平整度误差不大于±30mm,水平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不大于15m,作业面挖出来后,尽快喷射底层砼以封闭坡面土层。设计基底上部300 厚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四周设排水沟及排水井(30m/个)。 2、喷射砼 底层喷射砼的厚度50,面层砼为70。 按1:2:2.5(水泥:砂:细石)配制砼,掺入水泥重量0.4%的NDF-400 早强剂及5%N-2 速凝剂,水灰比0.45,碎石粒径不大于15,砂率为50%左右。几种材料干拌均匀,用砼喷射机喷射,水在喷管出口处加入,在土面均匀喷射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作业前应将受喷面清理干净,并埋设好控制厚度的标志,喷射混凝土的接茬处应斜交搭接,搭接长度应20cm 以上。 3、锚杆施工 锚杆成孔用机械钻孔(螺旋钻)方法,成孔孔径为110 毫米。 当遇到砂层容易坍孔时,采用泥浆护壁的方法成孔。按要求直径及长度制作锚杆,安装锚杆前,应用水冲洗至孔口流出清水为止。锚杆要按设计要求安设定位器,以确保其保护层厚度。 用425#普硅水泥过筛调制浆液,注浆材料为1:1 水泥砂浆,水灰比0.4~0.5,掺入0.4%的早强剂。灌浆采用底部注浆和安放排气管相结合的办法,用压浆泵将水泥浆经高压胶管压入拉杆管内注入锚孔,管端保持离底250~500 毫米,注浆压力0.4MPa,待浆液流出孔口, 用水泥袋堵塞洞口,再用湿粘土封堵,注

浆持压补灌,使锚孔内浆液充盈饱满。 预应力锚杆张拉前先施加13KN 锚拉力,使各部紧固伏贴和杆件完全平直,锚固体与台座混凝土强度均大于15Mpa 时方可进行张拉,张拉至150KN 时,保持15min,然后卸荷载至锁定荷载进行锁定作业。 4、钢筋网施工 按设计配筋分层制作面网及加强筋。 要求钢筋网搭接≥250 毫米,在上层编网时要用打入法或弯折法预伸上下搭接钢筋。而加强筋的搭接和与锚头应用电焊联结。喷锚支护的底部可用加插垂直筋,锚入基底下不少于1m,钢筋上部与钢筋连接,喷细石砼可直达基坑底下0.5m,以保持护壁底部土体稳定。 5、基坑监测与边坡维护 为保证基坑在开挖暴露期间的安全,保证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管线的正常使用,根据我司的施工经验,结合广州地区一般的做法,本工程基坑支护监测内容有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坡顶沉降,周围建筑物外观记录、周围管线观察等。通过监测取得数据,指导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定期观察喷锚网砼是否有裂缝,锚头是否位移变形。 A 坡顶水平位移和坡顶沉降 沿基坑坡顶,每隔10 米设置观测点,固定后依次编号。分别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测量频度:施工中每天测两次;若边坡不稳定,则应每隔2h 测一次,其它时候每3 天测一次。以第一天的测量数为原始数据,以后的读数与前读数之差,即为该次测读的位移值或沉降值,将各次测读值绘制时间──位移曲线边坡稳定标准:每当支护一层后6-10h 边坡顶部位移和沉降不再增加,则边坡是稳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应立即增加支护或采取其他措施。边坡顶部容许水平位移25mm,容许沉降为50mm。 B、周围建筑物外观记录 开工前,请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与项目部参加,对附近建筑物作访问了解,看原建筑是否存有旧裂缝,如果发现应逐一记录,对裂缝取点用石膏饼法等封蔽观测,并拍照留底。还在建筑物的外角记上平水标志,定时进行访问和观测,记录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施工期间,如果确有必要,将在周围建筑物建立沉降观测点,定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并以此为依据计算沉降差和倾斜。 C 周围管线观察 结合地面沉降观测密切注意管线和地面沉降的关系和变化情况。 D 数据分析 当坡顶位移和沉降值,超出容许值时,说明基坑变形不正常,则应引起警觉,及时分析变形过大的原因及采取应对措施,如偏差值有加大趋势时,应及时提出抢险措施,从技术、人员、管理、物资等方面为抢险提供保证。邻近建筑物发现新裂缝,或旧裂缝有发展应加强观察,也应及时进行分析及采取果断的措施。 E 边坡维护 当基坑支护及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根据标书之要求,在保修期内进行维护,维护费用已包括在投标造价内。 边坡维护结合信息化施工和抢险措施进行安排。 加强对坡面坡脚排水沟集水井的清理维修工作,保持排水畅通,避免大量的地面水流入基坑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