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来源:小奈知识网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扩展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 (注释)

①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②拓(zhè)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以喂蚕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④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并完成填空。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____________,山上长了很多____________。 树木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嘴,____________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溺:__________ 故: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____________ 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精卫填海》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_____) (2)这个故事刻画了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_____) (3)精卫是炎帝大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_____)

(4)这个故事反映出精卫的愚昧,木头和石头根本不可能填塞东海。(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精卫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 / 6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与“夸父追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

王戎( )( ),尝与( )( )( )游。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 )( )。唯( )( )(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 )。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选一选。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

[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好学(_____) 晨夕不休(_____) 悬屋梁(_____)

[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________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孙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

[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字词以及句子。

2 / 6

竞走: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________ [2]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______________ (2)名刚:___________

[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理解。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

3 / 6

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 太白感其意(______)

[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

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 , 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②竽:乐器名。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⑥说:同“悦”,高兴。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宣王说之。______________

[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堙________ 故___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6

12. 古诗文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少女”指__________。 [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______,化为________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 _________的故事。

13.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 ,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 [1]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 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故事排列图画顺序(标序号),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______) (______) (______)

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________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________投入海中,一心要把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精卫________的精神。

[4]下面的哪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卫有相同的精神?( ) A.愚公移山 B.后羿射日 C.嫦娥奔月 D.八仙过海

[5]如果你们班要开“中国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你会推荐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说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6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