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来源:小奈知识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 (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 (3)冀复得兔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文首:花脑袋。 喙:鸟嘴。 自:自己称呼自己。 堙:填塞。 [1]解释下列词语 状:_____赤:_____ 溺:_____为: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与“夸父逐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

[5]“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①誓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冤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6

③志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可以用一个成语作为题目,请你把这个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 [2]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子无敢食我也!——你不敢吃我!(____)

②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派我做百兽之长。(____) ③子以我为不信。——你不认为我说谎。(____) ④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一下寓言中的狐狸,要言之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

2 / 6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 ) A.囊萤映雪 B.尊师重道 C.程门立雪 D.雪中送炭 [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

(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______) (2)颐既觉(_______)

[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精彩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在诵读时,“诸儿竞走取之”的语速要________,“唯戎不动”的语速则要________。

[2]“取之,信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流露出小朋友们对王戎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3]王戎是根据什么判断路边树上结的李子味道是苦的?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填一填。

道边桃甜

乐乐七岁,与________游。见道边桃树露枝而子________,乐________,而诸儿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_,此必蜜桃。”品之,信然。

7.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3 / 6

曰 (_________) 溺(_________) 堙 (_________) 故(_________)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卫用__________去填平东海,表现了精卫__________的精神。

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传:_________________ (2)弃:_________________ (3)意:_________________ (4)还: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画“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 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0. 文言文阅读。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欲:想要。惠:通“慧”。若:好像。奇:以……为奇(在此应指特别)。欲:想要。乃:于是,就。故:……的原因。庐:(简陋的)房屋。之:代词,代“这件事”。

[1]魏武帝喜欢何晏吗?请找出短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让魏武帝站在里面。 B.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 C.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圆框,让自己坐在里面。 [3]你感觉何晏的性格特点是( ) A.当机立断 B.胆大心细 C.聪明机智

11.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6

12.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外比较阅读。

语段一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

语段二 夸父逐日①

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④,欲得饮⑤,饮于河、渭(wèi)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⑦。未至⑧,道渴而死⑨。弃⑩其杖,化为邓(dèng)林B11。

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④渴:他感到口渴。⑤饮:喝。⑥河、渭:黄河与渭河。⑦大泽:大湖。⑧未至:没有赶到。⑨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⑩弃:遗弃。B11邓林:桃林。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故为精卫

为:①化为( ) ②因为( ) (2)夸父与日逐走

逐走:①走路( ) ②赛跑( ) (3)河、渭不足

河:①河流( ) ②黄河( ) (4)道渴而死

5 / 6

道:①路途中( ) ②道理( )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

(1)目标远大( ) (2)气魄非凡( ) (3)不自量力( ) (4)追求光明( ) (5)意志坚强( ) (6)决心坚定( ) [4]比较两个故事,完成填空。

《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国古代________故事,我觉得《精卫填海》中想象最丰富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两个故事,选一选。

(1)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的愿望。(多选) ①探索自然 ②征服自然 ③坚韧不拔 ④爱好和平

(2)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____);用“夸父逐日”来比喻(____)。

①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②按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奋斗到底。

14.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文中画横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世传(________) ①世代相传。 ②世上传说。 卒业(________) ①完成学业。 ②诵读完毕。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媪是怎样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