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有效策略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Feb 2018 No.1(Serial No.126】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有效策略研究 杨秀冬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项岗实习是在校企合作下,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 从业要求,实现顺利就业的基本途径。本文从高职顶岗实>-1的意义、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提 高顶岗实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73—4270(201 8)01—0006—03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院校顶岗 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如《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要求 毕业生外,从中难以得到好处。相反,在学生实习 过程中,企业要支付大量的管理成本,如技术人员 参与指导等,因此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2.实习岗位的质量和数量不尽合理 职业院校面向和服务社会,向市场办学模式转变,重 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与企业紧密联 在顶岗实习中,作为企业首先要安排足够的实 习岗位;其次,实习岗位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 通过走访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很多院校与企业大 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已成为 规模深层次的合作没有打开,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 中,存在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不足、与专业不 对口、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等现象。 3.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高职院校积极行 动起来,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努力提 高学生顶岗实习实效,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 一在实习过程中,由于企业认为,实习生仅仅只 是来实习,留不住,所以对实习学生不够重视。如, 不能及时给学生发放工作报酬,待遇和正式员工差 别较大等,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学生 、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下,积极进行学生 顶岗实习工作,许多学校把顶岗实习成绩作为学生 能否毕业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通过调研发现,在 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院校要求不一,运行情况不一, 实效存在差异,在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以 下共性问题。 (一)企业层面 情绪出现波动,从而影响了实习实效,有的学生会 在实习中途离岗,造成无法完成实习任务。 4.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中 “师资结构”达到“优秀”的标准是兼职教师(企 业和社会上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1.参与顶岗实习教学积极陛不高 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由于缺乏在财政、税 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大于20%,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要求这一比例是50%。目前许多 高职院校达不到要求,如果不建设好这支队伍,要 收减免等方面政策的支持,企业除了能够挑选优秀 作者简介:杨秀冬(1964一),女,山东泰安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 养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17P,B1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6· 想做到有效组织和管理顶岗实习,乃是一句空话。 (二)学校层面 1.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一方面,企业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技术改革、 创新方面的服务,但有些学校科研水平不高,对企 业的帮助不大,缺乏互动。另一方面,有些学校专 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适应,课程体系的职业性或生 产性较弱,职业技能训练滞后,造成学生不具备顶 岗生产要求的素质和技能,难以适应顶岗实习发展 需求。 2.实习指导教师与岗位不契合 主要体现在:首先有些指导教师因为诸多原因 不能在实习基地长驻进行指导工作,尽管也对实习 生进行指导,但只是应付工作;其次,有些指导教 师不具备指导水平与能力,不能胜任指导工作。 3.顶岗实习质量难以监控和评价 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建立起顶岗实习监控和 评价体系,校内指导教师因为是远程指导,不能面 对面地进行实习工作的指导,所以无法对学生实习 过程合理评价。另一方面,学校对分散在不同地区 和企业的学生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评价和考核标准, 而不同企业的指导教师把握标准相差较大,考核存 在一定的随意性。 (三)学生层面 1.不能正确对待岗位选择 有的学生觉得专业不对口或实习岗位层次太低, 对岗位和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 是大学生,不能做这种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不是廉 价劳动力,是要做管理的等。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 习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 2.环境适应能力差 由于企业在管理、环境等方面与学校不同,所 以有的学生无法适应,造成中途离岗现象。这种不 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二 是不适应企业岗位的技术要求;三是不适应企业岗 位的职业道德要求。 3.心态调适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有些学生在实习工作中不能适应复杂的人 际关系,沟通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二是内心纠结, 角色转换变难;三是眼前的工作岗位与理想中的职 业岗位差别较大,心理产生很大落差。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不能安心进行顶岗 实习,实习实效大打折扣,有的学生没有完成实习 期就离开用人单位。而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顶岗 实习就不可能有效顺利地开展下去,学生将很难获 得完善的职业技能和上岗就业的真实体会。对学校 和企业而言,无疑都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 产业、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分析和研究当前学生 顶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求有 效策略,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 二、有效提高顶岗实习实效的策略与途径 (一)校企深度融合,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顶岗实习的平台和保障,单靠一方 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学生顶岗 实习的积极性,找准企业与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建 立良好稳定的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双赢。 (二)精心安排实习岗位,切实提高实习效益 实习岗位选择的是否恰当,是提高学生顶岗实 习实效的重要因素,是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 要保障。因此,学校要选择生产技术先进、管理完善、 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又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和 良好经营理念的企业,以提高实习效益,以备学生 的后续发展。 (三)建立校企指导教师队伍,提升实习质量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实习工作和学习,一 方面,学校可以选派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 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辅导和理论学习;另 一方面企业选派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负责 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技术辅导,确保学生“下得去”“留 得住”“学得好”。 (四)加强教育,提高学生实习适应性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不同于学校环境,企业 中社会关系复杂、劳动强度大、管理更加严格等, 会使学生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学校与企业的实习指 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做好 适应不同工作及学习环境的心理准备,重点做好学 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的双重身份的适应 教育工作。 (五)做好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价和经验总 结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 评价进行综合评定,以保障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 全面性。因此,学校及企业应全力构建严格、科学 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使学生更加重视实习及 实践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 素质。 三、结语 定能起到积极有益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1-洛阳工业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6,(5). 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下,就业形势日 益严峻。然而,2002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 [2] 田玉珍,薛保民,田铁牛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长效机制的 研究与探索IJ1.中国成人教育,20 10,(1). [3】 彭分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浅说【J].职业教育 研究,2008 (5). 【4】 从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 中国 业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 高职院校都积极行动起来,与企业紧密联系,进一 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顶岗实 习和社会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职业技能,更能进一步增强其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成人教育,2010,(1 1). [5】 吴建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lJ】_职业 圈,2007,(2o】. 【6] 余战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8,(16) 【7] 孙海泉,王寿斌.顶岗实习乱象倒逼校企合作制度创新[J]_ 教育与职业,2010,(11_ [81 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J].武汉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当然,目前各高校在顶岗实习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 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 保障、质量难以监控和评价等问题。但是,我们通 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精心安排实 『9 9]刘学文.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j】_职业教育 研究,2007,(1O). 习岗位、明确实习工作质量目标、建立专兼结合指 导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实习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思考、 探索和实践,对高职院校切实提高顶岗实习实效性 [10]何玲.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探讨[J1.教育与职业 2010,(201. (责任编辑:汝艳红) (上接第5页) 足居民兴趣爱好、提升自我所需的个性化教育资源。 五、结论与意义 [3】 曹鸿骅,陈乃林.融合发展:高职院校引领城市社区教育的 战略选择[JJ_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1):23—25· 为人们进行信息个性化的搜集、获取与应用提供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 技术保障,人们对信息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催生了 教育个陛化服务理念的产生与发展,构建并实施社 校在新时代开展社会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教育培训 需求的选择与发展方向,将有力拓展和完善我国职 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有力扩充社区工作内容,有力 [51何平月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J1.佳木斯职 业学院学报,2017,f1):44—45. [6]陈小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 .喜 的问题与路径选择u 高等工程 嚣 i 化办学模 区居民继续教育的精准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 享 一128. 式探析IJI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3):l25 .. [8]张文明.地方高职院校对社区教育介入的探索一以苏州为 竽芒 习 :人皆学,学 妻 曼 打造人 、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社区教育环境。 苗;情 2o17三 警 2+0.17形,(2势0)下:12高5-校12图8.书馆精准服务研究 农 …~…一… 一‘ (责任编车茸.汝艳红) 【10】裘惠麟,邵波.图书馆精准服务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1_图 参考文献 书馆学研究,2017,(16):2—7. [1] 王继平.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N】中国教育 [2] 石骏.论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fJ】.中国高教研究,2013,(5):97一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