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年纯苯行业分析报告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3年纯苯行业分析报告一、世界纯苯的供需平衡相对脆弱1、纯苯具有副产品属性纯苯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也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医药、农药、炸药和染料等一系列化工产品的生产,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溶剂。纯苯按照来源不同分为石油苯和焦化苯,石油苯是指由石油为基础原料炼制生产而来的纯苯,主要由三大途径获得:(1)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所产生的重整油;(2)石脑裂解制备乙烯装置副产的裂解汽油;(3)甲苯歧化获得。焦化苯主要是从煤炭炼焦的过程中副产的煤油中提取得来,由加工工艺不同又细分为加氢苯和酸洗苯,前者纯度较高,质量和价格与石油苯较为接近,可以用来代替石油苯,后者纯度较低,价格稍便宜,用于纯度和质量要求不高的一些应用领域,如溶剂、染料、农药等。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石油苯大约占纯苯全部产量的95%,其中催化重整途径为35%,裂解汽油途径为41%。不同地区间纯苯的来源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西欧、东亚地区很大程度上依靠石脑油发展石化产业,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的比例相对均衡,而北美地区由于乙烯原料从石脑油逐渐改为乙烷,来自于裂解汽油的纯苯比例从30%逐步下降至15%以下。中国由于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钢铁行业发展快速带动炼焦产业发达,炼焦副产的煤焦油产量较大,因此从中提取的焦化苯产量不小,目前已经占到国内纯苯总产量的30%,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表格1:催化重整油和裂解汽油中芳烃的含量差异催化重裂解汽整油油苯甲苯二甲苯7%22%25%29%13%11%从获得途径看,纯苯具有很强的副产品属性。由于大部分纯苯是作为一种“副产物”生产出来的,产量取决于目的产品的产量,如通过裂解汽油生产的苯产量由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的产量决定,而催化重整路线一直以来也更倾向于产高辛烷值汽油而非芳烃。正是基于这种副产品属性,纯苯的产能与产量不具备一定的线性关系,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点,2000-2008年可以认为是一个芳烃产品的过剩周期,在这一阶段,以纯苯——石脑油价差是明显小于乙烯-石脑油价差的。但是纯苯的这种供需平衡也极为脆弱,特别是供应端极易受目的产品生产情况的干扰。2、下游需求旺盛的趋势延续纯苯作为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种类丰富,产业链较长,主要次级衍生产品有4种:乙苯、异丙苯、环己烷和硝基苯(合计占比90%),其它较为重要的衍生物还有烷基苯、顺酐和氯化苯等(合计占比10%)。在纯苯的四大次级衍生物中,乙苯消耗的纯苯数量最多,乙苯主要作用于生产苯乙烯,苯乙烯的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包装行业。异丙苯主要用于生产苯酚/丙酮的联合生产,苯酚是多种合成树脂的重要原料。环己烷主要被用于生产己内酰胺、己二酸和己二胺,三者进而加工合成相应的尼龙材料,应用于纺织行业。硝基苯用于生产苯胺,苯胺是生产MDI的重要原料。中国的纯苯消费结构与国际略有不同,用于生产四大次级衍生物的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例在70%左右,这种结构比例相对较低是因为我国的苯乙烯、苯酚和己内酰胺供给严重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所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纯苯的下游产品如PS、ABS、MDI、己内酰胺等产品需求相对旺盛,尤其是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国家的需求不断增长,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纯苯需求中心。3、纯苯价格不断上涨2009年以来,纯苯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并且纯苯——石脑油价差在于乙烯——石脑油价差的比较中更为明显。我们认为,这种芳烃价格的强劲走势已经不能仅仅用部分装置的停产检修来解释了。停产检修因素是纯苯价格上涨大趋势上的波动因素,而不是2012年国际纯苯价格强势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更不足以引发芳烃产品相对于烯烃产品的持续强势。我们认为,这种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正是纯苯的国际供给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是进行中的国际能源变局的一幕。二、世界纯苯供给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全球纯苯产能约5900万吨,产量4200万吨。纯苯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其中亚洲是世界最大的纯苯供应地,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40%多,主要生产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纯苯消费国和进口国,消费量占全球产量的20%左右。根据全球新增纯苯产能数据统计,到2015年,全球年均新增产能约为180万吨,其中东北亚地区(以中国为主)年均新增约100万吨,西欧、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年均新增约50万吨。2010-2015年间世界纯苯产能平均增速从前一个五年的4%下降到1%。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纯苯的供给增速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推动纯苯价格2009年以来上涨明显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纯苯的供给端影响最为明显重大的事件就是美国市场纯苯产量的急剧下降和中国纯苯产量高增长期的结束。1、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波及芳烃产品美国是纯苯的第一大消费国。和净进口国,全球苯的定价基本参照美国纯苯现货的价格定价。因此,美国纯苯市场的供需结构健康与否,对世界苯的价格体系存在影响较大。美国是乙烯原料轻质化的主力军。随着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美国页岩气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这不但改变了美国的能源消费架构,而且还副产了大量的NGLs(天然气凝析夜)。NGLs的主要成分是乙烷、丙烷等轻质烃。这些轻质烃为美国石化行业,特别是乙烯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原料,重振了美国乙烯的市场竞争力,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乙烯厂商造成了压力,但也改变了美国的芳烃供给,尤其是纯苯的供给。在典型的石脑油裂解制乙烯装置中,每生产1吨的乙烯,大约副产0吨裂解汽油,每吨裂解汽油中含有20%-30%的苯,而在以乙烷为原料的裂解装置中,基本没有裂解汽油副产。因此,乙烯原料轻质化直接导致了下游裂解汽油装置进料不足,导致纯苯产量的快速下滑。美国NGLs的增产,为乙烯裂解装置提供了大量的乙烷原料,乙烷占乙烯原料的占比从2008年的53%提高到2011年65%。同时,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裂解量由于成本上的优势,占比从2005年的27%,下降到了2011年的15%,从裂解汽油中生产的纯苯量从233万吨下降到了约109万吨,占同期美国纯苯产量下降的82%,可见因为乙烯裂解原料的变化是美国纯苯产量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正是由于美国的这一乙烯原料轻质化变革,美国的纯苯产量已经从2004年峰值的950万吨以上下降至2012年的不足750万吨,降幅超过25%.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的纯苯净进口量的增长,2004年至今,美国的纯苯净进口量从40万吨增长100万吨左右,达到纯苯表观消费量的10%。目前,美国的这种乙烯原料轻质化的过程还在继续,与美国的裂解汽油路线纯苯产量占比还将进一步下降。按照美国乙烯产量保持不变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裂解占比继续下降到10%和5%计算,裂解汽油路线的纯苯产量将进一步下降约47万吨和78万吨,预计到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