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专项训练一 诗歌与散文阅读(同步分析与测评)

来源:小奈知识网
阅读专项训练一 诗歌与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3分)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fù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jiū缠在一起

(写于1940年)

1. 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彼( bǐ )此 .fù( 覆 )盖

兀( wù )立 .jiū( 纠 )缠

2. 这首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对比。(2分) 3. 这首诗押韵的韵脚有气、离、起。(3分)

4. 诗中的主要意象是树,借用这个意象作者赞颂了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4分)

二、(2022·山东日照中考)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5

分)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 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坍的标记 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 旗,欣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

第 1 页

5. 本诗选自《艾青诗选》,书中的诗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土地和太阳。(2分)

6.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 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每节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自由抒发。

B. “红色的方布”“金色的斧头镰刀”,意象色彩鲜艳,体现新诗绘画美的特点。

C. 通过对“旗”的印象、感觉的捕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给人们带来的光明和希望。

D. 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解析]“上下两节整齐划一”表述有误。阅读诗歌可知,诗句长短不一,并没有上下两节整齐划一。

三、(2022·淮北五校联考)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仍怜故乡水

张金刚

①抛却那方水土,离乡客居近二十年,仍喝不惯城里的水,总感觉寡淡无味,特别是瞅着壶底、杯底泛起的层层水垢,更让我怀恋甘甜清澈的故乡水。

②庆幸没离乡太远,只消个把小时,便可往返装回大桶小桶的故乡水。老家门前的水管子看见我,应是跟我看见它一样欢喜,不然怎会一打开水龙头,便铆足劲儿“哗哗” 。父亲说:“这泉水来自远山一道沟谷,在村中山顶建了水塔,水好,水足,可方便了!”极力回想,这里是曾有一眼上好的山泉,种地的、砍柴的、放羊的,还有我,都喝过。山泉日夜不息,淌成了小河,聚成了池塘,滋润着丰茂的水草、丰收的庄稼。

③寻泉,我本是欢欣的,可慢慢却失落起来。那泉被引走,周边的泉眼也不再汩汩涌漾,蒙了枯草和水藻,想必已无人问津久矣。小河成了细细的线,池塘成了浅浅的死水,零星耕种的地块儿也不求及时浇灌,靠天收就行。没了山间小河的汇集,村中主河也没了活力,有气无力地喘息着,像极了衰老的村庄。

第 2 页

④往前推三十年,也就是我的少年时代,那可是另一番景象。

⑤主河叫作“苍山河”,发源于村北两道山谷的山泉,一路向南,一路汇泉,终成泠泠清溪。 而来的夏雨将河道冲宽,河床冲软,河水冲净,我们穿着凉鞋,挽着裤腿,或顺流南下,捕捉从水库游上来的鲤鱼、鲇鱼;或逆流北上,捡拾从山间冲下来的美石、铁石;或扎在河里,和乡亲们一起用磁石吸铁沙卖钱。

⑥村中心有一口井,是几代人的命脉。无论春夏秋冬,水位总在那儿。水井有两个最热闹的时段:一个是一日三餐前,乡亲们说说笑笑、 来挑水,挑回去入缸入锅,做出喷香的饭菜。一个是腊月忙年时,乡亲们在井边打水洗衣服,杀鱼,宰鸡;挑水做豆腐,蒸年糕,蒸馒头。一天下来,水几乎被挑完,第二天又回到原水位。我尤爱这口井,因其记得我趴在井边做的鬼脸,记得我打水挑水时青春的模样。

⑦后来的后来,冲出铁石、铁沙的北山上,开了一段时间的铁矿,有的泉眼被掩埋,有的出水减少,苍山河也不知是从哪天起瘦下来的。是从开了铁矿,损了水脉?还是从顺着河道修那条柏油路时,毁了塘坝,窄了河道?我想苍山河定是在落寞中一天天憔悴下去的,就像我的父母及他们的同龄人憔悴一样。

⑧憔悴是必然的。好在乡亲们寻到那眼山泉,经过地下管道,引至仅剩的十几户村民家门口,老人不用再拖着年迈的身体挑水就可喝到甘甜的山泉,老井也跟着休养生息。

⑨一年四季,回家取山泉时,我会买些日用品“换”些父母的特产。韭菜、豆角、西红柿、萝卜、白菜、南瓜等蔬菜,玉米、土豆、红薯、谷子、豆子等粮食,苹果、葡萄、桃、杏、梨、核桃等果子……皆“喝”故乡水孕育长成,滋味地道,鲜香甜美。

⑩有水在,故乡就在。源自深山、曾给我血肉、知我来处的故乡水,再次建构、融入、滋养我这行走于凡尘俗世的血肉之躯,真的感觉身心舒畅、温润了许多,这可不是一种奢侈、一种幸福吗?

⑪又一个周末回乡,见到搬出故乡几十年的一位本家姑姑,又搬了回来。在生机盎然的庭院菜园、花圃边,她泡杯茶给我:“我就想回来。想念咱故乡

第 3 页

的水几十年了,真甜!”我静品一口,似乎品出了其中滋味。仍怜故乡水,清净伴余生。姑姑想念的,何止这一口水?其实,我也一样。

(选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

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 迸流 突然 断断续续 C. 流淌 骤然 陆陆续续

B. 迸流 骤然 陆陆续续 D. 流淌 突然 断断续续

8. 家乡的主河“苍山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梳理。(4分)

三十年前,苍山河泠泠清溪→后来的后来,苍山河日渐憔悴→现在,苍山河没了活力(或“成了细细的线”) 9. 按照要求赏析语句。(5分)

(1) 小河成了细细的线,池塘成了浅浅的死水。(加点词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细细”是说小河很窄,“浅浅”是说池塘水少,加点词生动展现了村中水源枯竭的样子。

(2) 乡亲们在井边打水洗衣服,杀鱼,宰鸡;挑水做豆腐,蒸年糕,蒸馒头。(本句句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这句话多使用短句,节奏明快,生动再现了乡亲们腊月忙年的情景,从侧面表明村中井是家乡人的命脉。

10.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怜故乡水”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故乡水滋味地道,鲜香甜美。②故乡水承载了作者儿时的回忆。③故乡水寄寓着浓浓的乡情。④故乡水是几代人的命脉,默默地奉献着。(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11. 文章以《仍怜故乡水》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①“仍怜故乡水”出自李白《渡荆门送别》,作者引用诗词作标题,古朴典雅。②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作为线索贯串全文。(每点2分)

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