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赏析专项训练《诗经二首》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赏析专项训练《诗经二首》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中考古诗赏析专项训练《诗经二首》

一、选择题(共0分)

1.(2022·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阅读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诗的开头写河州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又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诗歌抒发了男子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钟鼓乐之”是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D.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逐步展示男子锲而不舍的追求,而且也增添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2.(2021·辽宁阜新·统考模拟预测)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上邪

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⑤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释:①上邪(yé):上天啊。①相知:结为知己。①命:古与“令”字通,使。绝衰:衰减、断绝。①陵(líng):山峰、山头。①雨(yù)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①合:合二为一。

A.《关雎》开篇第一章的四句诗,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

情。

B.《上邪》开篇三句指天发誓,直吐真言:“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足见情之炽烈。

C.两首诗都属于爱情诗,不过,《关雎》是男子对女子所表达的深切思慕之情,《上邪》则是女子对自己钟爱的男子的爱情誓言。

D.两首爱情诗,第一首缠绵悲鸣,期期艾艾,婉曲动人;第二首直率而气势雄放,激情逼人。

3.(2021·辽宁沈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

【甲】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邶风·击鼓 《诗经》

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②。 从孙子仲③,平陈与宋④。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⑤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①其镗(tāng):“镗镗”,形容鼓声。①南行:指出发到南方去打仗或服役。①孙子仲:出征的主将。①平陈与宋:调停陈、宋两国敌对关系,使之和好。①爱(yuán):于是。①于嗟:吁嗟,叹词。阔:指远别。①活,通“佸”,相会。①洵:遥远。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雎》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及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B.《邶风》全诗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后两章转写征人与家人别时信誓,不料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 C.两首诗结构严谨,四字句贯穿全篇,《关雎》全诗写实,节奏舒缓,感情含蓄;《邶风·击鼓》以往事与现实进行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在情感上形成波澜,手法独到。 D.《关雎》借雎鸠鸟的一声声和鸣起兴,引起男子的无限情思;《邶风》直接叙事,兼有抒情。

4.(2021·广东深圳·统考三模)下列对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这首诗以景物起兴,写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现出一种朦胧美。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采用重章叠句的方法暗示了地点的变化,写出了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二、诗歌鉴赏(共0分)

(2022·河南南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6.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简析起句“兴”的表达效果。

7.(2022·广西柳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战悠战,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比较以上两首民歌的相同点,说说它们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 (2)诗中的“窈窕淑女”和“在水一方”的“伊人”两位女主人公形象有何不同? (2022·湖南怀化·统考模拟预测)诗歌鉴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B.“秋凉至,相思起”,诗中运用“白露”这一意象将这幽幽相思寄于文字间,文止而情绵延。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D.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9.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2022·广西防城港·统考模拟预测)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0.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关雎》是《诗经》国风的首篇。全诗共五章,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热烈直率,韵律和谐婉转,富于民歌情味。孔子曾评论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C.“窈窕”“参差”“辗转”等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D.诗歌内容很单纯,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终于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11.请赏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中“流”字的妙处!

(2022·广西南宁·校联考二模)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是一首叙事诗,主人公隔水远望,追寻之路漫长,伊人若即若离。全诗情深景真,含蓄蕴藉。

B.全诗分三章,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C.“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写伊人行踪不定,痴情的主人公上下寻觅,以期欢聚。

D.诗歌展现了人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虽然美好的事物可望难即,但追寻的过程蕴含深刻的人生意义。

13.《诗经》流传千年,因其独特的音乐美、意境美传唱至今,请以《蒹葭》为例谈谈这两种美是如何体现的。

(2022·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首爱情诗,标题“关雎”取自该诗第一句,关雎即雎鸠鸟。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主人公迎娶佳人的喜悦之情。 C.诗歌开篇运用比兴的手法,营造出男女主人公相见时幽静的氛围。 D.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节奏感、音乐感,委婉悠长。 15.请结合诗句从人物描写角度,说说主人公的痴情是如何体现的?

(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17.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为历代文人所推崇,请赏析它的妙处。 19.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作用。 21.重章叠句是本诗的一个重要写作特色,请简析其作用。

(2022·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2.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3.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2021·广西桂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4.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1·广西百色·统考二模)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6.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山东泰安·东平县实验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8.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9.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2021·山东泰安·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0.对诗歌首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此句是为了把“君子”比作关雎,说他们都在寻找美妙的爱情。 B.写关雎是为了引起下文“君子”思念“淑女”内容的描写。 C.这是整首诗的“诗眼”,其他内容都是对这句诗的具体描述。 D.先写关雌的孤独寂寞,以利于与“君子”的“琴瑟友之”相对比。 31.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相恋时的喜悦之情。 C.表现了相会时的兴奋之情。

B.表现了相思的缠绵之情。 D.表现了求之不得后的痛不欲生。

(2021·河北唐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B.“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男子因思慕之深彻夜难眠的情景。 C.全诗没有直接描写淑女的容貌,而是借助君子的苦苦相思将她的美好、可人展现出来。

D.“琴瑟友之”实写君子同淑女恋爱后生活的和谐美满。 33.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

三、对比阅读(共0分)

(2022·上海宝山·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丙】

汉董永,千乘人①。父亡,无以葬。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遗君矣。”永曰:“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必尔②者,但令妇为我织缣③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节选自《搜神记》,有删改)

【注】①千乘:地名。①尔:这样,如此。①缣:细绢。 34.【甲】【乙】两篇作品依次选自《_____》《_____》。 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 ) (1)愿为子妻( ) (2)遂与之俱..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谓永曰:“以钱遗君矣。”

37.联系上下文,【丙】文画波浪线句中“……”处可以用【乙】诗中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来进行补充描写。

38.(1)对三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塑造了美丽、勇敢的女性形象。 B.【乙】诗塑造了美丽、勤劳的女性形象。 C.【丙】文塑造了勇敢、勤劳的女性形象。 D.三部作品都塑造了文静内敛的女性形象。

(2)三部作品都表达了美好的感情,但情感不尽相同:【甲】诗借“求之”“友之”“乐之”的表现,表达了君子____________;【乙】诗末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表达了主人公____________;【丙】文借织女“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的话语,赞美了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C.“求而得之”错误,应该是“想象中求而得之”;“直接表白”错误,这些都是对男子内心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男子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故选C。 2.D

【详解】D.“缠绵悲鸣”有误,第一首诗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其中有初见淑女的爱慕喜悦,有求而不得的痛苦相思,有梦中求而得之的狂喜,并无悲伤之情。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关雎》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小伙子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的爱慕之情;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据此分析,“《关雎》全诗写实”理解错误;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C.“暗示了地点的变化”错误。“白露为霜、白露为晞、白露未已”等,以起兴手法,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晒干,还没有被蒸发完……反复渲染一种萧条羡的气氛,增强诗歌的节奏

感、音乐感,为衬托人物的感情服务,主要交代时间而非地点的变化。应改为“采用重章叠句的方法,表现出时节的特点和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追求者的深情执着”;故选C。 5.她文静、美好,善良;擅长劳作、姿态优美。 6.“兴”的手法:以雎鸠鸟求偶和鸣、嬉闹戏逐起兴,描绘美好画面,引发了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兴”中有比:相依相恋的鸟,又用来比喻青年男女和谐恩爱;景物与情感契合,情景交融。 【解析】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窈窕淑女”可概括出:女子文静、美好、善良;

根据“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在不辞辛苦地采荇菜,由此可概括出:女子勤劳能干。

根据“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可知君子日夜追求她,却没有得到回应。文静、美好,善良;擅长劳作、姿态优美都是君子“寤寐思服”的原因。 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先是描绘了水上的相亲相爱的一对雎鸠鸟,写它们爱情的温馨、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则写男主人公因为看到相亲相爱的雎鸠鸟,心中燃起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情思,用一物引起对另一物的思考、联想,这是古代诗歌一种表现手法,是比兴手法。

“兴”的手法:描绘了水上的相亲相爱的一对雎鸠鸟,写它们爱情的温馨、美好,引发了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兴”中有比:用相依相恋的鸟来比喻青年男女和谐恩爱;景物与情感契合,情景交融。

这里运用比兴手法,能够自然地引出写作对象,并且渲染氛围,增强感染力。 7.(1)示例一:都是大多四言一句,易于传诵。 示例二:都运用了“兴” 手法,如“雎鸠”“蒹葭”。

(2)《关雎》中的女主人公善良、文静、勤劳,《蒹葭》中的女主人公神秘、清高。 【详解】(1)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关雎》和《蒹葭》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关雎》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蒹葭》运用起兴的手法,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

凉哀婉色彩。

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关雎》是四言诗,《蒹葭》是四言诗,间有五言。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这些都使得两首民歌得以广泛流传。 (2)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

《关雎》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写出了女主人公勤劳;“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善良美好的样子,据此可知女主人公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娴静的女子。

《蒹葭》中伊人“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女主人公一会出现在水中央,一会又出现在水中高地上,一会又出现在水中的陆地上,描绘出女主人公朦胧迷离,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形象。

8.C 9.①点明季节和时间,①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①表达抒情主人公人物追求艰辛和追求不得的怅惘心情。

【解析】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意思是所说的这个意中人,像在河水的那一方。这句是描写所思念的意中人无论在思想还是现实都离自己很远,总是可望而不可及,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故这里不是实写,而是表示“距离遥远、隔绝不通”的象征意义,此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说法有误; 故选C。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预示着时间在推移变化,点明季节和时间;其次,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层层递进,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已”,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现主人公望穿秋水,仍不见伊人踪影的焦急的心情,更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10.D 11.“流”字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的去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充满了动感和生机。这优美的劳动的身影,更增添了君子的爱恋与思慕。结构上引出下文。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

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

D.有误,“终于结成琴瑟之好”分析有误,诗歌最后两章是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本诗前三章极力表现的是一个艰难追寻的过程,在经历了一番苦苦的追求之后,痴情的男主人公选择了以幻想成亲,聊以慰藉。所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主人公的想象。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流”字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的去采摘荇菜,表现了少女优美的姿态和采摘荇菜的忙碌,更加吸引君子。同时一个“流”字使画面充满动感和生机,想要采集荇菜的人追逐着左右流之的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引出下文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与思念。

12.A 13.示例一:音乐美体现在《蒹葭》四字一句,两字一顿,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意境美体现在诗歌选取“蒹葭”“白露”“霜”等意象,写出芦花随风飘荡,摇曳不定,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渲染了一种凄清迷离的氛围,给人以朦胧的意境之美。

示例二:音乐美体现在诗中“蒹葭”是双声词,“苍苍”“萋萋”“采采”是叠词,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吟诵起来,朗朗上口。

意境美体现在诗歌以景起兴(情景交融),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出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情由景生,境带情韵。

【解析】12.A.“《蒹葭》是一首叙事诗”有误,《蒹葭》 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附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睢》相比,《兼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故选A。 13.考查诗歌赏析。

音乐美: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本诗四字一句,两字一顿,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等语句,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从词语运用上,本诗大量运用双声词和叠词,如“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等。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意境美:主要体现在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上。作者选取了“蒹葭”“白露”“霜”等意象,既点出了时序的流转,也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氛围。芦花随风飘荡,白露凝结成霜。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苦寻伊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14.B 15.诗中“悠哉悠哉”运用了心理描写,“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男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

【解析】14.B.“实写主人公迎娶佳人的喜悦之情”有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是虚写。 故选B。

15.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

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结合“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意思“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分析,“悠哉悠哉”运用了心理描写,“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男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琴瑟友之”的意思是弹琴鼓瑟表爱慕。“钟鼓乐之”的意思是钟声换来她笑颜。“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主人翁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是心理描写。表现了男主人公对心中女孩的痴情。

16.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①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①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 17.全诗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解题时,需明确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入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17.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诗歌每章的前两句都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的空虚、惆怅之

情;而后四句写了主人公对“伊人”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又有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抒情主人公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鲜明的表达出了抒情主人公一种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惆怅心情。

18.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 19.①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溯回”“溯游”)去寻找意中人。①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解析】18.本题考查重要诗句的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是以秋景起兴,引出下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心上人的追求。通过描写水边芦苇丛生、霜、露等景象,渲染了迷茫的气氛。“白露”“霜”点明季节是秋天,“蒹葭”“在水一方”点明地点是在水边,整句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给人以凄清萧瑟之感,从而烘托了诗中主人公追求心上人却不得的怅惘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1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全诗,抓住重点诗句分析。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的意境是,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于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溯洄”“溯游”写出了主人公为了见到意中人,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顺流而下执着地追求。由此也可以看出主人公感情专一,不怕艰难险阻,拥有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20.运用起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点明了时令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 21.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意思对即可)

【解析】20.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写水边芦苇丛

生、霜、露等景象,渲染了迷茫的气氛;接着写“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属于起兴的表现手法。这两句是以秋景起兴,引出下文对心上人的追求。“白露”“霜”点明季节是秋天,“蒹葭”“在水一方”点明地点是在水边,整句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给人以凄清萧瑟之感,从而烘托了诗中主人公追求心上人却不得的怅惘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2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写作手法。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共八句,每章开头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强化情感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结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的思想感情,情感层层加深,有艺术感染力。

22.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23.示例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二:“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解析】2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窈窕”意思是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指善良美好的女子,“窈窕淑女”表现了女子的文静、美好,善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劳作时姿态的优美;这些都是君子“寤寐思服”的原因。

23.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学过的诗文作答即可。如:“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亲山亲水有亲人”,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

24.这首诗写了青年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达了求之不得的忧思烦恼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 25.示例:(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河洲上鸣叫求偶的雎鸠鸟为“比”的对象,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殷切盼望。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水中左右飘摇的荇菜为“比”的对象,引出“君子”对“淑女”的动荡渴慕之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24.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根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窹寐求之”“窹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语句可知,《关雎》主要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可概括为“青年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现了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5.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关雎》主要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开头以起兴开篇,借眼前的景物起兴,由雎鸠鸟的和鸣(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同时将“河洲上鸣叫求偶的雎鸠鸟”比成“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运用了“比”的手法,表现对美好贤良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情景交融,统领全诗。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意思是;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将“水中左右飘摇的荇菜”比成“君子对淑女追求时的动荡、爱慕的心思”,引出对淑女的日思夜想,引出下文君子对淑女的渴慕与追求。

26.D 27.《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解析】2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

D.“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君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故选D。

27.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特色。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男子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女子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

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所谓“乐而不淫”指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与追求的过程,特别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诗句表现了美好、愉悦而不低俗;所谓“哀而不伤”,即写出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苦闷、焦虑如“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同时,又写出求之而得时的兴奋、热闹情景。《关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8.B 29.D

【分析】28.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错误。“白露为霜”句是写天才破晓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故选B。

29.D.主要是为了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故选D。 30.B 31.B

【分析】30.A.诗歌的首句用的是起兴的手法,雎鸠的形影不离使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先说雎鸠,也引 起自己的相思之情。选项中说把“君子”比作关雎不正确;

C.不正确。首句是一种“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并不是“诗眼”其他内容并不是对这句诗的具体描述;

D.不正确。开头写的是关关和鸣的雎鸠鸟,形影不离的在河中的小洲上,用了起兴的手法,为了引出下文“君子”对“淑女”的相思、爱慕之情,选项中“孤独寂寞”“对比”等表述不符合文意; 故选B。

3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可理解为: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子对爱慕的姑娘深深的思念,写出了相思的缠绵;故选B。

32.D 33.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以雎鸠和鸣于河洲之上(以雎鸠和鸣于河洲之上起兴),引出君子对意中人的思慕(切合诗意),渲染出和谐的氛围(含蓄婉约)。(第一点必须有,其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分析】32.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

D.“实写君子同淑女恋爱后生活的和谐美满”有误,“琴瑟友之”是作者的想象之词,并非实写; 故选D。

33.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由此可知,是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的。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从而引出君子对意中人的思慕,以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和谐又含蓄婉约的氛围。

34. 诗经 古诗十九首 35. 做 一起,在一起 36.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赠送给你。” 37.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38. C

对女子追求的执着 无法见到爱人的悲伤(对爱人的思念) 董永的孝顺

【解析】3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包括: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等。

《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叫《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是《诗经》中第一篇诗歌。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愿意做你的妻子。为,做。

(2)句意为: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俱,一起,在一起。

36.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谓,对……说。以,把。遗,给,赠予。

3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丙文“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的意思是“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由此可知,省略的是织女织布的句子。乙诗中“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写的是织女如何织布,因此可以用乙文中的“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来补充描写。 3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感情的理解。人物形象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

(1)A.【甲】诗是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如果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这当中女性是“美好”的化身,不具备“勇敢”特征。说法错误。

B.【乙】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突出女性在强权之下的悲惨命运,突出“凄苦”的形象。说法错误。

D.【丙】文织女勇敢地提出做董永妻子的想法,并不“内敛”,因此,三部作品都塑造了文静内敛的女性形象的说法错误。 故选C。

(2)【甲】诗《关雎》中描写了君子对淑女的一种深切思念、一往情深的爱情。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借“求之”“友之”“乐之”的表现,表达了君子对女子追求的执着。

【乙】诗末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虽然只是一水之隔,却无法诉说心中的情愫,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和无法见到爱人的悲伤。

【丙】文由“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可知,因为董永最孝顺,天帝让织女帮助他偿还债务,所以文中借织女“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的话语,赞美了董永的孝顺。 【点睛】参考译文

【丙】汉朝董永是千乘人。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打发他自由地走了。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董永说:“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