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来源:小奈知识网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8-06-14T09:45:37.3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作者: 常小风

[导读] 摘要:桥梁转体施工是一种从上世纪4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架桥工艺,目前很多跨铁路、跨公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都一直在使用桥梁转体施工工艺。

黎树坤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 671000

摘要:桥梁转体施工是一种从上世纪4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架桥工艺,目前很多跨铁路、跨公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都一直在使用桥梁转体施工工艺。桥梁转体施工就是将非设计轴线部位的桥梁结构浇筑成形之后,再经过转体到达指定位置的一种施工方法。本文从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入手,就其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以确保桥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质量 前言

桥梁转体施工可以将原本需要在障碍上空完成的作业转移到地面或者岸上,并且因其施工不影响交通、施工工序简单、适用范围广、方便预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平原城市跨线桥、峡谷及深水地区桥梁的施工中。同时,桥梁转体施工的安全性、可靠度以及整体性都比较好,在架设跨越急流和难以吊装的河道桥梁过程中,还能起到节约施工成本的作用。 1、桥梁转体施工工艺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就是现在桥墩或者桥台上预制一个转动轴心,然后以此为界来将桥梁结构划分成上部整体旋转部分和下部固定墩台部分,然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预制施工,想要的旋转角度可以结合地形需求来合理确定,该种施工工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公铁立交桥、风景名胜古地、以及跨越水深急流或者深谷等施工现场中的单孔或者多孔钢筋混凝土桥梁工程施工中。从整体上来看,桥梁转体施工的具体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基础部分和拱梁部分两个方面的施工。一方面,针对基础部分施工工艺而言,其主要包括:桩基工程施工→基坑围护结构施工→下承台施工→安装球铰→上承台施工→拱座施工。另一方面,针对拱梁施工工艺而言,其主要包括:处理路桥工程地基→支架搭设施工→预压施工→分节段支架现浇拱肋→拱上立柱浇筑施工→拱上支架搭设施工→拱上简支梁浇筑施工→临时系杆以及其他预应力索张拉施工→拱肋和拱上支架拆除施工→连续梁湿接缝施工→准备转体→进行转体施工→封铰施工→浇筑和合拢支架边跨→合龙中垮→永久系杆张拉施工→临时系杆拆除施工→桥面附属施工。 2、桥梁转体施工中的重要技术 2.1竖转法。

竖转法主要适用于肋拱桥工程施工,且拱肋主要在低位部位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和拼装施工,之后需要将其提升至预定设计位置处进行合拢施工。从整体上来看,竖转体系主要包括拉索、索塔和牵引系统等所构成。在竖转拉索索力处于脱架状态下会达到最大值,这主要是由因为此刻拉索水平角达到最小值,竖向分力也达到最小值,同时此时需要拱肋从多跨支撑过渡到扣点处索支撑和铰支撑,待正式进行脱架的时候需要将自身变形和受力情况进行有效转化,但是为了确保脱架施工顺利开展,可以将助升千斤顶安装在提升索点位置处;在设计竖转施工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竖转体系进行合理安排。如果支架和索塔的位置比较高,那么所形成的水平交角也相对较大,相应的脱架提升力偏小,但是支架和索塔拼装受力比较大,用料量也比较多,反之亦然。

在竖转施工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风力等拱肋和索塔等部位的受力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为了有效地确保竖转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避免转动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必须要注意管控索塔和毛骨系统、索鞍和牵动动力、竖转铰构造和安装精度等关键施工工艺,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当前我国拱桥建设过程中大都采用无铰拱形式,竖转铰则主要用做施工过程中的辅助施工部分,施工后即可撤出。因此,在选择竖转铰结构类型和确定精度时候,需要在综合考虑各种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施工成本。综合实践要求可知,大跨径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滚轴式,否则需要采用插销式;如果跨径偏小,则需要借助卷扬机来进行牵引,否则需要采用千斤顶液压同步系统。 2.2平转法。

在平转法下的桥梁转体体系主要包括平衡系统、转动牵引系统和转动支撑系统三个关键系统所构成。其中的转动支撑系统是该施工技术应用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上转盘和下转盘。下转盘与基础具有紧密联系,上转盘主要负责对上部转动机构进行支撑,上转盘可以相对于下转盘进行转动,但是其必须要全面考虑平衡、承重以及转体等众多方面的功能。依据转动支撑平衡条件,可以将转动支撑划分成三种类型,即:撑脚支撑、磨心支撑、撑脚与磨心共同支撑,其中的磨心支撑系统类型主要是由中心承压面来对上部转动重量进行承受,一般需要将定位转轴安置在磨心位置处,同时需要在支撑转盘周边合理设置支撑脚或者支重轮,且二者不可接触滑倒面,以便可以在出现倾覆问题的时候起到支撑作用,确保转动的安全。在已经转体施工完毕的桥梁工程中,需要将相应的间隙控制在2~20mm,数值越小对相应滑倒面高差的要求也就越高。

磨心支撑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类型,且我国主要以前者为主,实际施工中需要打磨光滑转盘弧形接触面部位处的混凝土,之后在用黄油四氟粉或者二氧化酮等润滑剂来涂抹到二者交界面上来减小摩擦系数。撑脚支撑形式下转盘为一环道,上转盘包括4个及以上数量的撑脚,有助于确保平转过程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抗倾稳定性,但是随着转动支撑范围的增加,相应的阻力力矩也有所增加,此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柱脚或者滚轮等撑脚形式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另外,在水平转体施工过程中,能否转动以及平衡问题等均是关键问题,此时为了确保顺利开展,需要着重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动力牵拉设备,确保转轴位置设置精确性。 2.3分析转体受力。

在对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基于结构平衡性,避免出现倾覆或者破坏等问题来确保受力始终控制在容许值内。考虑到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必须要在实际的转体施工中综合考虑施工荷载的合理性,同时需要综合考虑转体结构变形控制、体系转换和合龙构造等施工问题,从而全面确保转体施工顺利开展。

为了控制平转法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平衡,在进行T构桥、斜拉桥和带有悬臂的中承式拱桥等上部恒载沿墩轴线方向对称的桥梁转动施工时,施工人员会将桥墩的轴心作为转动中心,并且将转盘设置于桥墩底部,以降低转动重心;而对于单跨桥和斜腿刚构桥的平转法施工来说,主要分为无平衡重转体和有平衡重转体两种方式。无平衡重转体时,只需要转动上部结构,并利用背索来保持平衡;有平衡重转体时,上部结构和桥台一起转动,因上部结构和桥台的重量和悬臂长度大不相同,所以一般将转轴的中心设置在远离上部结构的位置,以达到转动过程中的平衡状态。若此种方法仍不能使桥梁在转体过程中保持平衡,则需要在桥台后增加平衡重。

3、结语

总之,通过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引入转体施工工艺和技术,有助于增强桥梁施工便捷性,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为了确保其应用的质量,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要求来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影响因素,从而全面确保桥梁转体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云勇,高庚元.跨铁路城市互通立交桥梁转体快速施工方法介绍[J].公路交通技术,2017,33(05):77-81.

[2]刘辉.进一步探讨铁路连续梁桥转体施工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8):139-140. [3]王昌裕.小半径连续刚构桥梁高重心低位转体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7(14):124-125.

[4]邓仁彬,唐惟军.我国公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7):139+141. [5]王士学.支架现浇T形刚构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J].交通世界,2017(16):128-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