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上)教学设计姓名:xxx 单位:xxx学校 联系方式:xxxxx
课程标题:词类(上)教学设计 设计人:xxx 单位:xxx学校 联系方式:xxxxx {一}概述
本节所讲的主要内容为词类及其划分依据以及实词的类型,这是我国语
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内容属于大学阶段现代汉语这一学科,是汉语言专业学习中的一节重要内容。所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黄伯荣、李炜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是21世纪汉语言专业规划教材。 教学对象:大学二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利用课件、教材内容,使学生了解词类及其划分依据的概念。
2. 利用课件、教材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实词的类型及基本运用规律。 3.通过课堂互动环节,使学生学会用理论分析具体词类的划分问题。
4. 通过实际运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合理使用词语。 {三}教学重点: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四}教学难点:
实词的分类以及各类实词的意义和种类。语法的理论讲解。
{五}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础水平和能力基础
该班级的学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文水平较好,语感较强,基础较为扎实,但对语法的理论概念模糊。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①区别词与形容词混淆
②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的混淆 ③不能准确的运用语法理论划分词 3: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最感兴趣的方法是通过看视频、听关于使用词语不当的幽默笑话、学生课堂互相交流,来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学习方式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基本内容,课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本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详细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合作等策略。
2.教学时侧重生活中表达内容中的语法现象,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词类划分问题的能力。
3.为达到课堂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激活学生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过程安排 1.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第二节——词类(上)内容 ○
2熟读教材,查阅资料,精心备课,设计教案,熟悉教学流程。 ○
3制作课件,熟悉课件,熟悉多媒体设备。 ○
2.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由此导入本节主题。(3分钟)
上节课我们讲了语法的概说,我们知道了语法包括语法单位、词类和句法成分。我们了解到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4类,那么具体有哪些类型我们又该怎么样去划分词呢(学生作答,教师总结)
3.展示课件,分析具体实例,指出要点、难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分析方法。(2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系统的了解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梳理知识要点。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词类中实词种类的划分依据。 4.设置互动环节,进行随堂测验。(5分钟)
找出2~3名同学分别来朗读课件上的词语,并对词语进行分类。(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分析解说,作出点评,使学生掌握划分词类的理论依据。) 5.总结教学内容。(5分钟)
把本节课所讲的每个知识点系统的回忆巩固,使学生明确知识框架,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
6.课堂指导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鼓励探究。(8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部分书本课后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便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7.师生总结学习方法(4分钟)
8.课外延伸,设置课后作业。(课后老师通过网络发在班级QQ群中,学生下载后在笔记本上完成作业)
① 简述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②详述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③比较下列各组词中每个词的词性
许诺——诺言 勇气——勇敢 充分——充满 青年——年轻 愿望——希望 坚决——决心——决定 开心——关心——衷心 平常——日常——经常 西式——西方——西化 ④标明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词性并说明理由 天气渐渐冷起来了。 他还在教室里看书。 最好听的是这首歌。 这是一本袖珍词典。 他刚才来过。 你今年多大 哦,原来如此。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及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 2. 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知识 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学生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效果(总100分) 理解词类及其划分依据的概念 初步掌握实词的划分方法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提前预习,上课认真做笔记 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九}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与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扩展到其他领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