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及风险评估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及风险评估分析

摘要:高支模施工是指在工程中,利用一个模板结构,搭设一个高度大于5.0m的支架结构,并将此结构作为施工中的荷载体系。常规情况下,房建工程对于支护模架的承载力与可实现的架设宽度要求较高,一旦高支模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便会加大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了提高支模结构的承载力,本文结合房建工程的施工需求,对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高支模;风险评估 引言

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形成类似酒店大堂、门厅等宽度和高度都较大的建筑空间。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需要模板及支架承受施工机械、施工人员以及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等施工荷载,经常会遇到由于高大模板体(高支模)体系强度不足和变形过大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据统计,在工程施工作业期间,因材料问题、施工使用等原因引起的高支模失稳、倒塌,造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导致在建工程施工工期延误,施工企业也难以承受因重大安全事故而引起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周期缩短,工程进度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尤其是施工过程中高支模的安全性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1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

第一,施工难度大。高支模施工需要在一定高度模板和支撑体系上完成作业,施工技术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高支模施工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也会遇到一定阻碍,对施工技术人员本身的能力有一定的考验。若相关管理人员没能做好安全控制工作,容易造成严重的事故,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水平方向混凝土模板要保持在8m以上的支撑高度,横向跨度要超过18m,在垂直方向搭建独立的支撑高度需要超过6m,施工项目设计人员经过对模板的科学测算与设计,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装工作,保证此项施工技术能够得以广泛应用,对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第二,危险性高。高支模施工技术需要在一定高度的建筑上完成操作,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危险。此项施工技术属于高空作业内容,要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细致审核,在达到规定标准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第三,拆除难度大。土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高支模,在此之后,为了能够保障高支模的循环使用,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完成拆除,在技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高支模模板拆除难度也会被加大。

2风险评估

在高支模搭设和使用过程中,人为疏忽、超荷载使用和基土沉降等原因造成的架体整体变形不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质量,严重时可能会造成高支模架体局部或整体坍塌事故。风险源辨识对高支模安全风险评估有较大的影响,其识别的准确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支模架体坍塌事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支模施工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以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两方面的因素。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风险源之间对高支模架体的安全性的影响是相互交叉的,难以定量化去描述。基于此,只有对高支模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各风险源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才能找到相对较优的应对方式和策略。目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用的LEC法进行风险评估。高支模工程事故调查表明,高支模设计不合理、局部荷载超荷、新浇筑混凝土强度不足、违规拆模和拆模工序管理失控等原因共同作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危及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使用Genie软件进行动态风险评估,需要借助相关行业专家知识进行贝叶斯网络构造。然而,当采取专家知识进行网络构造时,需要积累大量的样本数据。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样本数据可从历年高支模倒塌事故调查报告、相关的研究资料以及行业专家经验中去获取。样本数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各风险因素对高支模风险评估的可靠性。

3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 3.1设置高支模立杆与加固

为了确保高支模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有序实施,在施工前,应当先进行高支模立杆的设置与加固。本文研究的工程梁板高度为35.50m,属于高层建筑,在此种房建工程中,应更加关注立杆结构的稳定性,否则将对支模结构的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根据待控制立杆的步距,在支杆中部位置或支架较高的位置,设置立杆。考虑到立杆在支护过程中其轴力随着高度分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满足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需求,按照“上小下大”的变化步距方式设置立杆。在房建工程持续施工过程中,架设的脚手架支撑高度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在此过程中架设的立杆结构稳定,应安排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巡检员,对立杆结构的垂直度进行测量。做好抽检过程相关数据的记录,确保立杆的垂直高度的允许偏差为±15.0mm,一旦在抽查过程中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需要立刻将现场质量审查结果上交给项目经理。在完成上述相关作业后,进行支撑脚手架结构的架设,在确保技术交底工作完成后,进行搭设过程中尺寸的控制。

3.2模板拆除

拆除墙体模板(1)拆卸墙体定型模板与支架时,其与装置模板的步骤相反,先卸掉支架后卸掉模板。拆除墙体的模板需要先将模板和支架连接的螺栓卸下,随后放松地脚螺栓,使模板和支架和墙体分开。(2)卸下模板后需要立即清除杂物,随后采取脱模剂来保障模板拆卸的可靠性。且扣件被卸下之后需要集中统一管理。拆除板和梁模板(1)板模板的拆卸,需要先将水平杆进行拆卸,随后拆卸立杆,每一根主龙骨需要留下1-2根立杆,操作人员需要站在已经拆掉空间内去拆除立杆,随后利用钩子钩下模板,当这段模板完全脱模之后与其他部位一同运出。(2)在板拆除期间在上一层施工期间下一层板脚手架决不允许拆除。

3.3施工注意事项

在施工中应用高支模法进行建设时,应注意对基础结构的受力进行有效管理。基础结构是房建土建工程的重要部位,如果出现不正常的问题,将会对模板支撑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加大施工危险性,容易削弱居住质量与安全防护效果。在高支模技术部署阶段,基础部位承载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稳定,并与高支模能否满足房建土建要求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在某些基础工程必须进行充填的情况下,需要针对充填土进行深度的研究,以使其满足高支模的要求。为确

保实际施工效果符合标准,项目组要进行回填实验,检查干密度,确保其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部充填。当基础土层完全充填和平整完毕时,可以在高支模底面上设置木质衬垫,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模板支撑施工操作。采用这些方法,既保证了基础承载力又满足了高支模技术施工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使后续房建和土建项目能够得到科学建设,提高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建施工作业中高支模施工工艺的详细分析,需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法,做好模板安装、拆除与混凝土浇筑等各个工序的施工,确保高支模技术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防止施工期间出现较大规模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刘浩研.高支模坍塌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蔡华钦.张马泵站降低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措施[J].中外建筑,2019(05):233-235.

[3]孟宝强.高大支模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J].四川水泥,2019(02):315. [4]李聪容.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综述[J].四川建材,2018,44(08):81-82.

[5]倪瑞.浅谈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119+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