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本单元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措施:一是把连加、连减的情景图制作成可以活动的卡片,动态演示小鸡来吃米和离去的先后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学上课听得非常认真,做题又快又对,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看着屏幕口算: 4+2= 6+3= 3+2= 5+1= 7-2= 5-1= 9-2= 7-2=
1.指名回答得数 2.全班订正。
3.让学生观察这上下两组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关系?
4.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订正。 老师把4+2=6 6+3=9 合并。学生观察回答。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
1、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你得到什么信息?怎样计算?学生回答。5+2
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①5+2+1=8
师:为什么这里要把他们加起来呢?用加法呢?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回答。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
4)交流算法。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讨论,再汇报) 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2.探究连减。 ( 1)情境演示。
师:过了一会儿,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 (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 (
2)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 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连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3)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师:学了一节课,有些同学已经有点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领了,那就请同学们看黑板做一组练习题。(课件展示)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师:刚才小朋友做了好多题 现在打开课本做66页的习题 。完成 。 反馈 。 (1)看图列算式,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填空,完成,反馈。
(2) 口算连加连减66页3题。 那下面这些题,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四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
生回顾回答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作业66页剩余习题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