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周小丁 罗骏 刘力玮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2期

摘要:在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引入价值链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活动及其各种活动的集合,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协同创新价值流动、价值转移、价值增值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协同创新的五种模式,认为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选择相应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

关键词:价值链;高校协同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2011年4月24日总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012年3月15日教育部与财政部推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本文从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综述、价值链与高校协同创新、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分析、总结四个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协同创新模式进行研究。 一、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自总提出协同创新以后,学术界对高校协同创新的研究升温,分别从战略、治理理论、社会资本、创新平台、高校协同创新机理与机制、组织结构、组织模式、组织变革、高校协同创新方式等不同视角对高校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

薛传会(2012)认为高校协同创新的战略是观念更新、机制创新、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及与之配套。王建军(2013)认为高校协同创新治理要有所为,强化支持,完善区域协同机制,创建柔性组织形式,打造利益共享机制,开拓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张廷(2013)认为社会资本是地方高校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社会资本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社会资本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需要建立有效联结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及其实施路径。邵云飞,杨晓波,邓龙江等(2012)认为应从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内涵、功能及构建的原则等方面,探讨创新平台的运行及机制保障、基本组织结构及制度体系建设。李祖超, 梁春晓(2012)提出基于高校为创新主体,高校协同创新是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结合的高校协同创新机制。林涛(2013)基于协同学基本理论,提出高校协同创新机理:高校协同创新系统是不同创新子系统和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为序参量的有序集合。王志远,林(2012)、何海燕(2012)、王哲(2013)、徐兆铭,王哲,乔云霞(2013)等对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结构、组织模式、组织变革进行了研究。认为构建基于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是高校协同创新组织及组织变革的方向。丁明磊,蔡莹,封学军(2012)、杨睿(2012)认为产学研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会有效推动高校协同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观学者对高校协同创新的研究都是基于某一个方面,没有从整个高校协同创新推进的战略高度,找到各个高校协同创新的落地点,发挥不同高校在高校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本文基于价值链分析,讨论不同高校如何选择高校协同创新模式。 二、价值链与高校协同创新

迈克尔·波特(1985)提出价值链的概念,“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他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这些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把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的应用到高校协同创新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1.确定高校协同创新的活动及其各种活动的集合

由于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特殊性,本文暂不纳入活动的分析范围,本文只对2011计划高校协同创新面向科技前沿、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三种形式高校协同创新的活动分析。面向科技前沿高校协同创新活动其核心活动是基础研究活动、面向行业产业高校协同创新活动其核心活动是应用研究活动、面向区域发展高校协同创新活动是技术及产品成果转移活动,面向科技前沿、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的高校协同创新活动不是孤立存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最终的目标都是要进入市场。因此高校协同创新的活动集合为基础研究活动、应用研究活动、技术及产品开发活动、技术及产品成果转移活动、生产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活动。用列举法表示高校协同创新各种活动集合:

高校协同创新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成果转移、产品成果转移、生产、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其中的基础研究活动、应用研究活动、技术及产品开发活动、技术及产品成果转移活动、生产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活动等每一项活动还可根据需要细分为不同的子活动,子活动的集合也可采用列举法表示。 2.确定高校协同创新活动价值链

把高校协同创新价值链按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按各种活动的过程关系,构成基础研究活动→应用研究活动→技术及产品开发活动→技术及产品成果转移活动→生产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活动的链式结构,如图1高校协同创新价值链所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成果转移、产品成果转移、生产、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各种活动也可按各种活动的过程关系,构成各种活动的子价值链。 3.分析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价值流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础研究活动是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新生长点的探索性研究,其价值流动具有辐射性和广泛应用性。应用研究活动是解决某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其价值流动会使某领域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技术及产品开发活动是在已有的知识、技术或产品基础上,进行新的或者改进的研究,其价值流动会使技术及产品增加新的价值。技术及产品成果转移活动是把技术及产品开发活动过程增加的新价值社会化,其价值流动会使技术及产品的新价值产生倍增。生产活动使技术及产品实用化,其价值流动使技术及产品开发的新价值凝聚在产品中。市场营销活动通过交换使产品拥有属性发生变更,其价值流动使产品增加价值得以实现。售后服务活动在不改变产品拥有属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和服务,恢复产品的本质属性,其价值流动使产品的价值得以保持。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价值流动特点见表1高校协同创新活动价值流动特点表。 4.分析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价值转移

基础研究活动由于是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新生长点的探索性研究,其价值转移具有多样性和不可估量性,可以是点到点、点到线、点到面的价值转移。应用研究活动由于是解决某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其价值转移具有延伸性和可持续性,可以是点到点、点到线的价值转移。技术及产品开发活动由于是在已有的知识、技术或产品基础上,进行新的或者改进的研究,其价值转移具有具体指向性,多为点到点的价值转移。技术及产品成果转移活动由于是把技术及产品开发活动过程增加的新价值社会化,其价值转移也具有具体指向性,多为点到点的价值转移。生产活动由于使技术及产品实用化,其价值转移具有固定性,为点到点的价值转移。市场营销活动由于通过交换,实现产品拥有属性的变革,其价值转移具有广泛性,可以是点到点、点到线、点到面的价值转移。售后服务活动由于在不改变产品拥有属性的前提下,通过点到点技术和服务,恢复产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转移。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价值转移特点见表2高校协同创新活动价值转移特点表。 5.分析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价值增值

根据高校协同创新活动价值流动、价值转移的分析,可以对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价值增值进行定性,基础研究活动价值增值最高、应用研究活动价值增值很高、技术及产品开发活动价值增值高、技术及产品成果转移活动价值增值高、生产活动价值增值较高、市场营销活动价值增值高、售后服务活动价值增值为零。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价值增值特点见表3高校协同创新活动价值增值特点表。

三、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分析

根据高校协同创新的活动及其各种活动的集合和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协同创价值流动、价值转移、价值增值分析,再结合在价值链不同活动过程及其不同主体如高校与企业、用户、科研院所、,本文从单一和一体化二个方面分析高校协同创新模式。 1.单一高校协同创新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图1的高校协同创新价值链看,价值链上的每一个活动都有可能成为单一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结合价值增值特点,本文主要考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及产品开发及转移、市场营销五大活动。

对于价值链上的基础研究活动,考虑其价值转移特点,其模式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形成的政企学研高校协同创新。

对于价值链上的基础研究活动,考虑其价值转移特点,其模式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形成的政企学研高校协同创新。

对于价值链上的技术及产品开发及转移研究活动,考虑其价值转移特点,其模式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形成的企学研高校协同创新。

对于价值链上的市场营销活动,考虑其价值转移特点,其模式为高校、企业、所形成的企学高校协同创新。

归纳单一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共有政企学研、企学研、企学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三种。 2.一体化高校协同创新模式

单一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对价值链上的高校独特资源和能力要求很高,在实际的高校协同创新中,许多高校并不具备作为协同创新主体所具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要求,因此只能在协同创新中处于联盟或者合作对象。这时就需要有新的协同创新模式,本文称为一体化模式。一体化就是把价值链上的多种活动合为一体进行协同。

从价值链上的重要性可以分为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就是把技术及产品开发、转移、生产和市场营销活动合为一体进行协同,形成高校、企业、科研院、用户为一体的企学研用一体化高校协同创新。后向一体化就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及产品开发、转移活动合为一体进行协同,形成、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形成的政企学研一体化高校协同创新。

对于特定的项目,如关系的北斗项目,就可以把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合为一体进行协同,形成、高校、企业、科研院、用户所形成的政企学研用一体化高校协同创新。 四、总结

全国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评估结果,选择单一、一体化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如果高校具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重点学科、人才优势、研究平台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就可以直接选择单一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如果高校经过资源和能力评估,不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就可以选择与其它高校、企业、科研院实行一体化高校协同创新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6-46. 作者简介:周小丁,女,四川大学科研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罗 骏,男,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刘力玮,女,四川大学科研院,研究实习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