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及应对政策芦廷峰【摘 要】随着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学生思政问题日益突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思想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正确疏导。【关键词】互联网 思政教育 创业一、调查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中狂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提升至85.8%。我们也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手机大军中的主力队员,在互联网时代一下,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点价值选择上都呈现出多元化,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二、相关问题及应对政策(一)言论是否真正“自由”
在思想方面是失衡的,在互联网时代下他们无法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言论自由权。部分大学生出现在网络上,肆意发表源言论。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急需学校取及时纠正指导的。他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极其令人堪忧的,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并且对学校的名誉影响也是极大的。这时学校应扮演的角色就尤为重要,它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正确使用自己的言论自由权?更要求学校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面对自由与管制的问题,这些虚拟的网络平台所提供的内容过滤机制,对于企业利益、社交责任这类问题之间权衡迷思,对于言论自由更多地需要学生自身去衡量。(二)网络的虚拟迷惑性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获得了一种稳定的与外界交流的途径,这样一个虚幻的环境让人感觉安全、静谧并且极具私密性。虽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是积极健康稳定向上的,但是在很多不明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政治责任一样较为迷茫。而高校思想政治教管理人员,就不能将工作简单化、片面化处理,正常的思想政教课是必须的,其次还应加强一定程度上的人文关怀。管理人员在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时,不要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再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管理者应该考虑的。过于形式化古板的灌输长篇大论的思想,期待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管理者创新思想政教活动的模式。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大学生在网上无所顾忌的进行心态上的交流,这有助于教育者能够准确地摸准学生的思想态度。三、互联网的可利用性(一)创业背景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跨越了各个领域,深深地改变和影响着我们,去适应这场随之而来的技术革命。马云说过:“天变了世界在变,天已经变了。”思考跨界和融合的同时要去思考互联网时代产业与网络结合所创造的新价值。与时俱进以更新传统模式的血脉。(二)创业模式.
大学生或多或少会萌生创业的想法,在政府支持的大环境中,创业之路并不会太过崎岖。在共青团中央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可获得各种孵化器,各种基金会、各种创业成长辅助机构都可以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为创业配置提供最佳成长资源。促进搭建新型消费平台,以重构商业模式。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在选择能清醒地以理性去选择行业,合理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选择,创业意识坚定。目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手机app开发、互联网配套服务等行业领域很受技术型人才青睐。(三)创业链条提升商
过去人们以“商品销售”为核心的创业理念,缩短创业链条,于创业者而言,需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发展与创新。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是互联网全信息化商务时代。互联网经济时代,产品的用户体验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做到专注产品体验享受的同时也要提升服务质量,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谈得上用户体验程度,在收获粉丝效应的同时,成为一种优秀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来源较多的通过微信朋友圈的获取,这种全民碎片式的阅读模式,越来越方便全民消费。大学生如果充分利用新型碎片式精悍型消费模式,达到经济消费低的良性循环。那么将真正意义上达到“去产品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实现互联时代云概念。参考文献:
[1]刘献君.迎难而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J].中国高等教育,2001(Z1).
[2]赵世强,康庆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把握”网上”主动权[N].人民日报,2003-11-08.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20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