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磊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承德县分局,河北 承德 067400)
本文通过对承德县2013年以来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从而找出大气污染摘 要:
防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
环境空气质量关键词:
1 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100名中,其余20个乡镇均位于100名以后,1月份考核后10名的乡镇中,我县就有4个,分别是上谷镇、石灰窑镇、六沟镇、鞍匠镇,特别是上谷镇已连续四个月位于全市后三名,高寺台镇连续2个月位于全市后三名,上谷镇已经受到市大气办的约谈。通过数据分析,工业、扬尘、燃煤污染已成为我县农村大气污染的诱因。
(3)执法监管能力需不断提高。虽然近年来我县注重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但受人员学历、能力素质限制,执法水平与县环保工作实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环保任务不断加重,对环保监管专业化、区域化、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对所有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交通移动源等进行检测,又要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实施监管,我县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与实际管理需求还存在差距,无人机等相关现代化的执法设备尚未配备。特别是乡镇政府,目前,虽然已经成立了环保所,但是相关专业人员、人员待遇及相关执法设备尚未配备,给环境执法工作造成被动的局面。
(4)投入仍需加强。虽然自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来,我县在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距离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县财政压力较大,由于可用财力少,由县财政支付大量环境污染治理资金难度比较大,环境保护财政投入不足。如何利用市场化机制,通过建立环保融资平台,设立环保基金,破解资金瓶颈,解决环保资金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快探索环保融资机制的建立与实施。3 对策与建议
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
2013年以来,通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确保
环境安全底线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着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逐年改善的目标,2014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96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72μg/m3,2015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2天,较2014年增加26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59μg/m3,较2014年下降了13μg/m3,优于市下达的控制指标63μg/m3;2016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9天,较2015年增加27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52μg/m3,较2015年下降了7μg/m3,优于市下达的控制指标57μg/m3。2017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6天,较2014年增加50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52μg/m3,较2014年下降了20μg/m3,较省、市下达的20%的目标任务高出7个百分点。国家确定的“大气十条”、省“大气五十条”、市“大气四十条”、县“大气三十条”目标全部实现。
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了初战告捷,县城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5.17,较2017年下降9.3%,改善率全市第五;达标天数255天,较2017年增加9天,达标率70%;PM2.5平均浓度由2017年底的5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4微克/立方米,下降15.4%,改善率全市第三,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我县51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任务。2 仍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具合理性,致使城乡区域
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现状下,我县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呈现出不具合理性的问题。以山区为主的地貌结构、以铁矿、石灰石矿、花岗岩矿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主的工业结构,以煤炭、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结构,加之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较快,导致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等相互叠加,区域复合型大气环境污染依然突出。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城乡区域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农村地区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的问题凸显。通过1-4月份全市乡镇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排名情况看,我县23个乡镇中仅磴上镇、三沟镇、下板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位于全市前
重,是民生之本、转型之需、发展之要。要看到成绩,坚定信心,找出问题,坚决化解。
(1)强化经济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省资金支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把资金向打赢蓝天保卫战倾斜。强化专项资金统筹,坚持投入同攻坚任务相匹配,优先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重大攻坚任务实施,保障大气污染防治监测监控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投融资平台管理,支持依法合规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大气治理等一些乡镇环境基础设施的项目。
作者简介:刘海磊(1984- ),男,本科,工程师,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承德县分局,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2019.09
105资源环境 ZIYUAN HUANJING西安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分析及减量处理对策研究
李文明,张笑
(西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1)
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科学分析,探讨了渗滤液的来源,并对渗滤液的摘 要:
产量做了预估,分析了影响渗滤液产量的因素,最后对渗滤液的减量处理提出了对策。
填埋场;渗滤液;减量对策关键词:
目前,卫生填埋仍然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最常用的处理技术,而在卫生填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既影响填埋场的安全运行,也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是填埋场环境因素的重要控制对象。
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全市城区日产生活垃圾一万吨左右,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方式进行处理,垃圾渗滤液在夏季高峰期日产量达到4000-5000吨,对渗滤液后端设施处理能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该问题,针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处理、减量措施刻不容缓。1 渗沥液来源概述
渗沥液的产生主要是由垃圾在堆放或填埋过程中由于压
等,这些垃圾本身含有或包裹的水分。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之一。1.2 自然降水
直接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它也是渗滤液产生的重要来
源之一,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持续时间等与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具有极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3 垃圾降解反应生成的水
生活垃圾中大量的有机组分,在经过卫生填埋后,在填
埋场内部经厌氧、好氧分解产生的水分。这一部分水分是影响垃圾渗滤液各种理化性质的主要部分。
除了以上三种来源外,渗滤液可能的来源还包括:垃圾车清洗水、除臭风炮喷洒水、除尘水车、填埋场处理机构生活用水、以及沼气发电厂产生的水及水汽等,这些来源水量虽少,如果处理得当,也能缓解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压力。2 渗沥液产量预计
经过分析西安市生活垃圾填埋量、渗沥液产生量与填埋
实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垃圾中原含有的水,自然降水,垃圾降解反应生成的水等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经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实地调研,其渗沥液可能的来源有:1.1 垃圾自身含水
西安市生活垃圾中的主要组分包括塑料、纸、厨房垃圾
作者简介:李文明(1986- ),男,山东淄博人,工程师,硕士,西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西安市环境卫生垃圾运营及监管研究。
(2)加大执法检查和司法惩治力度。坚持铁腕治污,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问题的执法检查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等手段,强化排污者责任,依法严惩重罚环境违法企业,有效提升企业自觉治污、自觉减排、自觉守法意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配齐人员、装备等硬件,提高执法队伍装备水平,整合环境执法监管平台,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升环境执法能力水平。
(3)构建全民共治格局,加强新闻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报道国家、省、市、县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部署、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效。充分运用好电台、电视台、周迅、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通过曝光突出问题,宣传攻坚举措,县电视台与相关部门配合要采取“伴随式采访”和问题式报道,做到每星期或每月一次,做好典型宣传和舆论监督。强化舆论引导,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与健康防护知识。加强法制宣传,深入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切实加强全民、全社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法治意识,增强依法治污的自觉性、自律性。
(4)加强社会参与。搭建承德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
台,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创新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环保志愿者作用。推行工业企业环境宣传教育规范化建设,县财政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工业企业“环保领跑者”“最美蓝天卫士”推选展示活动,引导绿色生产。4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空气质量是当地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体
现依据,环境保护工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乡镇环保所实现全覆盖,设置了覆盖城乡和企业监测网络。完成了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建立了大气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对各级网格和重点污染源的集中在线监测和全程监控。参考文献:
[1] 张明涛,周伟.加强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思考[J].学
术论坛,2015,38(7):117-121.
[2] 佚名.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意义[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8):95-95.
[3] 段光明.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和挑战[J].中华环境,
2017(z1):77.
106 2019.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