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xpimen惑ta el Hs研ear究ch-_ ■■■■● er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 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中国十七冶集团物流与装配成套公司 俸佣妹 栾福云 摘 要: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主要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现浇楼板;裂缝;设计;材料;施工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楼板已由预应力空心 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但混凝土3d后干缩进入高峰期,因此不 板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 能抵抗早期的混凝土伸缩裂缝。 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1.2.2商品混凝土厂为了方便机械泵送施工,加大用水量,使 裂缝现象,影响工程质量。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产生终凝收缩裂缝。 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当楼板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 1.2.3在拌制混凝土时,为了控制最大用水量,加入了超量的 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等。 减水剂或劣质的减水剂,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1.2.4粗骨料的用量大,针片状石子含量高,造成混凝土孔隙 1产生裂缝的原因 多;同时,细骨料砂子的粒径及含泥量超标,夏季砂石料温度 1.1设计原因 偏高,使出罐的混凝土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使现浇板产生 1.1.1设计时结构安全储备偏小,没有做挠度和裂缝验算。板 裂缝。 的配筋不合理,特别是楼板的跨度越来越大,设计中没有考 1.2.5商品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由于水泥库存问题,不能保证 虑刚度因素,仅按照构造配筋,不能满足构件的实际需要。 水泥的供应,有可能造成不同品牌的水泥混用,从而使混凝 1.I.2房屋四周拐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拐角处)及 土产生裂缝。 在离开拐角1m左右处负筋不设双向配筋,产生45。斜向裂缝。 1.3施工原因 1.1.3房屋纵向长度超出规范而不设伸缩缝,造成在薄弱部位 1_3.1施工过程中,楼板实际厚度达不到设计厚度,使楼板刚 产生垂直于纵向长度的板面通长裂缝,特别是住宅设计结构 度减弱,导致楼板过大变形而产生裂缝。 体系变化显著,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主拉应力破坏形式的板 1.3.2钢筋保护层过厚,导致楼板有效高度减少,钢筋应力得 面斜裂缝。 不到发挥而使楼板产生裂缝。另外,板底钢筋保护层垫块设 1.2材料原因 置不当或过少,也容易使楼板出现裂缝。 1.2.1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商品混凝土厂商采用大粉 1.3.3施工时踩踏楼板负筋使其下移,使得楼板支座处沿板顶 煤灰掺量和低价位、低性能的混凝土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 产生裂缝。 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 1.3.4楼板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强度,从而导致混 段。调整后的混凝土配合比初期强度增长缓慢,虽然28d能够 凝土承压力不足而开裂。 1.3.5施工时为了赶工期,加快模板周转,拆模过早或在楼板 收稿日期:2012—04—23 上过早、过重地堆放材料,使混凝土早期受力过大而导致楼 总35期2012.05混凝土世界87 板开裂。 带,并合理设置伸缩缝防止在薄弱部位产生裂缝,考虑建筑 物在应力集中处产生拉应力使楼板面产生斜裂缝的部位加 以设防。 1.3.6找平层过厚,在温度和收缩变形作用下,楼板容易产生 表面裂缝。 1.3.7在现浇楼板中大多采用PVC管作为预埋穿线管,因这种 材料表面光滑,弹性较大,直径较大,与混凝土结合差,在楼 板中形成薄弱层。并且在混凝土浇捣时,容易引起PVC管上移 或下沉,使得板顶或板底保护层变薄,从而使楼板出现沿穿 2.1.6楼层及屋面的现浇板均应采用双向上下配筋,间距不宜 >150mm,上层(负筋)不宜小于直径lOmm。为防止温度及收 缩引起的次应力影响,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 结构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防止 管线走向的裂缝。 1.3.8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或施工荷载作用下,如果模板支撑 变形较大,使得楼板在混凝土硬化前,产生初始塑性裂缝。这 种裂缝在拆模后会受到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 展开。 1.3.9泵送混凝土具有较大的粘聚性和流动性,现浇楼板的塑 性裂缝问题比普通混凝土更为突出。 1.3.10施工过程中,若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不均匀、漏 振、过振,会引起沿钢筋走向或与构件形状有关的塑性沉降 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0.5h-3h之间。 1I3.11混凝土浇筑后3h~4h左右,如不及时覆盖养护,特别是 在炎热、大风季节,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剧烈收缩,容易造 成楼板表面呈龟裂状的塑性收缩裂缝。 1.3.12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应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年版)规定的混凝土 养护。经试验表明,养护天数多的混凝土比养护天数少的混 凝土收缩降低,因此在环境潮湿条件下,混凝土收缩值很小, 甚至不收缩。但是,在施工中许多施工单位对此不够重视,往 往不能严格执行养护制度,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措施不当。 2裂缝的防治措施 2.1设计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1.1住宅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有凹凸 时,在凹凸周边楼板配筋宜适当加强或设置梁,使之形成较 规则的平面。 2.1.2屋面建筑设计时,应重视保温通风设计,屋面传热系数 宜≤1.OW/(m。・K)。 2.1-3现浇板结构设计时,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 及裂缝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 适当留些安全储备,以抵抗意外的附加应力(如板的抗弯、抗 剪能力)。 2.1.4现浇板设计厚度宜加大,厨房、阳台、卫生间不得少于 90mm,房间跨度>3m,不得少于llOmm。 2.1.5框架结构的房屋长度>40m时,宜在楼面中设置后浇 88 CHINA CONCRETE 2012.05 NO.35 因混凝土自身收缩出现大量的应力集中点,导致局部出现塑 性变形产生裂缝。另外适当考虑设置构造配筋,在板的上部 跨中配置通长的分布筋。 2.1.7房屋屋面拐角处、外墙转角处及现浇板跨度I>3.3m的房 间四角处,除设置附加井字筋外应设置放射筋,配筋范围应 大于板跨的1/3。 2.1.8在楼板中电气管线敷设密集处的上部及下部敷设钢丝 网,宽度每边应大于管线区100ram,以此作为构造措施。 2.2合理选取原材料 2.2.1水泥必须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 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 /kg;水泥碱含 量应小于0.6%。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 高于60 ̄C;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C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2.2.2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 大 ̄350kg/m ;紧密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骨料不宜直接 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置罩棚。高温季 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2.2.3钢筋混凝土中的骨料保证级配良好的同时,骨料必须干 净,严格控制有机质含量及含泥量。细骨料不得采用细砂、特 细砂,严禁使用海砂。 2.2.4应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 施工工艺分别选用标准型、缓凝型或防冻型产品。商眭能减 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1)2Na O+0.658K:O计)应小于 0.3kg/m ;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 ;引入 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Na S0 计)应小于0.2kg/m 。 2.2.5采用的粉煤灰矿物掺和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的规定。粉 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应不大于 100%,烧失量应小于5%,严禁采用c类粉煤灰和Ⅱ级以下 级别的粉煤灰。 2.2.6采用的矿渣粉矿物掺和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规定。矿渣粉的比表面 积应zbM450m /kg,流动度比应大于95%,28d活性指数不宜 小于95%。